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湖南省城市雙修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和《湖南省農村雙改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
湘政辦發〔2017〕74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湖南省城市雙修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和《湖南省農村雙改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2月15日
湖南省城市雙修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發〔2016〕6號)、《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建規〔2017〕59號)、《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湘發〔2016〕15號)和中央、省委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決定自2018年至2020年在全省城市(包括縣城,下同)進一步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以下簡稱城市雙修),特制定三年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城市雙修作為解決城市建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手段、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以及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舉措,以治理城市病為主要目標,著力補齊城市短板,著力提升城市品質,著力塑造城市特色,努力打造充滿活力、富有魅力、極具吸引力的現代化城市,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
(二)基本原則。
1.省級統籌、市縣為主。省級負責統籌協調、指導監督、考核評估、獎懲激勵;市縣負責方案制定、項目實施、資金籌措,完成目標任務。
2.問題導向、突出重點。根據當地生態狀況、環境質量、發展階段、建設實際,從群眾最需要、現實最迫切的突出問題入手,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區分輕重緩急,強化工作成效。
3.精準施策、科學推進。堅持"一城一策",科學制定實施工作方案,全面實施政策清單和項目清單制度,量力而行,妥善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避免邊修復邊修補邊破壞。
(三)總體目標。力爭到2020年,全省城市病得到有效緩解,城市功能基本完善,生態空間有效保護,景觀風貌顯著改觀,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城市發展方式基本實現由速度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由外延擴張型向內涵集約型轉變。
二、重點工作(十大工程)
(一)城市污水治理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設區的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在5%以內,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90%以上。其中,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市縣(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和望城區)實行建成區生活污水全截污、全處理、全達標,黑臭水體治理全覆蓋。
2.主要任務。
(1)加快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廠建設。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污水處理廠新建或擴建。建成區水體達不到地表水四類標準的,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按照一級A排放標準建設;洞庭湖、東江湖等重點湖泊、重點水庫周邊區域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按照一級A排放標準提標改造。
(2)加快排水管網雨污分流建設和改造。新建管網嚴格執行雨污分流,老城區因地制宜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加強排水管網疏浚維護,到2020年,設區的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3)加強黑臭水體整治。完善區域納污體系規劃,加強源頭治理,通過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到2018年底,長沙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達到"長制久清";到2020年底,設區的市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市縣完成黑臭水體治理目標。
(4)加強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對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進行穩定化無害化處理,鼓勵資源化利用。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同步配套污泥處理設施,加快對現有不達標的污泥處理設施提標改造。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等單位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二)城市垃圾治理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建立較為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運體系。
2.主要任務。
(1)加快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按照省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實施方案,加快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進度。
(2)完善垃圾收運體系。加快垃圾轉運站建設,合理配備收運車輛,加大生活垃圾收集力度,提高收集效率,擴大收集范圍。到2020年底前實現密閉化收運、日產日清。
(3)加大存量垃圾治理力度。以水源地、城鄉結合部等區域為重點,對因歷史原因形成的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點進行整治;對正在使用且存在二次污染或排放不達標的生活垃圾填埋場,進行提質改造;對庫容已飽和的存量垃圾場進行封場治理。
(4)推進餐廚垃圾無害化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置。到2020年,完成3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試點城市建設任務,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立餐廚垃圾和建筑垃圾回收再生利用體系。
(5)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合理確定垃圾分類范圍、類別、要求、方法及收運方式,形成統一完整、能力適應、協同高效的分類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和終端處置的全過程管理體系。率先推進公共機構和試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等單位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三)道路暢通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平均路網密度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積率達到15%,道路通行能力大幅提高。
2.主要任務。
(1)提高路網密度和道路通達性??茖W制定和實施城市綜合交通、軌道線網、慢行系統和公共停車等專項規劃,合理分配路權。有計劃地打通建成區"斷頭路"和疏通"堵點"。加強城市道路(橋梁隧道)檢測和維修保養,確保設施安全和完好率。推動黨政機關大院率先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推進港灣式公交??空窘ㄔO和改造,完善升級行人過街設施和道路無障礙設施,采取立體交通改造等方式疏通道路擁堵節點,力爭實現主干道長距離連續流。
(2)推進慢行系統建設。加強步行道、自行車道和機非隔離帶等建設,大力推廣林蔭路建設,逐步形成連接順暢、安全通達的慢行系統,鼓勵和規范共享自行車,提高步行和自行車出行分擔率。
(3)大力發展停車設施??茖W制定全省停車配建標準。加強立體停車設施研發。加強停車場充電設施建設,到2020年,新建停車場全部建設充電設施或者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并足額配備無障礙停車位。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改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等單位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四)違法建筑拆除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設市城市完成建成區違法建筑拆除任務,縣城完成建成區60%的違法建筑拆除任務,新增違法建筑"零增長"。
2.主要任務。設市城市嚴格落實《湖南省城市建成區違法建設專項治理五年行動方案》,如期完成工作任務。2018年6月底前,完成縣城建成區違法建筑調查認定,制定專項治理工作方案,開展集中整治行動。2018年至2020年,縣城每年拆除應拆違法建筑比例分別不低于20%、40%和60%。加大控違力度,逐步將控違范圍擴大至城鄉結合部,從2018年起建成區原則上不新增違法建筑,設市城市和具備條件的縣城分別于2018年底前和2020年底前開展衛星遙感監測。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公安廳、省國土資源廳等單位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五)歷史文化保護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省級及以上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和歷史建筑分別不少于20個、50個和1000個,歷史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科學利用。
2.主要任務。2018年,建立全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歷史建筑)保護名錄,編制省級保護發展規劃。加快制定并嚴格實施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和城市型風景名勝區規劃。加強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掛牌建檔、修繕修復和合理利用。強化歷史文化街區、文保建筑、歷史建筑、城市型風景名勝區周邊區域的新建建筑管控。嚴肅查處破壞歷史文化保護的典型案件。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文物局牽頭,省發改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文化廳等單位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六)城市環境綠化亮化凈化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設市城市建成區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7%和12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于70%;全省建成各類綠道3000公里;基本完成城市夜景照明工程。
2.主要任務。
(1)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入園"的要求,均衡布局和建設公園綠地,加快老舊公園提質改造。因地制宜建設濕地公園、雨水花園等海綿綠地。到2020年,完成建成區主要河道、湖道的綠化和主要道路、廣場、街頭綠道的補植補栽。
(2)加強生態景觀廊道建設。加快城鄉休閑游憩型綠道網絡建設。鼓勵沿公路和河湖水系打造生態綠廊。2018年,制定城市綠道規劃技術指引,編制城市綠道專項規劃。2020年,全省建成城際綠道、城市綠道、社區綠道等各類綠道3000公里,建成長株潭城市群城際綠道網1號線工程。
(3)完善城市夜景照明體系。推進綠色照明及信息化建設。加強重要建構筑物、濱水區域等重要景觀節點以及主要道路的景觀照明塑造。2018年,完成城市照明專項規劃編制;2020年,完成功能照明節能改造,實施重要節點亮化工程,完成重點地區夜景照明改造。
(4)開展空氣凈化工程。2018年完成建成區餐飲油煙、建筑和垃圾揚塵的摸底和確定,科學制定凈化方案。加快推進"氣化湖南"工程建設,促進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利用,2018年全面完成"氣化湖南工程"計劃任務。加強城市道路保潔,提高機掃率。到2020年,有效控制建成區空氣污染源,建立預防懲治長效機制。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林業廳牽頭,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兩型委、省電力公司等單位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七)城市公共空間提質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完成重點地段、主要街道的立面整治,完成建成區內的廣告標牌清理規范,老舊小區環境品質和公共服務有效提升,城市個性和特色得到彰顯。
2.主要任務。
(1)加強城市設計。加強總體城市設計,強化整體風貌塑造,保護山水格局,彰顯湖湘文化特色。啟動城市中心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濱水地區、歷史文化街區、特色街道、城市型風景名勝區等重點區域的規劃提升,強化城市色彩、建筑界面、生態景觀界面和天際線的統籌協調,提升城市品味。2018年,制定出臺全省城市設計管理辦法和編制技術導則;2020年,完成總體城市設計和重點區域城市設計。
(2)拓展公共空間。加強街頭廣場、社區公園建設,整治街道空間。強化濱水、臨山、沿街和廣場、公園、街頭綠地等重要空間節點的建設管控。完善城市家具、城市標識,推進公共環境設施藝術化。開展建構筑物立面和廣告牌匾專項整治。推行共用桿柱。2018年,完成重要街道立面整治規劃、城市建成區廣告標牌專項規劃。
(3)有序推進老舊城區改造。鼓勵采取小規模、漸進式更新改造老舊城區,避免大拆大建,保護城市傳統格局、空間肌理、空間尺度和建筑風貌,保留城市記憶。以"三增三控"(增加公共綠地、公共空間、公共設施,控制改造開發強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規劃理念為指導,開展棚戶區、城中村、農民安置區、危舊住宅、老舊小區、老舊廠房等的綜合整治,提升宜居水平,建設綠色社區。定期組織開展老舊住宅安全排查整治,做好房屋安全鑒定,對C、D級危房依法采取加固、停用、拆除等措施,確保房屋住用安全。鼓勵老舊建筑改造再利用,支持符合條件的老舊建筑加裝電梯和實施節能改造,支持優先將老舊廠房用于公共文化、公共體育、養老和創意等產業。2018至2020年,設區的市和吉首市新開工的棚戶區改造新建安置房項目中,裝配式建筑占新開工建筑面積比例應分別達到15%、20%和30%以上,且達到節能環保要求。
(4)強化地下空間規劃管理。研究建立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設計技術標準體系。2018年,設區的市編制城市地下空間專項規劃。2020年,基本建立城市地下空間建設項目的規劃管控機制。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國土資源廳、省人防辦等單位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八)廢棄地再利用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基本消除建成區廢棄地、污染土地的安全隱患,基本實現廢棄地再利用。
2.主要任務。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對工業污染地、垃圾簡易填埋場、廢棄工程等廢棄地、污染土地進行修復,消除安全隱患,并進行科學規劃和利用。2018年6月底前,完成現狀調查和治理方案制定。
3.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牽頭,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單位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九)山體修復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基本完成建成區受損山體的修復,恢復山體自然形態和生態功能,建立保護長效機制。
2.主要任務。
(1)加快受損山體修復。核查因城市建設而受損山體的情況,采取除險加固、修坡整形、補植復綠等措施進行修復,嚴防次生災害;采取填方種植、修建護坡等措施,對礦產采空區、尾礦庫區等進行修復,消除安全隱患,鼓勵通過建設城市公園等方式加以利用。有條件的地區可將修復范圍擴大至城市規劃區。
(2)健全山體保護機制。在城市規劃和建設工程設計中尊重地形、依山就勢,盡量減少對山體的破壞。將補植復綠納入工程概算,并與建設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同步驗收。2018年,建立受保護山體名錄,明確山體的名稱、位置和邊界,受保護山體禁止進行開山采石、劈山造城等破壞性活動。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林業廳牽頭,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安監局等單位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十)"數字城管"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基本完成"數字城管"建設,城市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有較大提升。
2.主要任務。全面推進"數字城管"。加強城市綜合信息管理的系統整合和平臺建設,到2020年,基本建成城市綜合管理數據庫及信息系統并投入運營。健全城市綜合管理長效機制,加強城市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和服務水平。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公安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委網信辦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省推進新型城鎮化領導小組加強對城市雙修工作的領導和指導,領導小組辦公室要作好牽頭、統籌、協調和監督工作。省直相關部門要積極參與,密切配合,認真按照職責分工分解和落實相關任務。市州、縣市人民政府是城市雙修工作的責任主體,政府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要將城市雙修工作排上重要議事日程,科學制定當地的實施方案及政策清單、項目清單,落實工作條件和保障機制,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責任單位:省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加強規劃指引。全面加強和完善城鄉規劃委員會制度,充分發揮城鄉規劃委員會的重大決策和咨詢作用。堅持"統籌規劃、規劃統籌"和"先規劃、后建設",科學制定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推動"多規合一"。加快編制城市雙修相關專項規劃,充分發揮規劃的統籌引導作用。
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單位,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創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委員會制度。在部門聯動、規劃編制、審批流程、實施監管等方面開展制度創新。開展省級試點示范,探索公共空間和綠化激勵機制,鼓勵新開發小區和新建、改擴建建筑有效增加公共空間和綠地。研究制定違法建筑拆除、歷史建筑確定和歷史街區劃定管理制度。
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林業廳、省文物局等單位,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加強技術支撐。加強研究,建立健全城市雙修技術體系,組織編制規劃導引和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圖集、導則等技術文件,提供可復制推廣的技術解決方案和產品。
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改委、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林業廳、省文物局等單位,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加強監督考核。將城市雙修納入對市州、縣市政府的年度績效考核內容,建立監督考核制度及相應指標體系。建立工作情況季度通報制度。對工作嚴重滯后地區的政府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進行約談。對未完成任務地區實行嚴格問責。加強對國家和省試點地區的指導和監督。適時組織開展全省城市雙修工作現場會。
責任單位:省政府督查室、省績效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單位,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加大資金投入。堅持"政府主導、多方投入"。各級政府要積極整合統籌相關政策、項目和資金,加大投入力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會同省財政廳,每年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專項資金中,對城市雙修工作開展先進地區給予獎補。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面向城市雙修項目創新信貸模式和產品。規范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方式和機制,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特許經營、戰略合作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城市雙修工作。
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政府金融辦、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等單位,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
(七)保障公眾參與。加強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新聞媒體,以及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爭取社會公眾的理解和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營造全民支持和參與的良好氛圍。
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委網信辦、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等單位,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
湖南省農村雙改三年行動計劃
(2018-2020年)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和國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會議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決定自2018年至2020年進一步加強農村房屋改造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以下簡稱農村雙改),特制定三年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對接環境治理和脫貧攻堅戰,聚焦發展短板,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逐步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矛盾,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
(二)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共建共享。尊重村民主體地位,尊重群眾意愿,引導村民主動參與農村雙改,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2.因地制宜,鼓勵創新。充分考慮各地資源稟賦、發展程度差異,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注重實際效果。鼓勵各地進行符合實際的探索和制度創新,推動村鎮建設特色發展。
3.規劃引領,科學發展。先規劃后建設,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協同性,全面實施政策清單和項目清單制度,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大力推動人文、綠色和智慧村鎮建設。
4.問題導向,項目推動。緊扣村鎮建設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找準問題癥結,加快實施一批重大項目、重點工程,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差距,補齊農村建設短板。
(三)總體目標。實施十大工程,落實管理責任,力爭到2020年建設100個特色小鎮、1000個傳統村落、1200處鄉鎮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設施、10萬戶特色民居,改造45萬戶危房,農村面貌和人居環境明顯提升,實現"五個全面",即:全面規范農村建房秩序,全面改造現有存量危房,全面完成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目標,全面建立特色小鎮和傳統村落合理發展機制,全面加強基層規劃建設管理隊伍建設。
二、重點工作(十大工程)
(一)村鎮規劃"全覆蓋"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所有村鎮編制規劃,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率達到50%以上。
2.主要任務。推進"多規合一",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注重融入文化、旅游元素,因地制宜,分類制定鎮(鄉)規劃、村莊規劃。組織編制特色小鎮、傳統村落、重點鎮污水、縣域農村生活垃圾等專項規劃設計。完善村鎮規劃建設管理相關技術標準體系。加強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同步加強批后監管。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實現洞庭湖等重點區域和重點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全省農村廁所污水治理和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0%以上。
2.主要任務。突出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快推進湘、資、沅、澧四水流域村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建設(改造)500處以上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長沙、常德、岳陽、益陽四市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開展洞庭湖環湖沿河村鎮黑臭水體治理。加強已建成設施運行和管理,逐步將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各類人工濕地納入有效監管。推動農村改廁和糞污治理,全面完成農村廁所污水治理任務。加大農村污水治理適宜技術研究和設施研發,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示范,推廣農村生活污水縣域統籌治理。落實鄉鎮污水處理收費政策。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改委、省農委、省衛生計生委、省財政廳、省林業廳、省環保廳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三)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所有鄉鎮、90%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實現有齊全的設施設備、有成熟的治理技術、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長效的資金保障、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就瓿奢^大規模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和漂浮垃圾整治。
2.主要任務。與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相銜接,加快實施"農村垃圾五年專項治理"和"洞庭湖河湖沿岸垃圾清理專項行動",建設(改造)700處以上鄉鎮垃圾收轉設施。推廣適合農村特點的垃圾就地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方式,建立低值垃圾資源回收體系。禁止直接焚燒和露天堆放垃圾,取締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各類處理設施。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和河道水面漂浮垃圾清理整治,重點整治"垃圾山"、"垃圾島"、"垃圾圍村"、工業污染"上山下鄉"和"垃圾圍壩"。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縣建設,加強生活垃圾環保處理技術研究和設施研發,鼓勵和支持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改委、省農委、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商務廳、省婦聯、省愛衛辦、省文明辦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四)農村危房改造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完成45萬戶以上現有存量危房改造,解決農村貧困戶安全居住問題。
2.主要任務。緊緊圍繞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大局,重點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等4類重點對象,全面推行C級危房加固改造,大力實施差異化補助,兜底解決深度貧困戶住房安全問題,實現"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扶貧辦、省殘聯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五)湖湘農民新居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基本構建符合我省實際的規范農村建房管理體系,農村建房得到有效監管。建成和改造10萬戶以上具有湖湘風貌特色的農民住房。開展50個以上農村裝配式建筑試點示范項目。
2.主要任務。推進湖湘特色民居建設,推廣特色民居建設通用圖集應用,加強農村房屋風貌管控,引導村民理性建房、科學建房和適度集中居住,彰顯湘西、湘南、湘北民居特色,留住鄉愁記憶。建立健全規范農村建房管理機制,加強農房質量安全監管,提升農村建房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推進農房抗震設防和節能環保建設,引導村民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建設綠色民居。推廣裝配式建筑農村應用示范項目建設。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安監局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六)農村美化綠化氣化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村莊路燈配置比例和氣化水平大幅提升,70%以上建制村達到綠色村莊建設標準,道路硬化的自然村比例達到80%以上。
2.主要任務。提高有路燈的建制村比例,有條件的村莊在主要出入口、主干道和公共活動空間合理設置路燈,鼓勵推廣太陽能路燈;推動農村清潔能源和燃氣下鄉;推進村莊綠化,引導各地選用本地鄉土樹種,在村莊周邊、庭院宅旁、村內道路河渠兩側栽植樹木;積極開展綠色村莊創建。加強村內道路硬化,鼓勵有條件的村莊推動無障礙設施建設。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改委、省農委、省林業廳、省電力公司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七)農村公共空間整治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所有鄉鎮和5000個以上村莊達到基本整治要求。
2.主要任務。編制農村公共空間整治技術導則,指導集鎮和村莊公共空間整治。集鎮重點整治亂搭亂建、占道經營、車輛亂停亂靠、電氣線路私拉亂接等現象,規范戶外廣告牌匾設置;村莊集中清理亂堆亂放,拆除廢舊棚房,落實農村建房"一戶一宅"和"建新拆舊"政策,推動農村閑置房屋處置利用。引導集鎮和村莊適度建設小廣場等公共活動場所,滿足群眾生活需求。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農委、省國土資源廳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八)特色小鎮培育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特色小鎮培育發展機制全面形成,培育建設100個全國和湖南特色小鎮。
2.主要任務。出臺支持特色小鎮培育發展政策。建立和公布全省特色小鎮名錄和預備名錄,繼續開展中國特色小鎮申報,加快推動湖南特色小鎮創建。實施達標命名制和培育制,加強動態監管。全面加強特色小鎮設施建設、風貌提升和小城鎮管理,突出湖湘特色。在有條件的建制鎮開展產城融合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爭取住房城鄉建設部特色小鎮金融支持試點。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改委、省財政廳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九)傳統村落保護工程。
1.主要目標。到2020年傳統村落保護機制全面形成,納入各級保護名錄的傳統村落數量達到1000個左右,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得到有效保護。
2.主要任務。繼續開展資源調查,不斷完善檔案系統。建立和公布全省傳統村落名錄,組織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申報,建立省級地方傳統村落名錄。積極申報國家傳統村落保護專項資金,推動保護發展項目的實施。嚴格審批傳統村落項目,嚴格按規劃建房。涉及在傳統村落中的省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之內進行的工程建設項目,嚴格履行報批手續。推動傳統村落合理有序發展鄉村旅游、特色旅游。開展瀕危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專項行動和傳統村落監測。開展傳統民居、古樹名木普查和掛牌保護。建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實施情況專項督查制度。建立國家和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目錄,組織國家和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申報,完成已批準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制和審批。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農委、省旅發委、省林業廳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十)農村建筑工匠培育工程。
1.主要目標。建立農村建筑工匠制度,完善農村建房監管驗收體制,構建農村建房技術支撐體系,發揮農村建筑工匠保障農房建設質量安全的重要作用。
2.主要任務。加強建筑工匠管理和服務,建立建筑工匠培訓制度,縣級人民政府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納入相關培訓計劃等方式,免費開展建筑工匠培訓,提高工匠技術水平。探索建立農村建房建筑工匠驗收制度和公示制度。研究制定農村建筑工匠激勵政策。
3.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參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省農村雙改推進協調機制,明確部門責任,強化部門協同,定期研究解決農村雙改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市州人民政府要加強對農村雙改工作的組織領導,落實相關職能部門責任,形成領導有力、指導有序、督促到位的工作推動機制??h級人民政府是農村雙改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加快建立相應的領導機制和分工明確的部門協調推動機制,明確責任,整合政策,加大投入,全力推進農村雙改工作。鄉鎮人民政府具體負責組織落實。充分發揮村級組織的作用,制定村規民約,廣泛發動村民參與。
責任單位:省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完善配套政策。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組織制定農村雙改相關配套政策,加快完善農村公共空間整治、農村建房質量安全、農村建筑工匠培育認定、資金保障、績效評價等相關制度。鼓勵各地進行制度創新,開展試點示范。開展鄉鎮規劃建設管理機構專題調研,推動建立健全鄉鎮規劃建設管理機制。
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編辦,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拓寬資金渠道。各級財政部門要通過以獎代補、整合資金等方式,加大對農村雙改資金投入,并適當向貧困地區傾斜??h級人民政府要將農村設施建設、運營處理和維護以及正常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全面推動社會資本進入,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力度,規范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方式和機制。開展農村集體土地上農村公共設施、農民住宅產權登記和資產評估試點,盤活村集體和農民資產。
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財政廳,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加強技術支持。開展適宜適用技術研究,編制工程導引、圖集、標準、工法,完善農村技術標準體系。積極推動送圖下鄉、建材下鄉、技術下鄉、管理下鄉,為農村雙改行動提供技術支撐。
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開展監督考核。按要求每年開展半年和年度檢查,通報情況,推介先進,激勵后進,重點工作實行約談問責。
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政府督查室,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媒體,以及鄉村學校、村廣播室、文化活動室、鄉村文明宣傳欄等陣地,進村入戶、貼近群眾,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公眾對農村雙改工作的認識,激發村民參與農村雙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責任單位:省委網信辦、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