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
關于加快建設“一核三極”輻射聯動“四帶多點”
增強區域發展新動能的實施意見
湘政發〔2016〕22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推進"一核三極"(長株潭核心增長極,岳陽市、郴州市、懷化市增長極)建設,打造"四帶"(京廣、環洞庭湖、滬昆、張吉懷經濟帶),培育若干新增長點是省委、省人民政府對接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構建平衡發展新格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實施"一帶一部"戰略、拓寬經濟增長新空間的重大舉措,是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的重大抓手。為落實"十三五"區域發展總戰略,加快"一核三極"建設,輻射聯動"四帶多點"發展,引領和推動區域經濟競相發展、協調發展,特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基本思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指引,以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提升經濟增長新動能為目標,以創新、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城鎮群、生態建設為重點,立足區域發展戰略和四大板塊特色,引導資源合理配置,推動要素高效集聚,著力打造"一核引領、三極支撐,核極共振、聯動輻射"的區域發展新格局,為建設美麗富饒幸福新湖南奠定堅實基礎。
(二)主要原則。
突出優勢、協同發展。發揮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加強統籌設計,明確"核極"定位,實施差別政策,推動錯位發展,促進資源要素合理、有序、高效流動,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核極"間特色鮮明、分工合作、互補共贏的協同發展格局。
創新引領、產業支撐。把創新作為"一核三極"建設的第一推動力,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完善創新體系、強化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提升、產業層次的協調融合、產業鏈條的延伸壯大,構建富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基礎先行、生態優先。在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夯實"核極"發展基礎的同時,堅持發展與保護同步,把生態建設融入"一核三極"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加快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化,推動"一核三極"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走在全省前列。
點面結合、整體聯動。堅持以點帶面,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充分釋放"一核三極"的引領示范、支撐帶動功能,輻射和推動四大經濟帶及若干新增長點聯動發展,進一步提升區域經濟整體運行效率,促進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上的區域平衡發展。
(三)建設目標。到2020年,以"一核三極"為戰略支點、輻射聯動"四帶多點"的區域發展架構基本形成,"核極"間主導產業定位清晰、各具特色,基礎設施功能完善、保障有力,城鎮群建設高效一體、協調發展,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綠色低碳;"一核三極"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64.5%提高到68%左右,其中,"三極"占比由21.3%提高到24%左右,在國內區域競爭中的比較優勢進一步提升。
二、重點工程
(一)優勢產業錯位發展工程。落實全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意圖,明確區域產業定位、強化協調分工合作,引導長株潭和岳陽、郴州、懷化6市主導產業錯位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推動"四帶多點"產業特色發展、集聚發展、綠色發展,不斷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力爭到2020年,"一核三極"產業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成效,域內主導產業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全省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
主要任務:1、優化產業布局。長株潭,依托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湘江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做大做強高端裝備制造、信息安全、新材料、生物醫藥、汽車、食品、節能環保、現代金融、研發設計、文化創意、現代物流等產業,建設全國先進制造業中心、高技術產業基地、中部地區現代服務業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區域創新高地。岳陽市,發揮湖區資源、航運優勢和產業基礎,全面參與長江經濟帶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圈建設,加快建設岳陽經濟走廊,壯大臨港產業,重點發展石化、能源、食品、住宅產業化、現代物流(港口物流)等產業,打造全省重要的能源、石化、食品基地和長江中游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郴州市,全面對接珠三角和東盟,重點發展有色金屬、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住宅產業化、休閑度假旅游、會展服務業等產業,建設中部地區產業承接重要平臺、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基地、國際生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湘粵開放合作試驗區。懷化市,立足區域性交通樞紐和生態優勢,全面對接成渝城市群,深化與桂、黔、渝、鄂四省邊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合作,重點發展特色農產品、現代物流(邊貿物流)、健康養老(養老養生)、生態文化旅游等4大產業,建設輻射大西南的現代商貿物流基地、健康養老產業重點示范區、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特色農產品產業基地。(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排第一的為牽頭單位,其他單位按職能做好相關工作,下同) 2、強化創新驅動。依托長沙麓谷創新谷、株洲·中國動力谷、湘潭智造谷,全面推進長株潭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三鏈融合,構建人才引進激勵、科技成果轉化、資源開放共享、軍民協同創新、科技金融結合等政策體系。力爭到2020年,示范區內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0%,培育形成10個千億創新型產業集群。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儲能材料、高端裝備、生物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在"一核三極"地區優先實施一批關鍵技術協同攻關項目,優先建設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優先布局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率先開展全面下放創新成果處置權、使用權和收益權試點,提高科研人員成果收益分享比例。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一批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園區、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力爭到2020年,"一核三極"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全部建立技術創新機構,公共科技創新平臺開放共享度超過90%。(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委) 3、促進產業融合。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搶抓"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機遇,圍繞流程制造、離散制造、智能化管理和服務等關鍵環節,突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等重點領域,提升信息化水平。推進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培育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等新模式、新業態,支持有條件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向具備系統總集成、設備總成套、工程總承包能力的提供商轉型,加快制造業服務化。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加快農產品深加工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促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旅游農業、設施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農委、省發改委)
(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程。圍繞全省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按照網格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體化服務、綠色化發展的要求,抓住關鍵通道、關鍵節點,補強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承載能力。力爭到2020年前,"一核三極"區域率先建成經濟便捷的立體交通網、安全高效的能源供應網、人水協調的現代水利網、全面覆蓋的信息服務網。
主要任務:1、提升綜合交通網。長株潭,重點抓好渝長廈鐵路長益常段、長沙至贛州段等重大項目,形成全省對角連通的高速鐵路通道。加強三市核心區城際干道網、城際綠道網、高速公路網和軌道交通環線等建設,推動長株潭沿江風光帶無縫對接。實施長沙至益陽擴容、醴陵至婁底擴容等高速公路重點工程。打造長沙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株洲通用航空機場和長株潭組合港。岳陽市,突出城陵磯新港建設,完善港口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推進長江湖南段航道疏浚治理,力爭航道等級提升至Ⅰ級,常年維護水深4.5米以上。推進蒙華鐵路建設,盡快啟動常岳九鐵路,構建沿長江鐵路運輸通道。積極推動松陽湖鐵路支線、岳陽東客運樞紐站、沿江高等級公路建設。加快岳陽機場建設,打造區域航空貨運基地。郴州市,推進興永郴贛鐵路建設,構建湘南地區東西向鐵路通道。抓好廈蓉高速、炎汝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設。做好郴州北湖機場、飛天山通用機場、臨連高速等項目前期工作,以及桂新高速等項目的規劃研究。懷化市,加快渝懷復線、懷邵衡鐵路、張吉懷鐵路建設,推進安張衡等鐵路建設。抓好武岡至靖州、懷化至芷江、靖州至黎平、沅陵至辰溪、張家界至新化等高速公路建設,做好溆浦至洞口、安化至溆浦等高速公路規劃研究。實施懷化芷江機場改擴建工程。推動沅水金紫至洪江、洪江至辰溪、舞水黔城至懷化500噸級航道整治工程和配套碼頭港口,以及沅水魚潭航電樞紐工程建設。(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發改委、省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管委會、省機場管理集團)2、完善能源保障網。支持"一核三極"重點煤礦安全升級改造,抓好蒙華煤運通道岳陽煤炭儲備基地、華容煤炭鐵水聯運儲配基地等重大項目。積極推進中石化新疆煤制氣外輸管道、中石油西氣東輸三線中段、天然氣長輸管道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氣化湖南工程",基本實現"一核三極"主要區縣管道氣化。鼓勵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啟動岳陽LNG接收站建設。積極推進株洲攸縣電廠、神華國華岳陽電廠、華電平江電廠、懷化石煤綜合利用、五強溪水電站擴機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平江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建成投產甘肅酒泉-湖南湘潭±800KV直流特高壓輸電通道,有序推進500千伏和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做好城鄉配電網升級改造。抓好株洲市、湘潭市、懷化市等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試點,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新型能源。(責任單位:省發改委)3、優化水利設施網。健全"一核三極"防洪治澇體系,實施洞庭湖區重要堤防加固、城陵磯附近地區重要蓄洪區安全建設及分洪閘工程、長江干流湖南段河勢控制及河道治理、黃蓋湖治理,以及莽山水庫等重點工程,加快四口水系綜合整治,加強湘江、沅水等干支流重要河段治理,抓好大中型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加強岳陽水利綜合樞紐工程前期論證。推動"一核三極"城市防洪工程建設,實施雨洪資源利用、再生水利用工程,應用和推廣節水技術,加強河湖連通、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和長沙市、株洲市、郴州市、懷化市等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完善"一核三極"城鄉供水體系,實施重點水源工程、水資源配置工程、自來水廠擴容提質工程,繼續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提高農村安全自來水普及率。(責任單位:省水利廳、省發改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委)4、拓展信息通信網。加快長株潭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城市群建設,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加大有線電視網絡數字化和雙向化改造,推進"三網融合"。建設智慧城市,逐步實現數據共享和對外開放。推進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三大運營商云計算中心、互聯網數據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企業探索構建跨行業物聯網運營和支撐平臺。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光網城市建設,實施"寬帶鄉村"和"電信普遍服務"工程,支持城市重點區域無線局域網建設。(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通信管理局、省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管委會)
(三)新型城鎮化整體推進工程。立足"一帶一部"定位,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遵循城市發展規律,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構建與"一核三級"建設相適應的城鎮空間格局。力爭到2020年,"一核三極"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5%,率先建成高效一體、協調發展、宜居宜業的中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先行區。
主要任務:1、推進長株潭一體化。堅定不移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發展,在進一步強化長沙中心地位、龍頭作用和集聚功能的同時,推動三市城市群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要素市場、環境保護等一體化,統籌推進"三通四化"(公交、健康和社保一卡通,交通一體化、戶籍一體化、信息一體化、統一規劃基礎上的地名一體化)工程,形成相向發展合力,建成人口規模適度、基礎設施發達、服務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國家級城市群,并帶動環長株潭城市群發展,全面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建成全國"兩型社會"示范區和現代化生態型城市群。抓好長沙市、株洲市等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推進湘贛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責任單位:省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管委會、省發改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環保廳、省商務廳、省國土資源廳)2、推動"三極"提質擴容。加快岳陽長江新區、郴州"大十字"城市群、懷化鶴中洪芷城鎮群等區域性城鎮群建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相向發展的都市區。推進株洲東部新城、湘潭雨湖新城、岳陽南湖新區、懷化高鐵城等新城新區建設,擴大中心城區容量。加快中心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強化與周邊省份、域內城鎮的高效通勤和一體化發展,建成區域性經濟中心。增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加強城鎮路網、公共交通、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城市綠道等功能性基礎設施,以及學校、公共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打造優質都市生活圈。(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改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國土資源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文化廳、省體育局)3、提升縣城和特色鎮發展品質。深入推進擴權強縣、簡政賦權,支持經濟實力強、發展條件好、人口規模大的縣撤縣設市。促進中心城市制造業向縣市疏解轉移,因地制宜做強特色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推動優質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向縣域布局,加快建設特色縣域經濟強縣。抓好芷江縣、資興市等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建設。積極發展特色小鎮,以多樣化、專業化和特色化為方向,按照"一小鎮、一產業鏈、一平臺、一配套"的要求,在"一核三極"地區先期規劃建設一批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旅游名鎮等特色小鎮,推進一批省級產鎮融合示范鎮建設試點。繼續加大"一核三極"區域內省際邊界縣口子鎮建設。(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委改革辦、省編辦、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商務廳、省教育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旅游局、省國土資源廳)
(四)發展平臺提質增效工程。充分發揮產業園區和開放平臺聚集產業、拉動增長、擴大開放的作用,打造特色鮮明、功能全面、高質高效的發展平臺,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力爭到2020年,"一核三極"區域發展平臺的載體、紐帶和渠道效應明顯提升,成為帶動全省平臺轉型的重要力量。
主要任務:1、加快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優化"一核三極"園區布局,以國家級或省級重點園區為主體,以產業鏈為紐帶,推動園區整合,建設園區集群。理順和規范園區城鄉規劃管理體制,強化園區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的銜接,鼓勵探索"多規合一"。制訂發布"一核三極"園區主導產業指導目錄,明確產業準入的投入產出強度、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標準,推動重大產業項目向產業園區集中,加強對技工貿收入過千億的綜合型、專業化園區的重點培育。鼓勵園區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打造高知名度品牌,形成產業品牌集聚。推進產城融合,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優先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實現城鎮市政設施與園區基礎設施對接共享。鼓勵建設標準廠房。(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國土資源廳、省商務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科技廳)2、推動開放平臺挖潛增效。充分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及保稅監管場所平臺功能,抓好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株洲銅塘灣保稅物流中心等規劃建設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引導湘潭、岳陽等綜合保稅區發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和保稅服務業務。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申報中國(長沙)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完善口岸體系,推動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航空口岸,加快岳陽城陵磯、長沙霞凝港水運口岸,株洲、懷化、郴州鐵路口岸,湘潭公路口岸等提質升級,增強進口糧食、水果、肉類、種苗和整車等指定口岸功能。加強湖南省單一窗口建設。抓好國際展會、通關代理中心等平臺建設,提升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中國(長沙)國際工程機械配套件博覽交易會等展會的國際影響力。推動長沙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做好以長沙為核心的湖南自貿區申報工作。(責任單位:省商務廳、長沙海關、省發改委、省機場管理集團)
(五)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程。堅持綠色富省、綠色惠民,強化能源資源節約利用,推動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和低碳循環協同聯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同步提升。力爭到2020年,"一核三極"地區空氣質量、地表水質量,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成為全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示范窗口。
主要任務:1、推動長株潭生態文明建設。實施兩型試驗區第三階段五年行動計劃,完成"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主要任務,率先建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強長株潭綠色生態廊道建設,深入創建湘江新區綠色生態新城。落實《長株潭生態綠心地區總體規劃》、《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保護條例》,建立生態效益綜合補償機制,將綠心地區林地全部納入省級生態公益林范圍。出臺長株潭三市共同的生態環境"正面清單",實行嚴格產業準入和退出政策。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在火電、有色、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嚴格防控粉塵和揚塵污染,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機動車。加強湘江保護治理,持續推進湘江流域保護與治理一號重點工程,實現工業企業廢水全面達標排放和城區污水全截污、全收集、全處理。建立統一的環境監管執法體系,率先推行省以下環保機制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推進環保設施共建共享。積極推廣節能建筑,大力發展綠色交通,推動土地集約利用。加強清水塘、竹埠港等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加快長株潭兩型社會規劃展示中心改造升級。建設兩型旅游景區、兩型飯店,開展兩型旅游景區認證。(責任單位:省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管委會、省環保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廳)2、嚴格保護岳陽大湖生態。加強洞庭湖、湘江水體濕地生態涵養區治理和修復,實施退垸還湖、休耕蓄水,將岳陽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濕地公園等納入禁止開發范圍,打造長江生態廊道。積極開展汨羅江、新墻河、華容河等主要河段綜合治理,實施重要水功能區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強化石化、造紙、紡織等重點行業和工業園區、港口船舶的水污染治理,以及湖區生活和畜禽水產養殖污染治理,推進河湖生態修復。實施湖區土壤環境保護工程,開展土壤污染治理。加強環湖區域四市一區合作,推動水環境綜合整治、生物多樣性保護、濕地保護等環境管理制度整體對接,探索建立區域生態補償、環境損害賠償和水權交易等制度,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建設中國洞庭湖博覽園。(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農委、省林業廳、省水利廳、省交通運輸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3、大力建設生態郴州。劃定資源開發利用底線和生態環境保護紅線,合理選擇承接轉移產業,嚴禁引進高污染、高能耗企業,嚴防環境污染轉移。著力發展循環經濟,突出抓好資興循環經濟、桂陽工業園循環化改造、永興"城市礦產"等國家級試點示范工程建設。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嚴格控制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開發強度,適度發展適應性產業和生態經濟,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加強東江湖生態圈保護治理,積極開展湖區濕地恢復與重建,實施環東江湖污染綜合整治,三十六灣、陶家河流域及湘江流域郴州段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加強獨立工礦區和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省經信委、省發改委、省林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4、筑牢懷化生態安全屏障。強化武陵山、雪峰山自然生態屏障功能,全面落實天然林資源管護任務。推進石漠化及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資江、沅江、庫區、沿江城區等重點區域水土流失的動態監測和保護監管。開展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與保護重大工程。抓好小流域綜合治理。推進舞水河流域生態長廊建設,創建舞水河國家級濕地公園。加強借母溪、鷹嘴界、雪峰山、嵩云山、五強溪等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的保護建設,實施生態搬遷扶貧示范工程。推進礦區廢渣、廢水、廢氣、采礦廢石、尾砂等污染綜合治理,實施沅陵縣、辰溪縣、溆浦縣、新晃縣等地區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和尾礦庫、礦渣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強城鎮生活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不達標水體整治和良好水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林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
(六)"核、極、帶"輻射聯動工程。發揮"一核三極"輻射聯動作用,加強衡陽市、邵陽市、常德市、張家界市、益陽市、永州市、婁底市、湘西自治州等沿線城市節點支撐作用,推動資源優勢互補、產業分工協作、城市互動合作,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發內生發展活力。力爭到2020年,"四帶"形成梯度發展、分工合理的多層次產業群和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經濟發展格局,建成具有全國競爭力的城鎮集聚帶。
主要任務:1、推動京廣高鐵經濟帶發展。立足南北貫通的交通網絡,加強與"一帶一路"、京津冀、珠三角互動銜接,增強資金、技術、人才吸納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重點打造成為先進制造業工業走廊、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和現代服務業示范帶。衡陽市重點發展新能源裝備、精密模具、銅精深加工、核材料、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產業。加快衡陽高新區、白沙洲工業園、松木經開區、衡山科學城等承接產業轉移重點園區及綜合保稅區建設,提升產業承接能力。支持華菱衡鋼、特變電工、共創光伏、中國五礦水口山集團等企業及優勢農產品種植加工企業"走出去"。(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2、推動滬昆高鐵經濟帶發展。加強與長三角、東盟地區產業間聯系,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進一步擴大開放,增強產業發展活力,建設特色產業聚集帶。婁底市重點發展精品鋼材、特種陶瓷、農機裝備、商貿物流等產業;支持圍繞汽車及零配、軌道交通及配套、航空航天及配套、智能儀器儀表、自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等產業,加強與長株潭產業鏈連接,打造湖南省汽車產業配套、板材深加工、中部地區不銹鋼三大產業基地,建成現代農業機械制造、國家應急救援產業、電子陶瓷三大特色產業集聚區。邵陽市重點發展發制品、五金工具、箱包鞋具、食品、醫藥等產業,支持沿滬昆高速打造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工業走廊。永州市重點發展條碼技術裝備、特色農產品、智能技術與信息產品、稀土材料等產業;加快零陵百億錳產業園、汽車配套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和特色機械制造產業園建設;支持建成對接東盟的橋頭堡。(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科技廳、省農委、省財政廳)3、推動環洞庭湖經濟帶發展。以環洞庭湖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切入點,輻射聯動常德市、益陽市全面參與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打造長江中游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常德市重點發展食品、現代農機、金屬新材料、儲能新材料、文化旅游等產業。推動常德經開區國家級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打造中部地區有影響力的新材料產業研發和生產示范基地。益陽市重點發展船舶、現代中藥、電子線路板、農產品物流等產業。加快三一重工益陽工業園、沅江工程機械產業園建設,發展壯大東部新區裝備制造業基地。(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科技廳、省農委、省文化廳、省旅游局、省財政廳)4、推動張吉懷精品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帶發展。以打造張家界國際旅游目的地為重點,推動湘西自治州、張家界市立足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縮小發展差距。張家界市重點發展旅游及旅游產品加工、健康養老、會展會議業等產業。推進以武陵源風景區和中心城區為核心,以西線和東線旅游產業發展帶為重點,以張家界大峽谷、茅巖河風光帶、天門山風景區為支撐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湘西自治州重點發展旅游、食品等產業。加快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和生態文化旅游精品景區建設,構建1小時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圈。(責任單位:省文化廳、省旅游局、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環保廳、省財政廳)
三、政策引導
(一)支持長株潭建設全國先進制造業中心、高技術產業基地、中部地區現代服務業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區域創新高地。
1、提升產業層級。鼓勵長株潭國省級園區開展投融資試點,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先進制造業發展。支持長株潭優勢企業通過合并、股權收購、資產收購、資產置換、債務重組等方式,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對兼并重組企業,優先推薦申報國家和省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組建區域產學研戰略聯盟,建設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臺。設立"走出去"產業發展基金,鼓勵長株潭企業參與"一帶一路"交通、能源、電信、公共服務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對外投資公共服務平臺和出口產品技術性貿易服務平臺,帶動先進制造企業產品和優勢富余產能輸出。健全完善服務業重大項目推進機制,促進現代物流、文化創意、新聞出版等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利用長株潭高校密集優勢,引導建設服務業創新智庫;推動長株潭完善服務業標準體系,培育一批標準驗證檢驗檢測機構。(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國資委、省發改委、省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管委會、省商務廳、省質監局)
2、推動創新創業。強化科技創新要素保障。鼓勵發展創業投資基金,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基金、政策性融資擔?;?,擴充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擔保功能,加強眾創空間、科技孵化器等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優先支持長株潭自主創新示范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鼓勵商業銀行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保險公司發展科技保險、首臺(套)重大技術設備保險、貸款相關的信用保證保險。鼓勵省屬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攜科技成果自主創業,優先在長株潭開展股權激勵和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試點。建立統一科技成果(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支持三市共同舉辦中國(長沙)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支持長沙創建軍民融合示范區,創建國家綠色金融改革試點。推動省市共同打造金融改革創新示范集聚區。(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政府金融辦、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省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管委會、省發改委、省保監局)
3、深化簡政放權。進一步下放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提高城市建設、社會管理、財稅支持等方面放權的"含金量"。依法賦予湘江新區享有市級經濟管理權限。適時將企業債券發行、小額貸款和融資性擔保公司設立、基金支持項目確定等權限下放至三市。對三市符合條件的政府或有債務,根據中央和省規定進行置換。支持三市加強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政策的制定實施、探索擴大產業集聚區經濟管理權限、率先開展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等工作。(責任單位:省委改革辦、省編辦、省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管委會、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國土資源廳、省商務廳)
(二)支持岳陽市建成大進大出臨港產業基地。
1、加強口岸建設。安排省級專項資金補貼,鼓勵岳陽市加大"一區四口岸"建設運營力度,支持城陵磯綜合物流園等物流園區和物流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推動城陵磯口岸江海直航運輸常態化,對開通城陵磯始發至外省港口的5000噸級以上五定班輪,以及國際直航或接力航線的船公司給予專項補貼,繼續對城陵磯始發至香港的國際水運直航航線給予補貼。積極推進城陵磯港與上港集團合作,全面打通與上海自貿區合作通道。支持岳陽市申報設立湖南航運交易所。(責任單位:省財政廳、長沙海關、省商務廳)
2、壯大臨港產業。對石化、電力能源、農副產品加工、航運物流、裝備制造等大運量、大耗水產業和項目,優先布局在岳陽市沿江地區。爭取1500萬噸煉油改擴建及100萬噸芳烴項目盡快落地建設。支持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研究出臺鼓勵岳陽沿江地區"飛地經濟"發展的意見,引導岳陽市加強與沿海、沿江地區的合作,在合作方式、利益分配機制等方面率先進行探索。(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商務廳、省科技廳)
3、增強要素保障。適時下放部分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賦予岳陽市部分先行先試權和要素配置權。支持岳陽市開展土地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建設用地審批改革試點以及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城市試點。(責任單位:省委改革辦、省編辦、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發改委、省商務廳)
(三)支持郴州市建成承接產業轉移新增長點。
1、鼓勵先行先試。爭取國家有關改革試點在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先行先試,重點試行有利于承接產業轉移的環保政策,優先開展價格改革試點,鼓勵示范區采取更為靈活的政策措施,消除體制機制障礙,為中西部地區科學承接產業轉移積累經驗。支持郴州市進一步優化承接產業轉移頂層設計、扶持政策、基礎設施建設等,爭取中央財政加大示范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貸款貼息力度。(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環保廳、省委改革辦、省經信委、省發改委、省財政廳)
2、夯實開放平臺。爭取湘粵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納入全國重大改革事項,力爭上升為國家重點區域戰略布局。促進以郴州口岸為載體的湘粵關檢合作,爭取長沙海關駐郴州辦事處升格為郴州海關。推動郴州出口加工區轉型整合為郴州綜合保稅區,郴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永興和資興經濟開發區等申報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區。支持郴州市設立進境水果指定口岸,建設郴州鐵路口岸(鐵海聯運)、快件中心及交通綜合物流和信息平臺項目等,強化口岸、海關、園區等平臺的承載能力。(責任單位:省商務廳、長沙海關、省發改委)
3、做強特色產業。在有色產業轉移上優先考慮布局郴州市,并在物流、人才、信息、科研等方面給予扶持。支持建立有色金屬收儲制度,構建有色金屬供應鏈體系,建立有色金屬交易體系,推進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強化技術與環保支撐。引導郴州發展有色金屬生產性服務業,打造全國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基地、服務和交易中心。鼓勵郴州市依托東江湖水庫冷源建設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建成全國重要的大數據產業和LED產業基地。支持郴州市加強與中國建材等戰略投資者合作,促進石墨烯產業發展。繼續支持郴州市辦好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建設郴州礦物寶石產業園。支持郴州市申報國家旅游休閑區試點,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壯大生態康養產業。引導郴州發揮國家體育產業聯系點優勢,促進體育與文化、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完善促進承接產業轉移的相關財政、土地、金融等政策,對重大產業項目前期工作和地方特色產業項目建設,在現有專項資金中給予支持。(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文化廳、省旅游局、省科技廳、省體育局、省國土資源廳)
(四)支持懷化市建成五省邊區生態中心城市、生態文化旅游區、綠色經濟樣板區、脫貧攻堅示范區和向西開放橋頭堡。
1、強化生態建設。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對因退耕還林還草、軍事設施保護、生態移民等工程而受影響的市縣財政收入,按政策給予適當補助。建立沅水流域上下游生態保護與生態收益地區生態補償機制,省級耕地保護資金、水資源費、礦產資源補償費、森林植被恢復費等資金安排適當向懷化傾斜。推動對貧困村具有水土保持和碳匯生態效益的生態林進行生態補償。在林業非稅收入使用,以及石漠化治理、造林補貼、森林撫育補貼、水土保持、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等重點生態修復工程安排時,重點向懷化市傾斜。優先保障各類試點項目用地納入新增建設用地保障范疇。鼓勵懷化市申報國家開發未利用低丘緩坡實施工業和城鎮建設試點。優先支持開展生態建設試點示范,并幫助懷化市整體納入國家林業碳匯交易試點。(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國土資源廳、省林業廳)
2、扶持主導產業。圍繞特色農產品、現代物流(邊貿物流)、健康養老(養老養生)、生態文化旅游等四大產業,對符合省級相關專項資金支持方向及規定的項目,在資金分配上給予傾斜扶持。對屬于四大產業范疇,投資額超過5億元的項目,或科技成果在懷化市成功轉化的企業,經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后,在現有專項資金中給予一定比例的后補助。支持懷化市工業園、懷化經開區、工業集中區企業和水電發電大縣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用電大戶直供范圍。對屬飛地經濟模式引進的鼓勵類轉移產業集聚區或產業鏈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地方所得部分,可由企業原籍地政府參與財力的分享,具體分享比例由產業輸出地和產業承接地政府協商確定。對懷化市企業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所得,以及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所得,可依法享受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產業園區創建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將懷化市列入全省重點物流園區建設規劃,爭取納入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城市試點。鼓勵懷化市開展湖南西部大數據交易中心建設。支持懷化市申報建設海關和公共保稅倉。(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發改委、省國稅局、省地稅局、長沙海關)
3、補齊政策短板。參照貴州省等周邊省份以及湘西自治州、武陵山片區、羅霄山片區、湘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政策標準,在土地使用、資金配套、項目補助、融資擔保、扶貧開發、公共服務、人才培訓和引進等領域,出臺專項扶持意見,逐步消除區域政策性差異。支持已納入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的芷江縣同步享受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相關政策。加大財稅支持力度,逐年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建設資金及省級各項扶持資金對懷化的投入,逐年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等財力性轉移支付補助。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以下(含縣)以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市級配套資金。對懷化市境內征收的地方水庫移民扶持基金(不含原小型水庫移民扶助基金部分),以項目方式安排給懷化市。積極爭取國家調整懷化市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實施范圍。對懷化市農村中小學教師人才津貼市縣財政分擔部分由省與市、縣按比例分擔。對懷化市重大項目開發儲備等前期工作,從現有專項資金中給予適當獎補。(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國土資源廳、省政府金融辦、省扶貧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
(五)支持"四帶"建成產業特色明顯、輻射帶動能力強、在中部地區有較大影響力的經濟發展帶。
1、建立區域間合作機制。推動帶內各市州合作協商平臺建設,定期研究解決區域合作中的重大事項。建立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治理機制,擴大生態補償、水資源治理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建立統一規范的勞動用工、資格認證和跨區域職業教育培訓等就業服務制度。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政策。推動跨區域重點工程聯合監管。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建設各類跨區域的合作組織。(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環保廳、省水利廳)
2、建設一體化市場體系。完善區域要素市場體系。建設區域性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勞務共享等平臺,組建區域性技術轉移中心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高端人才和勞務資源流通。推動區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聯動機制,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推進工商登記、食品藥品檢驗等領域的互通互認及招投標、政府采購等領域的市場一體化建設。(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政府金融辦、省工商局、省食藥監局)
3、促進產業融合發展。鼓勵龍頭企業在經濟帶內整合上下游產業,組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團。引導核心企業拓鏈、延鏈,輻射帶動經濟帶內相關產業聯動發展。促進區域內產業自主發展,創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領域,探索建立承接方與轉移方之間的利益共享機制;打破行政區劃制約,推動區內產業分工協作,避免低水平同質競爭。(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國資委、省發改委)
四、落實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湖南省"一核三極四帶多點"建設聯席會議機制,由省人民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召集人,統籌推進"一核三極四帶多點"建設,協調解決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形成齊抓共管、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省直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細化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重點任務臺賬。相關市州要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二)深化重點改革。支持和鼓勵相關市州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企國資改革、要素市場改革、城鄉一體化改革、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積累經驗。省直相關部門和單位要深入做好"放管服"工作,賦予相關市州更多審批權限。繼續深化區域合作機制,加快構建區域協調溝通機制,探索建立聯動發展的管理模式。
(三)拓寬資金來源。在引導金融機構增加"一核三極"建設信貸支持的同時,積極發展創業投資、產業投資基金等,優先支持"一核三極"優勢產業和重點項目,并爭取國家產業投資基金配套。加大企業通過改制上市和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項目收益債等方式直接融資的支持力度。鼓勵外資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在"一核三極"設立分支機構。
(四)強化工作落實。建立實施"一核三極四帶多點"建設的統計監測、績效評估、動態調整和監督考核機制,加強對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做好各項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實的監督檢查,定期發布區域發展報告。加強績效考核,推動"一核三極"各項建設工作落實。
附件:湖南省產業空間布局規劃表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16年10月26日
(此件主動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