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湖南省2016年國民經濟和
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
湘政發〔2016〕9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湖南省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已經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根據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16年全省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并切實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實施"一帶一部"戰略,促進"三量齊升",推進"五化同步",狠抓結構性改革,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平穩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開好局、起好步。
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具體計劃,由省發改委等有關部門下達。
各地各部門要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解放思想、求實創新、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努力完成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各項任務。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16年5月11日
湖南省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015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堅決落實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培育新動力,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為"十二五"圓滿收官和"十三五"平穩起步奠定了扎實基礎。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9萬億元,增長8.6%,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3.6%、7.4%、11.2%。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8%;財政總收入4008.1億元,增長1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954.3億元,增長1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24億元,增長12.1%;完成進出口總額293.7億美元,增長-4.8%,其中,出口增長-3.9%;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5%和9.3%;CPI上漲1.4%,物價水平基本穩定;新增城鎮就業77.3萬人;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年度減排目標,萬元GDP能耗下降6.98%,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按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總體部署,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規模工業增長8%,服務業增長10%以上;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進出口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以上,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以上,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提高1.4和2.5個百分點左右,萬元GDP能耗下降3%。
實現上述目標,關鍵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上下功夫,重點要抓好以下10項工作:
一、突出創新發展,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符合市場需求的供給體系。突出做好"加減乘除":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全面落實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全面推進"1274"行動。圍繞移動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住宅產業化、軍民融合等,搶占新興產業發展制高點,重點推進中興通訊長沙基地、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株洲軌道交通科技城、岳陽北斗衛星導航、邵陽全釩液流電池及儲能技術、長株潭檢測裝備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加強傳統優勢產業高端化、智能化、柔性化改造,推動工程機械等行業向農機、環保、海工裝備、地下工程裝備、高性能醫療器械等方向轉型;支持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行業加快技術改造;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推進食品產業做強做優,支持輕工、紡織、家居、煙草等產業發展,提升消費品工業競爭力。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壯大現代金融、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10大重點產業,加快創建服務業示范集聚區,建設區域性消費中心。實施"互聯網+"行動,提升產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動產品、技術、業態和模式創新。推進"質量湖南"建設。減少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制約。進一步簡政放權、清理管制性政策,規范中介服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精簡歸并"五險一金",把握勞動生產率與最低工資標準增幅的關系,降低人工成本。繼續取消、整合、規范涉企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落實收費減免和稅收優惠政策,降低稅費成本。發展多元化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進資產證券化,發展特色中小金融機構,降低融資成本。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加強政府誠信建設,強化市場價格監管與反壟斷執法,維護市場公平競爭,降低環境成本。提高土地供給和利用效率,推進電力體制和流通體制改革,降低外部市場成本。釋放創新驅動的乘數效應。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強產學研對接融合,全力加強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聚焦智能制造、高端材料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強化企業主體作用,實施高層次人才聚集工程;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研究出臺支持創新活動投資的政策,扶持一批有較強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加強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建設,建立統一開放的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力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0%左右,全社會研發投入470億元左右,國家、省和企業創新平臺超過400家。清除過剩產能和房地產庫存。完善過剩產能市場化退出機制,采取技術改造、兼并重組、債務重組和破產清算等方式,對不符合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并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行業企業予以"出清",積極穩妥、分類有序處置"僵尸企業"。實施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并舉為主要方向的住房制度改革,推進公租房貨幣補貼、長期租賃模式,積極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實行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引導房企向旅游休閑地產、養老地產等行業轉型發展。
二、夯實農業基礎,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堅持量質并舉、以質為主,實施三個"百千萬"工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增收。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強105個縣市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力爭全年完成365萬畝建設任務。完善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補償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加強糧食產能建設,嚴格落實糧食收購政策,確保糧食總產穩定在600億斤左右。扶持建設一批特色種養基地。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實施"百片千園萬名"工程。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旅游農業、設施農業、創意農業,打造現代農業示范樣板,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扶持一批骨干龍頭企業,建設一批農業加工園區。完善農產品標準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品牌建設。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實施"百企千社萬戶"工程,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公共服務能力,擴大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范圍,開展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和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完善農業風險擔保機制。積極建設美麗鄉村。實施"百城千鎮萬村"新農村建設工程,建設155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加強農村道路、電力、通訊、污水處理等設施建設,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質工程和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改造農村危房12萬戶。加大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特色民居整體保護利用。
三、增加有效投資,穩定經濟增長動能。實施"313"投資計劃,力爭全社會投資達到3萬億元左右。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產業發展注重"強鏈",加大新型工業化投入,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三鏈"融合,力爭工業投資完成1.2萬億元,增長15%?;A設施注重"成網",預期投資8500億元,增長30%。重點強化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張網"建設,新鋪開現代物流和旅游設施網。突出抓好蒙華、黔張常、懷邵衡鐵路,氣化湖南、神華永州電廠,毛俊水庫、涔天河灌區,城市寬帶提速和寬帶鄉村工程,城陵磯物流園等重大項目建設,新開張吉懷鐵路,加快渝長廈(長益常段)前期工作,爭取興永郴贛鐵路納入國家"十三五"鐵路規劃,做好桃花江核電廠址保護工作。生態環保注重"擴面",預期投資1400億元,增長30%。從點治理擴大到源頭治理、重點治理和系統治理,構建"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安全格局。社會民生注重"補短",預期投資2500億元,增長30%。突出提升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共享性和便捷性,增加城市功能型設施供給,打造農村功能性綜合平臺。拓寬融資渠道。優化政府投資,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盤活整合政府性資產、資源,強化平臺投融資和運營功能,探索建立省級股權投資基金、風險補償基金。拓展民間投資,制定民間資本投資10大公共領域的具體實施意見,探索實行特許經營、購買服務等方式,提高投資回報預期。拓展金融服務,推動發展商業性、政策性、開發性和合作性金融。積極引進、培育區域性法人金融機構和AAA級信用擔保平臺。促進保險基金、產業基金等集聚。加快險資入湘。創新債券發行品種。推動企業改制上市和資產證券化,支持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掛牌上市,適時推進戰略新興板上市工作。拓展招商引資,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加強產業鏈招商,積極引進產業集群、總部經濟和研發中心。開展創新創業園區"135"工程專題招商。堅持引智、引技、引資相結合,實施"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跨國公司和優勢企業,帶動省內產業轉型發展。重點做好中電、SK、隆翔、三迅等重點企業招商對接工作。
四、擴大消費需求,打造消費引領發展新局面。滿足不同消費群體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培育重點領域消費。教育文化消費,大力開發職業技能、文化藝術培訓等教育消費,以及會展、動漫游戲、創意設計、演藝娛樂、藝術品交易等文化消費。健康養老消費,落實促進健康養老業發展政策措施。開展社區服務消費試點,完善家政服務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積極培育以新生代兒童為對象的幼年消費。體育健身消費,加快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建設,開展青少年、兒童體質監測和體育健身服務。旅游休閑消費,加強旅游休閑基礎設施建設,開發漂流、登山、自駕游等休閑度假類產品,培育旅游品牌,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力爭旅游收入增長20%以上。信息消費,促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與現代制造業、服務業的結合,擴大信息服務、智能穿戴、智能安防等消費。綠色消費,出臺促進綠色消費政策,加強高效節能電機、1.6升及以下排量節能汽車推廣,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推廣新能源公交車。著力改善消費環境。健全重點領域、新興業態的質量標準體系。加強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抓好多式聯運、冷鏈物流、城鄉物流配送、快遞物流等,力爭農產品冷鏈物流縣級全覆蓋。爭取長沙成為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城市。強化消費維權,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
五、全面深化改革,增強經濟發展活力。按照省深改組統一部署,推進關鍵領域重點改革。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推進并聯審批、在線審批。繼續向市州下放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加快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體制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繼續推動政企、政資分開及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全面完成黨政機關公車改革。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抓好省直管縣經濟體制、鄉鎮區劃調整、擴權強鎮等改革試點。深化財稅金融改革。完善全口徑預算管理,編制中期財政滾動管理規劃,抓好政府存量債務轉換,加大財政資金整合力度,強化財政資金績效評價,繼續推進營改增等稅收改革。支持社會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村鎮銀行,支持長沙銀行等本土金融機構引進戰略投資者并上市。加強金融監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深化國企國資改革。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或基金。調整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加快國有企業重組整合。提高國有資產證券化率,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以管資本為主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積極推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省屬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和駐湘央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深化農業農村改革。重點推進農村集體產權、農業經營、農業支持保護、統籌城鄉發展和農村社會治理等5大領域改革,抓好農村宅基地管理改革試點,完成農墾、供銷合作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村土地流轉、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融資等改革。加快益陽市現代農業改革試驗區建設。深化價格機制改革。推進輸配電價改革和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適時實施煤電價格聯動。完善居民生活用水、電、氣階梯價格制度。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創新教育、文化、養老等公用事業和公益服務價格管理。
六、堅持開放發展,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全面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強化對外經濟合作。實施"一帶一路"三年行動方案,加快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支持中小企業開展國際化投資與經營。引導企業"抱團出海"、"借船出海",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建設。出臺"走出去"融資與擔保平臺政策。推廣海外工程EPC等模式。預期對外投資中方合同額增長20%。提升外貿競爭優勢。構建"六位一體"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支持建設中國(長沙)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繼續抓好"破零倍增"。探索引進外貿綜合服務、供應鏈等新業態貿易企業。壯大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基地和大型服務外包企業。加大軌道交通、雜交水稻、小農機等優勢產品及文化、中醫藥等服務出口。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等進口。挖掘開放平臺潛力。加快湘贛開放合作試驗區、湘黔合作示范區建設。實施"拓口興岸"工程,重點推進長沙和張家界航空口岸、岳陽城陵磯水運口岸、懷化公路和鐵路口岸等建設,支持岳陽建設湖南國際航運交易所、長沙臨空經濟區申報國家示范區。加強"湘歐快線"貨源組織和市場開拓。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發展。爭取開展離境退稅業務和增設免稅店。
七、加快新型城鎮化,拓展區域發展空間。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突出抓好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落實戶籍制度和居住證制度改革,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升中心城市品質,增強城市宜居性。重點加強城鎮路網、公共交通、城市綠道、地下綜合管廊等功能性基礎設施建設和海綿城市建設。加大"兩房兩棚"、"兩供兩治"建設,改造各類棚戶區住房38萬套左右,貨幣化安置比例不低于50%;基本實現縣縣喝上干凈水,城鄉環衛一體化有序推進。啟動新一輪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建設,培育一批特色小鎮,加強省際邊界口子鎮建設;抓好國家和省新型城鎮化試點,加快市縣"多規合一"試點。統籌城鄉公共資源配置,推動縣以上生活垃圾處理區域統籌和處理一體化、城鄉基礎設施連接成網、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擴大農村班車覆蓋面。加強城市管理,有序推進城市綜合執法。推動以"一核三極四帶多點"為支撐的區域協調發展。長株潭,堅持率先發展,啟動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第三階段改革,以"三通四化"為重點,加快一體化進程,積極推進湘江新區建設,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等優勢產業,推進株洲、湘潭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壯大長株潭核心增長極。大湘南,堅持開放發展,對接廣東自貿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示范區,推動湘粵(港澳)開放合作試驗區、郴州大十字城鎮群建設,打造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平臺,培育郴州新增長極;支持永州建成對接東盟的橋頭堡、衡陽建成大衡陽都市經濟圈,帶動湘南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加快建設。洞庭湖,堅持綠色轉型發展,實施生態經濟區規劃,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和城陵磯港,推進航道暢通、樞紐互通、關檢直通和江湖、河湖聯通,打造長岳經濟走廊,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建設能源、石化基地和長江中游區域航運物流中心,培育岳陽新增長極;支持常德建成泛湘西北區域性中心城市,推動益沅桃城市群發展。大湘西,堅持加快發展,搶抓國家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的機遇,統籌推進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湘西地區開發和大湘西地區全面小康戰略。依托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五省邊區生態中心優勢,加快建設國家物流節點城市,對接成渝城市群,培育懷化新增長極;支持邵陽東部城鎮群、婁底婁漣雙冷新城鎮帶和婁邵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同時,以產業、交通、生態為紐帶,堅持特色發展,推動京廣、環洞庭湖、滬昆、張吉懷4大經濟帶建設。積極促進園區功能升級,深入實施創新創業園區"135"工程,推動長株潭17個省級特色產業園轉型升級,促進湘商產業園建設,支持園區差異發展、連片開發、飛地經營。
八、強化綜合整治,著力推進生態建設。堅持綠色富省、綠色惠民。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以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修復為己任,抓好"一市兩縣一片"國家主體功能區試點示范。加強湘江源頭生態治理,推進武陵山片區等4個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抓好長株潭生態綠心規劃與空間管控。加強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管理和保護。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新一輪退耕還林、洞庭湖濕地保護等重大工程。強化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湘江流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第二個"三所行動計劃",抓好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及其它流域水環境治理,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省覆蓋、工業園區配套污水處理設施全面覆蓋。實施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加強建筑揚塵、汽車尾氣和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推進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試點示范,開展農田土壤污染、尾礦隱患治理。強化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工程。加強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落實節能、節水"領跑者"制度。積極開展土地整理復墾,探索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抓好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建設、國家級園區循環化改造以及省級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試點,爭取建立湖南(國際)低碳技術交易中心。
九、實施精準脫貧,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落實"六個精準",確保實現110萬貧困人口脫貧。推進"五個一批"工程。發展生產脫貧一批,圍繞園藝、養殖、糧油、旅游等特色產業,實施脫貧產業發展規劃。推進大湘西地區文化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和茶葉公共品牌建設。加快發展電商脫貧。易地搬遷脫貧一批,加強統籌規劃,合理確定搬遷規模、安置方式和投資來源,全年完成20萬人搬遷任務。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實施教育脫貧規劃,落實連片特困地區"兩免一補"、助學專項補助基金等政策,實施"雨露計劃",幫助貧困家庭"兩后生"完成職業教育培訓。社會保障兜底一批,逐步實現農村低保標準與貧困標準融合,實施健康脫貧工程和社會保險"助保"行動,加強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開展貧困地區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農村公路網提質、"五小水利"、危房改造、垃圾污水治理等項目建設,構建貧困地區內聯外通交通體系。創新脫貧體制機制。建立省縣兩級脫貧開發投融資平臺,擴大扶貧小額信貸規模。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繼續做好駐村幫扶。支持貧困縣市整合涉農資金加強重點建設。實施"三區"人才行動計劃。研究出臺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扶貧開發、開展"萬企幫萬村"活動等意見。拓寬領域,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支持貧困地區減貧或增收。
十、改善公共服務,全力保障社會民生。增強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制定2016年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在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高職和高中生均撥款水平、城鄉低保指導標準等同時,運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調動社會力量,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快建設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促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普惠性幼兒園發展,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推動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力爭鄉鎮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達標率70%以上,初步建立城鄉社區15分鐘醫療服務圈。加強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達標、基層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縣級公共體育設施等工程建設。抓好青少年、婦女兒童活動設施建設。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做好婦幼保健等工作。大力推進創業就業。注重以創業帶動就業,落實新一輪積極就業創業政策,加強農民工、職業農民、退伍軍人、下崗失業人員培訓,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創業就業工作,鼓勵農民工等回鄉創業。積極開展就業技能、崗位技能培訓。建立公益性崗位儲備制度??椑紊鐣U习踩W。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進醫保城鄉統籌,全面實施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信息化和法制化。加強民族宗教工作。注重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入開展"安全監管執法年"活動,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