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
關于下達《湖南省2017年國民經濟和
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
湘政發〔2017〕10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湖南省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已經省十二屆人大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按此安排工作,做好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的銜接。
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各項具體計劃,由省發改委等有關部門下達。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17年3月31日
(此件主動公開)
湖南省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016年,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省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適應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妥善應對多重挑戰,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2萬億,增長7.9%,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3.3%、6.6%和10.5%;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6.9%;糧食總產量穩定在600億斤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252.1億元,增長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688.5億元,增長13.8%;進出口總額1782.2億元,下降2.1%,其中出口1205.2億元,增長1.5%;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3%;物價上漲1.9%;新增城鎮就業77.4萬人;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減排實現年度目標,萬元GDP能耗下降5%左右,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按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總體部署,2017年全省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黨代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建設"五個強省",立足"一帶一部"定位,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推進"三個著力",構建"四大體系",打造"五大基地",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打好脫貧攻堅、轉型升級、環境治理戰役,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加快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2017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服務業增長9.5%,投資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進出口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以上,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CPI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貧困人口脫貧110萬人(不含兜底一批人口),易地扶貧搬遷33萬人,完成年度節能減排計劃。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要抓好以下十項主要工作:
一、堅持創新引領,全面構建科技文化創新體系
落實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建設一個科技創新基地。加快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健全省統籌、市建設,區域協調、部門協作機制。完善人才引進、成果轉化、軍民融合等政策支撐體系。建立技術需求與成果轉化清單。培育高端裝備、新材料、移動互聯網等創新型產業集群,推動建成"三區一極"。建立一批創新平臺。圍繞培育優勢產業,組建多層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爭取國家產業創新中心落戶湖南。新增建設5家以上國家級創新平臺和100家左右省級創新平臺。鼓勵建設多元化、市場化、專業化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增強高新區集聚優質創新資源能力,力爭年內培育2個國家級高新區。健全雙創公共服務平臺,打造一批全要素集成、系統化服務、低門檻、便捷式的省級眾創空間和農村"星創天地",推進創新平臺向社會開放共享。實施一批重大專項。加強前沿技術和應用基礎研究,圍繞高端裝備、軌道交通、新材料、生命科學等優勢領域,推進前沿科技引領、重大科技工程等專項行動,實施航空"兩機"、基因檢測、輕質合金、碳纖維、石墨烯、激光陀螺等重大專項,以產業鏈促進創新鏈、以創新鏈支撐產業鏈,力爭攻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創新突破點。培育一批創新主體。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新培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0家以上,支持企業特別是國際知名企業在湘設立研發中心,培育更多創新型領軍企業。改革人才管理體制,暢通人才流通渠道。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打造10大創新能力強、引領作用突出、團隊效應明顯、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的創新團隊。搭建一個創新網絡。全面推動開放式創新,支持創新主體采取共同研發、技術聯盟、技術并購、股權參與、風險投資等模式,構建運行高效、開放共享、協同創新網絡,打造相互融合、產學研用一體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厚植一種創新生態。強化組織、管理、政策等創新,推動科技與教育、文化、金融等融合。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發經費支出。加強自主知識產權保護,預期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10%以上。增強企業家、創新領軍人才在創新決策體系中的話語權和自主權。發掘湖湘文化創業創新基因,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
二、圍繞轉型升級,大力提升現代產業體系
預期產業投資1.2萬億元左右。深入實施制造強省戰略。積極落實"中國制造2025",抓緊推進制造強省"1274"五年行動計劃,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打造中國智能制造示范引領區。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重點產業,深入實施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含磁?。?、先進儲能材料及電動汽車、航空航天(含北斗)、裝配式建筑等20大新興優勢產業鏈計劃。堅持"一鏈一策",制定實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突出建鏈、強鏈、補鏈,大力實施"311"工程,加快中電信息安全、藍思3D玻璃等重大項目建設,盡快形成產業新增長點。加強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有色、石化、食品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啟動實施第三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出臺相關政策,重點支持技改并實施300個左右重大項目,突出抓好吉利新能源汽車、廣汽菲克和三菱、中鐵重工地下裝備等重大項目建設。開展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示范試點。實施龍頭企業扶持工程,對新進入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盈利企業管理團隊給予獎勵,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骨干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和民營小巨人。繼續加大中小企業扶持力度。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打造全域旅游基地,以"錦繡瀟湘"為品牌、縣域為基礎、重點景區景點為支撐、旅游功能區為載體、旅游走廊為紐帶,完善旅游管理體制機制,實施規劃標準建設、核心產品建設、新業態培育、公共服務設施改善、品牌線路培育等工程,在建好張家界、韶山等精品景區的同時,建成一批旅游公路和精品線路,扶持一批旅游資源重點縣,創建一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5A級景區、旅游度假區和特色旅游小鎮。預期旅游總收入增長19%。著力打造文化創意基地,做強做優中南傳媒、芒果TV等重點企業,提升影視傳媒、動漫游戲、數字創意等重點產業,推進文化與科技、互聯網、金融、旅游、制造業、農業融合發展,加快馬欄山創意(視頻)產業園、華誼電影文化城、華強文化基地、天心文化產業示范園、網絡游戲出版公共服務平臺等重大項目建設。預期文化創意產業增長12%。著力打造全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研發設計、檢驗檢測、商務咨詢、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健康、養老、家政服務等生活服務業。建設30個省級示范集聚區,扶持100家行業領軍企業,推進湖南健康產業園等100個重點示范項目,培育一批營業收入過億元的新業態、新模式企業。開展郴州國家服務業第二批綜合改革試點。堅定實施品牌戰略。堅持質量興省,深入實施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抓好國家級標準創新中心、計量中心、檢測中心等建設,做好省長質量獎、湖南工匠等認評工作,支持創建一批國際知名、全國一流的區域、行業、企業和產品、服務品牌。
三、聚焦實體經濟,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提高供給質量和活力。持續開展"三去"。去產能,落實鋼鐵、煤炭去產能任務,研究出臺其他困難行業去產能措施。優化存量資產,推進重組整合,有序處置"僵尸企業"。去庫存,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落實房地產去庫存和壯大住房租賃市場等政策,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支持投資主體收購閑置地產發展養老養生等產業,推動三四線城市和商業地產去庫存。支持工程機械、煙草行業消化庫存。去杠桿,采取債轉股、股權融資等措施,穩妥有序降低重點企業杠桿率,支持華菱、湘電等企業市場化債轉股。推進政府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切實降低成本。全面落實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實施方案。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完善企業幫扶機制,加強產權保護,優化政務環境,降低制度成本。完善"營改增"征管服務,動態調整并公布收費目錄清單,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檢查,降低稅費負擔。落實國家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實施企業養老保險費率過渡試點、穩崗補貼和降低企業電價氣價等政策,降低物流、用工、用能成本。引導建立產業投資、風險投資等基金;做強政策性擔保平臺,健全覆蓋全省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豐富和創新金融服務,縮短企業融資鏈條,擴大有效信貸需求;培育多層次資本市場,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支持發行企業債、公司債等,出臺鼓勵創業投資和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政策,推動優質企業在"新三板"掛牌,降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特困大企業融資成本,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能力。精準補好短板。圍繞科技創新共性平臺、城鄉一體化配套設施、生態安全、互聯互通和民生保障等重點,實施補齊公共設施關鍵短板專項行動計劃。突出擴大融資規模、優化融資結構,做大做強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著力引進一批總部或區域性金融機構,鼓勵險資通過債權、股權投資等形式入湘,補強金融短板。通過促進園區轉型升級,提高園區集聚能力,發展特色產業等,補好縣域經濟短板。通過落實國務院促進民間投資26條政策,實施促進民間投資六大專項行動,擴大市場準入,加快啟動一批PPP重大項目,保護企業家精神等,補足非公經濟短板。推動供需平衡。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精準擴大有效投資,圍繞基礎設施、產業、生態、民生等重點領域,積極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165"重大專項,實施"333"重大項目建設計劃。積極釋放消費潛力,推進十大擴消費行動,在鞏固汽車、住房等傳統消費的同時,培育壯大健康、養老、體育等新興消費熱點。改善消費環境,抓好現代物流、農產品冷鏈物流兩個三年行動計劃和"互聯網+商貿流通"行動計劃,健全誠信體系和重要產品追溯體系。
四、突出重農強農,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繼續實施三個"百千萬工程",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建設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預期農業投資增長20%左右。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優化區域布局,統籌糧經飼種植結構,啟動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全面推進整合涉農資金建設高標準農田。實施做優做強湘米工程。發展特色畜牧業,推動經作產業升級。著力發展糧食、果蔬、茶葉、油茶、水產品等千億產業,扶持建設一批規模大、品質優、效益好的現代農業產業集聚區。出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意見,加強5個國家級試點示范縣建設。健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扶持一批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化骨干龍頭企業。開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示范創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扶持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打造"互聯網+農特產品"電子商務產業鏈,完善直銷、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開展重金屬污染地區休耕試點。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加強食品和農產品出口安全區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健全現代農業支撐體系。補強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災后水利薄弱環節。加大科技興農力度,提升農業智能裝備水平。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細化和落實承包土地"三權分置"辦法。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規范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擴大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試點范圍。開展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抓好益陽現代農業改革試驗。
五、強化發展支撐,加快完善重大基礎設施和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預期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左右。重點推進"四網"升級:交通網,統籌公鐵水空和城際交通等各類運輸方式,加快完善基礎網絡、強化樞紐地位、打通對外通道,構建省內省外互聯互通、區域城鄉覆蓋廣泛、樞紐節點功能完善、運輸服務一體高效、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公路,全面推進國高網、繁忙路段擴容、縣城連高速、出省通道等項目建設,重點抓好長益、龍瑯、永吉等在建高速公路,加快平益、靖黎、爐慈等項目前期工作。力爭新開高速公路772公里,建成干線公路1000公里以上,提質改造農村公路8000公里。鐵路,重點抓好張吉懷、懷邵衡、黔張常、蒙華等項目建設,力爭渝長廈高鐵長益常段年內開工,推動構建以長沙為中心的"一環八射"高鐵網絡。民航,繼續抓好黃花機場三號航站樓等東擴工程前期工作,新開2-3條洲際航線,打造區域性航空樞紐。加快建設岳陽、武岡、郴州、湘西等支線機場。推進"一市五場"通用機場建設試點。水運,突出在建高等級航道和城陵磯等重點港口碼頭建設,啟動湘江永州至衡陽航道疏浚工程。能源網,加快酒湖和新粵浙湖南段等省外能源輸入通道、農網改造、升級智能電網、氣化湖南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大地熱、光伏等分布式能源建設力度,推廣清潔能源。做好桃花江核電廠址保護工作。水利網,加快洞庭湖蓄洪安全工程、縣級以上城市防洪工程、重點水源工程、海綿城市等建設,推進涔天河擴建、莽山、毛俊、洞庭湖重要堤防、黃蓋湖等重大項目建設。信息網,加快長株潭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城市群建設。繼續推動城市寬帶提速工程、寬帶鄉村建設、"無線城市"等重大項目。
六、激發內生動力,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提升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國企改革,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出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意見,穩妥開展員工持股試點。出臺省屬國有資本布局結構調整和企業重組整合總體方案。試點職業經理人制度。落實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改組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國有資本產業投資公司。把去產能與補短板結合起來,做大做強做優主業。繼續推進"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加大并購重組,降低核心企業資產負債率。集中力量突破華菱、湘電改革,帶動深化省屬國企改革。加快推進交水建、發展集團等戰略重組。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推動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試點,探索縣鄉財政實施分稅制管理改革、建立省與市縣事權和支出責任清單。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編制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做好環保稅、消費稅等改革前期工作。推動農村信用社改革,實現農村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放管服改革,落實"一意見、一條例、一目錄",推動先建后驗、多評合一等措施落地,探索試點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動態調整并公布"三清單一目錄"。加快"五證合一"、"多證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落實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制度。推動省級共享交換平臺互聯互通,實現34個領域信用記錄全覆蓋。抓好國家信用示范城市創建和企業債券信用監管工作。價格機制改革,推進電力、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完善輸配電、輸配氣價格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煤炭價格異常波動響應機制。放開交通運輸行業競爭性環節價格。同時,抓好省直管縣等改革試點,推進公務用車、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等改革。
七、著眼開放崛起,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推進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以對接國家戰略為引領深化區域合作。深入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推動湘企出湘,支持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電工電器等優勢產業抱團出海,在白俄羅斯、埃塞俄比亞、巴西等戰略支點國家建設境外產業園區。建立"走出去"融資擔保平臺,支持企業發行境外債券融資。推動與科技水平發達、創新能力較強的國家和地區共建技術研究和轉移中心,加強旅游、教育、醫療、文化等人文交流。主動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快融入沿江產業發展鏈。深化泛珠等區域合作,抓好湘贛、湘粵合作示范區建設。以提質增效升級為導向擴大外貿總量。落實鼓勵出口政策,積極推動"湘品"出境。支持特殊監管區與口岸聯動發展,壯大臨港臨空、現代航運物流等產業,加快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打造電子信息、有色等加工貿易產業集群。鼓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貿易業態,擴大外貿綜合服務體覆蓋面。加強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建設,繼續抓好園區"破零倍增"行動。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吸引戰略投資。加快復制和推廣自貿區經驗,在長株潭和大湘南地區開展外商投資負面清單試點,有序推動服務業對外開放。推進通關一體化改革,加強口岸"三互"和國貿"單一窗口"建設,推行海關特殊監管區貿易項下企業"零收費"。加快平臺提質升級,開通航空口岸貨運包機,申報食品藥品指定口岸,抓好鐵路、公路口岸,綜保區、保稅物流中心及國際展會、通關代理中心等建設,申報建立湖南自貿區,提升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等影響力。堅持引資引技引智并重。注重招大引強、補鏈強鏈,積極引進產業集群、總部經濟和研發中心。大力開展點對點、產業鏈、專業化的務實招商。切實抓好"引老鄉、回家鄉、建故鄉"的"湘商回歸"工程,加大創新創業園區"135"工程招商力度。
八、推進區域融合,統籌建設新型城鎮體系
深入實施"一核三極四帶多點"戰略,優化重塑區域發展布局。大力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積極推動長株潭城市群"四化三通",建成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示范區、現代化生態型城市群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增長極。支持長沙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加快湘江新區建設,實施一批影響力、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推動建成"三區一高地"。抓好三市17個特色產業園建設,促進產業差異化發展。啟動連接株洲、湘潭高鐵站和長沙金橋站的城際軌道建設,形成城際鐵路、城際干道、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公交"四位一體"的城市群交通網絡。實施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第三階段改革行動計劃,強化長株潭生態綠心保護。做大做強區域性中心城市。支持岳陽、郴州、懷化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推動與周邊省份、域內城鎮的高效通勤和一體化發展,完善"兩房兩棚"、"兩供兩治"、充電樁、地下綜合管廊等功能性基礎設施及教育、健康、養老、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促進中心城市擴容提質,打造區域增長極和優質都市生活圈。引導中心城市制造業向縣市疏解轉移,優質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向縣域布局,建設特色縣域經濟強縣。支持老工業基地城市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基礎設施連接成網,生態環保統一布局,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實施電商下鄉工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建設美麗鄉村。繼續抓好特色小鎮和省際邊界縣口子鎮建設。依托京廣、滬昆高鐵經濟帶、環洞庭湖經濟帶、張吉懷精品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帶,推動沿線城鎮提質擴容,培育城鎮走廊,帶動沿線區域城鎮化。加強新型城鎮化改革。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居住證制度,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推進"多規合一"。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掛鉤機制。抓好國家和省級新型城鎮化及產城(鎮)融合試點。
九、注重標本兼治,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全面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推動"生態強省"戰略落地。預期生態投資增長25%左右。注重生態系統保護。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完成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抓好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全面推行河長制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開展環境保護督查,推動環境保護責任體系全省覆蓋。強化重點污染治理。推進湘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洞庭湖水環境整治10大工程、5大專項行動,清水塘、竹埠港、錫礦山、水口山、三十六灣等重點區域治理改造,長株潭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等重大項目。抓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燃煤小鍋爐淘汰和重點行業達標排放治理。加強機動車尾氣、建筑和道路揚塵管控。全面推行成品油國Ⅴ標準。開展典型區域土壤污染治理試點。實施農村垃圾5年專項治理,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省覆蓋。加快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實施循環經濟發展引領計劃。推進能耗"雙控",抓好重點用能單位節能改造,加強合同能源管理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爭取國家低碳城市和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加快建成低碳技術交易中心,推進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
十、堅守民生底線,著力保障和改善社會民生
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預期民生投資增長25%左右。推進脫貧攻堅。以武陵山、羅霄山片區為重點,以湘西自治州為主戰場,實施特色產業、勞務輸出、易地扶貧搬遷、生態補償、教育、醫療救助、保障兜底等"7大脫貧攻堅行動",以及交通、水利、電力、住房、信息、文化、旅游等"7大扶貧工程",確保年內110萬貧困人口脫貧(不含兜底一批人口)、2500個以上貧困村脫貧出列、10個以上扶貧重點縣摘帽、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3萬人。做好就業托底工作。落實新一輪積極就業創業政策,完善城鄉均等、功能齊全的就業創業公共服務體系。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整合創建一批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基地。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拓寬去產能職工分流安置渠道。加強就業援助,推行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強化社會保障。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城鄉基本養老、醫療和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制度,推進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啟動實施職業年金制度。加快醫養結合,抓好長沙、湘潭、常德和郴州養老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落實社會救助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繼續實施基本公共服務清單,抓好為民辦實事項目。進一步推進"全面改薄",統籌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推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施農村中等職業教育攻堅計劃。全面開展醫藥衛生綜合改革試點,健全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機制,實施醫療服務改善行動。推進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計服務均等化,完善全面兩孩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做好婦幼保健等工作,推進普惠性幼兒園區建設。啟動市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劇場新建或改造及貧困地區民族自治縣和邊境縣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全覆蓋工程,加快省博物館、省圖書館新館,以及縣級全民健身中心、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建設。同時,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安全生產,守好社會穩定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