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湖南省實施開放崛起戰略發展規劃
(2017—2021年)》的通知
湘政發〔2017〕35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湖南省實施開放崛起戰略發展規劃(2017—2021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28日
(此件主動公開)
湖南省實施開放崛起戰略發展規劃
(2017—2021年)
根據《中共湖南省委關于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湘發〔2017〕8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五大發展理念,把握“一帶一部”新定位,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推進“三個著力”、“四大體系”、“五大基地”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以開放助推經濟增長、產業轉型,擴大投資、促進就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五個強省”、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提供強大動力。
(二)主要目標。到2021年,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形成,開放影響力在全國進位爭先,走在中部崛起前列,加快邁向基本現代化。開放型經濟主要指標增速快于全國平均水平,進出口總額年平均增長15%以上,出口總額年平均增長10%以上,全方位開放格局和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一體化大通關全面實現,對外開放度明顯提高,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等領域力爭在中西部領先。開放型人才發展新機制健全。人才管理體制更加科學高效,人才評價、流動、激勵機制更加完善,開放型、復合型人才大量涌現,湖湘人才集群優勢形成。服務開放發展的政府新體制完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持續推進,服務于開放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加快形成,營商環境日益優化,政府效能顯著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三)開放定位。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打造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重要腹地;增強開放的中樞功能,把區位優勢轉化為內陸開放樞紐的聚集優勢,打造內陸開放的重要高地;推動省內優勢產業、龍頭企業主動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嵌入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打造產業聚集的重要基地。
二、開放重點
(一)重點產業。重點關注具有競爭優勢和潛在競爭優勢的產業,集中力量破解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發展難題,著力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國際化,著力推進服務業專業化、品質化。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材料、節能環保、住宅產業化(裝配式建筑)等新興產業,加速推進產業化,全面提升產業規模和競爭力;重點發展有色、鋼鐵、石化、建材、汽車、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通過強化創新、智能改造、優化結構、延伸產業鏈,進一步鞏固擴大競爭優勢;重點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旅游、文化、健康養老等現代服務業,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省經信委、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城鄉住房建設廳等負責。列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重點企業。突出重點區域、重點產業,積極對接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戰略投資者,以“抓龍頭帶配套”的發展思路,吸引更多大項目、大企業和上下游配套產業入駐,形成產業集聚效應。鼓勵具有比較優勢的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能源開發、路橋房建、資源勘探開發、現代農業、生物制藥、文化傳媒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向精深加工、研發和品牌、信息管理與咨詢服務等科技含量較高的關鍵領域投資。引導企業以工程、項目換資源等形式開展合作,實行資源開發與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工程承包與建設運營相結合,推動向系統集成工程總承包方向拓展。(省經信委、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等負責)
(三)重點項目。一是設施互聯互通項目,加快重點運輸通道、航空運輸平臺和綜合性交通物流樞紐建設,加強國際能源通道對接。二是能源互利投資項目,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產能出境出海項目,推動我省具有比較優勢的富余產能向外轉移。四是對外貿易倍增項目,擴大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積極擴大進口先進設備與技術。五是人文湘軍“走出去”項目,打造文化創意、動漫游戲、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知名品牌,擴大湖湘文化影響力。六是生態文化旅游“引進來”項目,發展形成生態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紅色旅游等國內外知名品牌。七是合作平臺搭建項目,推動重點市場區域貿易促進信息網絡及湘品展示平臺建設,搭建國際經貿合作交流平臺,打造以促進國際貿易投資為主的國際性創新服務平臺。八是對外承包抱團承攬項目,重點跟蹤服務我省對外承包建筑業企業抱團承攬的項目,健全央企湘企對接、產業聯盟、抱團出海等機制,不斷提升對外承包工程合作水平。(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廳、省旅發委、省貿促會等負責)
(四)重點園區。加快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建設,培育和發展農業園區、資源性園區、制造業園區、商貿園區等四類境外經貿園區;創新園區開放體制機制,在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全面落實自貿區已推廣的創新制度,推動園區管理模式創新;強化園區招商引資,全面提高招商引資精準度;支持園區培育和引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園區中小企業進出口提供物流、通關、信保、融資、收匯、退稅等全程外貿供應鏈服務;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及國外優勢產業,結合自身產業優勢與境外、省外園區和企業合作共建園區。(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經信委、省環保廳、省商務廳、省貿促會等負責)
(五)重點口岸。鞏固提升平臺通道支撐能力,發揮釋放口岸開放平臺通道效能。完善口岸立體開放體系,鞏固提升長沙、張家界航空一類口岸和岳陽水運一類口岸地位,支持長沙金霞區域口岸集群建設,完善港航基礎設施和口岸集疏運體系,加快“智慧口岸”建設;加快培育發展口岸經濟新業態,大力發展保稅經濟、大宗直接貿易、服務貿易,打造中部地區臨空經濟發展新高地、全省通江達海新增長極和中南地區國際綜合物流樞紐三大口岸經濟新增長極。積極申報霞凝鐵路口岸為國家臨時開放口岸,暢通湘歐班列通道。(省商務廳、省公安廳、長沙海關、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公安邊防總隊、相關市州人民政府等負責)
(六)重點國別。以自貿協定國家為重點,積極發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外貿易,以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老撾、柬埔寨等東盟五國為首要市場,以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為重點市場,優化國際市場布局;以東南亞、非洲為重點,著力加強與巴基斯坦、老撾、安哥拉、剛果(金)、贊比亞、南非、尼日利亞等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合作;以西亞、中亞、中東歐、拉美為切入點,積極開拓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土耳其、巴林、阿聯酋、沙特、巴西、墨西哥、秘魯、蘇里南等新興市場。以歐美日韓澳等發達國家為制高點,利用中美省州合作平臺和中澳、中韓自貿協定等有利政策,支持省內企業拓寬國際市場渠道,全面提升競爭新優勢。(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貿促會等負責)
(七)重點人才。大力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全面推進智匯瀟湘引才和發展高地聚才工程,在高端裝備、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等領域,引進國際頂尖創新團隊和一批高端科技創新人才。加大對博士后站點(含協作研發中心)高層次創新博士后研究人才的支持力度。發展壯大創新型企業家隊伍,實施中小企業領軍人才培養和中小企業銀河培訓等計劃。加快建設高技能產業工人隊伍,發展職業教育、技工教育,支持企業建立首席技師、特聘技師等制度。大力推進青年菁英育才工程,引導優秀大學畢業生留湘來湘工作。實施固基興業扶才工程,積極培訓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大力扶持農村專業人才創新創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推動企業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國際金融、國際法律專業知識和國際市場經營管理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科技廳、省經信委等負責)
三、主要任務
(一)暢通“大通道”,構建內聯外通綜合交通體系。
全面加快航運擴容提質。統籌推進“一縱五橫”高等級航道建設,重點加快長江干線航道、湘江航道整治工程,持續推進“暢通湘江”工程、內河船型標準化工程,大幅提升湖南通江達海能力。加快專業化、規?;?、現代化港區建設,推動水運信息化,把岳陽港和長沙港建設成為輻射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區域現代物流中心。(省交通運輸廳負責)
積極推進陸上交通通道設施建設。加強國際性通道建設,以湘歐快線“一主兩輔”陸橋大通道為重點,統籌湘粵桂和湘滇跨境出海大通道國際聯運,打造中歐班列南方區域核心樞紐。加快G59呼和浩特至北海南北向運輸大通道和呼南高鐵通道建設,暢通西南出海通道。加快桑植至龍山高速公路建設,強化與成渝方向連通對接;加快黔張常、長益常、襄陽至常德鐵路建設,形成通往中西亞的便捷路橋新通道;推進蒙西至華中煤運通道、懷邵衡、安張衡等鐵路建設,打通面向西北的鐵路通道;加快焦柳鐵路懷化至柳州段、湘桂鐵路衡陽至柳州段電氣化改造、張吉懷鐵路等項目建設,打通面向中國—東盟經濟走廊和北部灣地區的通道。(省交通運輸廳、省發改委等負責)
加快航空運輸發展。加快長沙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構建中部國際航空樞紐。優化航線航班布局,開辟和加密國際航班航線,爭取實現每個大洲都有直達航線。積極引進國際航空物流巨頭,同步建設航空物流基礎設施。探索發展卡車航班、保稅航油等新型業務。構筑航空物流平臺,支持至北美洲、歐洲、東亞、東南亞等地的全貨班機發展運營。(省機場管理集團、省發改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口岸辦等負責)
加強集疏運體系建設。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規劃銜接,構建多種運輸方式高效銜接、高效通達的集疏運體系。支持重要港口、樞紐機場加強集疏運體系建設,重點推動建設一批專用鐵路、公路進港項目,提升港站集疏運能力和運行效率。在重要節點規劃布局和建設一批具有多式聯運服務功能的物流樞紐,推進公路、鐵路、水運、民航等基礎設施“最后一公里”的銜接。(省交通運輸廳、省發改委等負責)
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國家廣電骨干網湖南核心樞紐和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建設,加快下一代網絡建設與應用。依托國家空中(衛星)信息通道、中國—中亞信息平臺和東盟信息港等平臺,建設信息化高速公路。加快推動功能性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拓寬互聯網出省中繼帶寬,提升骨干網傳輸交換能力。保障社會公眾平等享有信息使用權,加快實現主要公共區域免費WIFI全面覆蓋。加強網絡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省市兩級信息系統安全監測預警體系,加快建設省級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指揮平臺和省災備中心異地分中心。(省經信委、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通信管理局等負責)
(二)構筑“大平臺”,打造全方位高層次開放載體。
加大口岸平臺建設力度。加強對全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統一管理和具體指導,引導錯位競爭與差異化發展。推動岳陽城陵磯水運口岸、長沙和張家界航空口岸三個國家一類口岸拓展功能和提質升級,實現湘歐快線雙向、多線穩定運營,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推進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和重點口岸建設,推動有需求的市州、縣市、園區建設保稅倉等對外貿易平臺。加強跨境電商平臺、郵快件運營平臺、進出口商品展示中心、國際會展平臺等平臺建設。加強指定口岸建設。(省商務廳、長沙海關、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機場管理集團等負責)
提高口岸通關效率。積極融入全國一體化通關格局,全面推進“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工作,積極推行關檢一站式查驗模式。推進省內口岸與沿海沿邊口岸之間的通關協作、物流合作和聯動發展,實現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成渝、海西等國內主要經濟區的高效物流對接。加快建設全省統一的電子口岸實體平臺,探索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長沙海關、省商務廳、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公安邊防總隊等負責)
強化貿易平臺建設。打造一批具有帶動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龍頭型貿易平臺企業,建設省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推動操作流程標準化和程序化。加快國際展會、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通關代理中心、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等貿易平臺建設。加快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建立與新型貿易平臺相應的政府監管模式。發揮外貿中介作用,為外貿企業提供包括通關、物流、融資、退稅、收匯、信保等全程外貿供應鏈服務。(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省貿促會、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負責)
加快申報國家自由貿易園區。全方位對接國家自貿區,推廣復制自貿區經驗,全面深化貿易、金融、投資、通關等領域改革,統籌協調開放平臺建設,強化口岸、綜合保稅區、園區等各類平臺的支撐作用,全力申報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省商務廳負責)
加快構建湖南企業國際化經營綜合服務平臺。借鑒歐盟國家做法,針對企業投資貿易的雙向需求,整合涉外部門的公開信息數據,連接職能部門的服務平臺,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湖南引進來、走出去重點區域的經貿信息研究,做好大數據商業情報分析,建立商情監測體系,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為省內乃至國內企業、境外企業提供信息、咨詢、供需配對、法律等服務,建設一個基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為企業國際化經營提供便利化服務的國際性平臺。(省貿促會、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長沙海關等負責)
加快境外商務代表處、商會、國際友好城市建設。發揮境外商務代表處海外工作基地和平臺的作用,將境外商務代表處和商會作為我省對外交流與合作的“信息員”、“聯絡員”、“宣傳員”和“服務員”。積極構建完整有效的海外工作渠道和聯系網絡,與駐在地國家(地區)相關管理部門、商會、我國駐外使館等保持密切聯系,發揮我省國際友好城市和國際交流特別代表的作用。發揮香港對接英聯邦國家和地區、澳門對接葡語國家的平臺作用。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爭取外國政府在長沙設立領事機構或簽證辦事處,爭取更多國際會展、機構、人才和項目落戶湖南。加強湖南與國外地方政府間的合作交流,激活友好城市存量,擴大友好城市增量,優化友好城市布局,力爭2020年全省友好城市突破100對。(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省外事僑務辦、省貿促會等負責)
(三)培育“大產業”,提升產業集群國際競爭能力。
著力優化區域產業布局。統籌推進“一核三極四帶”,即長株潭核心增長極,岳陽市、郴州市、懷化市三個增長極,京廣高鐵經濟帶、環洞庭湖經濟帶、滬昆高鐵經濟帶、張吉懷精品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帶四個經濟帶。推動區域產業聯動發展、錯位發展,逐步形成區域優勢充分發揮、要素配置合理有效、資源環境友好協調、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等負責)
對接500強提升產業鏈。全面對接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500強企業,建立信息庫、項目庫,著力提升縣域配套服務能力,開展差別化、產業鏈招商,引進一批關聯度大、聚集度高的配套企業。探索企業聚集發展的路徑和模式,促進先進生產要素和創新資源流動,推動我省優勢產業、龍頭企業主動融入全球產業體系,提升國際化水平。(省商務廳、省貿促會等負責)
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和品牌。發揮省內裝備制造業、建筑業、農業、新能源新材料、礦業、水電等行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實現從單一企業“走出去”向產業鏈“走出去”轉變。加大國際出口名牌建設培育工作,大力培育區域性、行業性品牌。打造湘茶、湘瓷、湘繡、湘米、湘油為代表的湖南名優特產,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延長產業鏈條,形成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和較強競爭力的品牌。加強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出口基地建設,加大出口品牌建設培育力度。鼓勵企業按照國際標準組織生產和質量檢驗,建立國際認可的產品檢測和認證體系。圍繞我省具有比較優勢的裝配式建筑、中低速磁懸浮建設、水(火)電站建設、公路橋梁建設等領域,打造若干產業聯盟(集群),促進聯盟內部企業的信息交流與產業協作,圍繞聯盟特點,推送相關項目和市場信息等。(省經信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負責)
不斷拓展產業市場空間。深耕香港、美國、歐盟、日韓等傳統市場,加大拉美、非洲、中東、東盟等新興市場開拓力度。鼓勵商貿物流、電子商務、供應鏈外貿企業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拓展貿易空間,積極探索出口企業建立海外倉、體驗店模式,培育自有品牌,拓展營銷渠道。充分利用境內外展會平臺拓展市場,擴大專業性會展覆蓋面,提高開拓國際專業市場的針對性。(省商務廳、省貿促會等負責)
(四)實施“大引進”,促進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推進引資與引技、引才、引管理相結合。加大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引進力度,力爭通過引進一個團隊,引進一批人才,改良或新生一個產業。積極探索“政府部門+用人單位+高校機構”三方合作模式,引導高層次人才向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集聚。改革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孵化的政策體系,定向研究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孵化平臺建設,強化激勵、簡化程序,充分發揮其“創新驅動”、“創業帶動”、“就業拉動”等作用。(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發改委等負責)
加大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增加對引進技術、設備進行消化吸收的投入,用于扶持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企業的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工作。鼓勵企業、大學、科研機構與外方共建研發中心,為中外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創新研發平臺,實現跨國界、跨地區同步研發,提高引進技術再創新的效率和水平。加強基礎領域的合作研發,從源頭上跟蹤國際前沿技術。(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負責)
對接湖南商會建設新家鄉。充分發揮湘商大會、湖南異地商會、湖南國際商會、海外湖南商會等湘商平臺的橋梁紐帶作用,結合港洽周、臺洽周、滬洽周、珠洽會、中博會等重要活動平臺,面向港澳臺、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和海外湘商聚集區域等重點地區,深入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鼓勵湘商回鄉興業,大力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實現企業總部、產業、資本、慈善、公益、營銷渠道、專業市場、人才、科技回湘發展。(省商務廳、省臺辦、省工商聯、省貿促會等負責)
推進參與發達國家企業并購。支持優勢企業通過參股或控股方式收購并購國外擁有技術和品牌優勢的專業企業,獲取技術、品牌、銷售網絡和資源供給渠道。支持高鐵、電力裝備、汽車、工程施工等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支持企業在境外開展并購,建立研發中心、實驗基地和全球營銷及服務體系。支持企業面向全球布局創新網絡,鼓勵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和國際合作創新中心。(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商務廳、省財政廳等負責)
支持企業進口重要資源、生產資料、重大裝備和零部件。擴大進口貼息范圍和覆蓋面,重點扶持重要資源、重大裝備、緊缺資源性產品和零部件關鍵裝備進口。支持流通企業建設進口商品交易中心和進口服務平臺,促進進口與國內流通相銜接。充分發揮進口貿易集聚區對擴大進口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擴大重要物資進口,鼓勵擴大原油、鐵礦砂等資源類商品進口。支持符合條件的原油加工企業申請原油進口和使用資質,擴大原油進口渠道。建立質量安全保障機制,提升通關效率。(省商務廳、省經信委、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負責)
(五)穩步“大出去”,不斷拓展提升全球供給能力。
對接“新絲路”推動走出去。對接“一帶一路”重點國家和重點地區,積極推動產業合作,深化人文交流,推動優勢產業、優秀企業、優質產品走出去,促進融合發展。支持中小企業開展國際化投資與經營,推動企業“抱團出?!?、“借船出?!甭摵献叱鋈?。支持龍頭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實施“湘品出境”,擴大湘品在國際市場影響力。對接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深化跨區域交流合作。(省商務廳、省農委、省貿促會、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負責)
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深化境外農業合作,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在東南亞、非洲、歐洲、美國、南太等地區建立農業基地,支持省內農業及相關企業在境外建立大米、天然橡膠、肉類、果蔬等種植、加工、物流和銷售基地,推動農業機械“走出去”,推進“農業+商務”援外模式改革試點。深度挖掘湖南特色文化資源,推進文化旅游服務業合作。(省發改委、省農委、省文化廳、省旅發委、省貿促會、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負責)
促進國際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搶抓東盟、南亞、中亞等國家公路、鐵路、港口、能源、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機遇,擴大交通、能源、建筑等領域的工程承包規模。依托綜合性建設項目,引導和支持企業從單純的工程施工向提供設計、建造、安裝、融資、運營、管理等全方位服務轉變,從項目承包商向綜合服務商轉變,占據工程承包產業鏈的高端。(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負責)
(六)推進“大融合”,實現寬領域全方位開放發展。
促進科教文衛融合開放。支持國內外一流大學、科研機構、知名企業在湘設立或聯合組建技術轉移中心和新型高端研發機構。加強智庫聯合研究,提升湖南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研發實力,建設一批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深化教育培訓合作,繼續辦好“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鼓勵高校、中小學承辦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重視“高端引智”工作,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團隊。鼓勵高等院校服務我省知名企業“走出去”,探索建立海外培訓基地。鼓勵本土文化創意企業、體育企業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聯合組建跨國公司,開拓海外市場,推動湖南體育產業國際化,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培育一批國際中醫藥服務企業和若干企業集團,探索建設海外??浦行暮秃M庵嗅t診療中心,提供常態化的特色??漆t療服務,扶持優秀中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走出去”。(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衛生計生委、省體育局等負責)
促進對內對外開放融合發展。加快內外貿一體化,培育一批經營模式、交易模式與國際接軌的商品交易市場,打造一批內外貿結合、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大型會展平臺,發展一批連接國際國內市場、運行規范有序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積極發展涉農產品現貨交易、供應鏈等貿易新業態。推進出口產品生產企業“同線同標同質”工程,促進內外貿融合發展。(省商務廳、省貿促會、長沙海關、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負責)
促進外事、外資、外貿、外經、外宣“五外融合”。推動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聯動、外貿與外資聯動、外經與外貿聯動、出口與進口聯動。推動引資與擴大外貿出口相互融合和良性互動,加強外經與外貿企業對接,支持省內企業通過境外投資、承包工程帶動原材料、設備、技術出口。圍繞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開展深度宣傳。(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省政府新聞辦、省貿促會等負責)
(七)實現“大創新”,增強開放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加速科技創新。推動我省企業和科研機構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承擔和組織國際重大科技合作項目。實施重大科技工程項目攻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取得一批標志性的創新成果。加快推進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長株潭兩型試驗區、湖南湘江新區建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建設中部科技創新中心,帶動區域協調創新。加速成果轉化,大力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一批融科技示范、技術集成、創業孵化、平臺服務于一體的“星創天地”。(省科技廳、省發改委、省長株潭試驗區管委會、湘江新區管委會等負責)
推進產品創新。大力支持新產品開發,加快新型優勢產業鏈建設,加強重點領域的標準研制和示范,支持各類創新主體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化研制和示范。全面加強質量建設,培育發展新型市場主體。推進產業標準化、信息化、品牌化、國際化建設。支持特色優質新產品走品牌發展之路,創名牌、樹品牌,走向大市場,形成大產業。堅持以品牌為龍頭,促進跨區域、跨流域的資源整合、產業整合,把品牌做響、把產業做大。(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等負責)
強化文化創新。深入挖掘湖湘文化的優秀特質,大力倡導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時代精神。創新文化傳播方式,推動湖湘文化“走出去”,講好湖南故事、傳播好湖南聲音,擴大湖湘文化影響力。培育發展一批知名文化企業,建設一批文化創意集聚區,實施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省文化廳、省商務廳、省外事僑務辦、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負責)
深化管理創新。堅持管理創新與政務服務相結合,創新政府管理體制機制和服務模式。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和“互聯網+監督”管理模式,加快建成全省統一的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和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堅持管理創新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推進公共服務數字化。(省發改委、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負責)
(八)優化“大環境”,創造開放崛起的良好軟環境。
深化口岸管理改革。構建新型大通關協作機制,加強跨區域口岸協作。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推廣應用“單一窗口”國家標準版,開發地方特色服務功能,免費供企業和個人辦理進出口相關業務。積極推廣通關一體化模式,探索建立涵蓋海關、檢驗檢疫、稅務、外匯等部門的電子口岸,實現口岸電子政務“一站式”服務。在各開放平臺探索建立關檢設施共享、一機雙屏雙控和一站式查驗模式。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推進查驗部門業務流程再造,減少監管作業環節,改“串聯”為“并聯”,提高通關效率。(省商務廳、省國稅局、長沙海關、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公安邊防總隊等負責)
建立健全信貿、關貿、檢貿、匯貿協調聯系機制。以溝通信息、解決問題為導向,建立健全由省領導召集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集中研究解決有關重大問題。(省商務廳、省政府金融辦、長沙海關、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外匯管理局湖南省分局、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長沙營業管理部等負責)
創新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創新外資監管手段,形成政府部門信息共享、協同監管、社會公眾參與監督的外資全程監管體系。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深化重大項目對口聯系制度,推行重大項目全程免費代辦服務。完善境外投資發展規劃和重點領域、區域、國別規劃體系,健全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境外投資管理體制。(省發改委、省商務廳、長沙海關、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負責)
完善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全省對外貿易宏觀規劃、政策協調、信息共享、結果通報等制度,加強境外經貿合作園區的規劃和指導工作。優化政務服務,建立政府跨部門協調機制,加強對外投資和對外承包工程的管理服務,提供信息指導、權益保障、投資促進、風險預警、項目對接、融資支持等服務。促進省內企業與央企對接合作,推動企業聯盟抱團發展。(省商務廳、省貿促會等負責)
優化營商環境。創造寬松有序的投資環境、高效務實的政務環境、快捷便利的貿易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努力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推行“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加快推進電子營業執照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加大減稅降費落實力度,降低要素成本。全面推行“一站式作業”,實現口岸管理部門“三互”合作,合理設置海關出口平均查驗率。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省發改委、省商務廳、長沙海關、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貿促會等負責)
培育開放意識。加強涉外知識培訓,深入推進涉外知識“進機關、進校區、進社區”行動,推動全社會增強開放意識,努力培育“包容、開放、文明”的社會氛圍。加強出國行前教育,使展示國家形象、湖南風采成為湖南居民境外的自覺行為。培育和扶持一批民間團體開展對外交流,發展壯大民間對外交流力量。(省外事僑務辦、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等負責)
四、開放布局
(一)著力完善省內布局。做強“一核三極”,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針對主要出境出海通道薄弱環節,加快關鍵線路、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建設進程,提高與“一帶一路”國內核心區和沿線國家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水平。以主要對外交通運輸通道為紐帶,打造多條對外開放軸線,帶動沿線地區加快對外開放。以長沙市為核心,建設長株潭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以岳陽市為核心,帶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開放發展;以郴州市為中心,帶動湘南地區開放合作;以張家界市和懷化市為中心,促進湘西地區開發開放。(省商務廳、省發改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負責)
(二)不斷優化國內布局。不斷提升綜合交通運輸能力,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強與珠三角口岸大通關合作,深化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加快湘贛、湘粵開放合作試驗區和湘黔中西部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依托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二廣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線構建南北方向的主軸線,向北對接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帶,輻射中蒙俄經濟走廊、第二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借助渝廈通道,向東南加強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合作,實現陸海聯動,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省發改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等負責)
(三)謀劃推進全球布局。全面對接“一帶一路”倡議,鞏固深化與東南亞區域合作,推動在軌道交通、農業、港口建設、礦產開發和冶煉等領域合作。加強與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家的農業領域和能源通道合作;持續加強與歐美日韓澳等發達國家合作,支持企業引進技術、人才、管理經驗,全面提升競爭優勢;以農業、礦產開發、工程機械、住宅產業化(裝配式建筑)、基礎設施等為重點,不斷開拓尼日利亞、巴西、埃塞、秘魯、蘇里南等非洲、拉美市場;逐步擴大與俄羅斯及中東歐國家合作,開拓建材、湘繡、陶瓷、茶葉、箱包、五金工具、保障房建設、城市輕軌等市場;跟進哈薩克斯坦、伊朗等國家能源、鐵路建設等項目。(省商務廳、省經信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貿促會等負責)
五、實施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健全開放型經濟領導體制,完善工作機制,強化戰略謀劃和統籌協調,抓好戰略規劃、實施方案、重大項目、重大問題、重大事項和年度工作安排,指導各地各有關部門開展工作。加強對外開放重要部門、重點開發區的領導班子配備和建設,整合有利于開放的機構設置和職能劃分,把綜合素質高、改革開放和開拓創新意識強、熟悉經濟工作的優秀干部充實到開放一線。(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省貿促會、各市州人民政府等負責)
(二)加強分工協作。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通力合作,對照規劃目標和任務,研究制定和細化措施,并抓緊實施,優先推進重點項目,全面落實本規劃中的各項任務。各地要從大局出發,發揮優勢,找準定位,錯位發展,把本規劃與地方實際結合起來,制定具體措施,創造性開展工作。(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經信委、省商務廳、各市州人民政府等負責)
(三)促進項目落實。建立重大項目儲備和優先推進項目滾動實施機制,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逐年調整。對具備一定基礎和可行性的重點合作項目,加強前期論證和可行性研究。抓住關鍵性、標志性項目加快推進,集中力量攻堅突破,確保在國家戰略實施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等負責)
(四)注重風險防控。鼓勵保險機構設立與國別風險相關的專項險種,創新配套保險機制,加大對出口信用保險、海外投資險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在保障風險的前提下加大對我省開放崛起的金融支持。建立海外利益保護體系,落實境外安保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我省境外公民及機構領事保護工作機制。調動各方資源以多種形式開展預防性領事保護工作,借助領事服務推動湖南國際化發展進程。(省外事僑務辦、省政府金融辦、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中國銀行湖南省分行、中國進出口銀行湖南省分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長沙營業管理部、省公安邊防總隊等負責)
(五)抓好督查評估。對各級各有關部門的規劃實施、政策落實和項目建設情況開展督促檢查,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加強對規劃落實情況的跟蹤評估,適時委托專業機構采取點面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實施進展情況及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進行全面綜合評估,提出完善規劃的建議和意見。(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等負責)
(六)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做好招商引資和境外投資輿論宣傳引導工作,創新宣傳模式,利用境外主流媒體、展會、推介會、文化交流等多種渠道和形式,充分發揮智庫、媒體、公眾、愛國華僑和海外杰出華人等的作用,積極宣傳國家和省市“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針政策,宣傳介紹湖南,擴大湖湘文化影響力。(省政府新聞辦、省商務廳、省貿促會等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