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吉林市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
吉市政辦發〔2019〕3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委辦局、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吉政辦發〔2018〕31號)精神,不斷完善我市“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支撐體系、行業監管和安全保障,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健康需求。根據市委、市政府數字吉林建設及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部署和發展需求,結合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化發展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健康吉林發展戰略,推動數字吉林建設,以國家和省“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意見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信息惠民,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推進醫療健康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提高醫療健康服務質量和便捷性,提升醫療健康資源整體效能和可及性,推動醫療健康服務模式創新,豐富醫療健康服務供給,優化監管方式和醫療資源配置,提升醫療衛生現代化管理水平,為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和支撐。
(二)總體目標。
到2020年,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形成健康醫療數據資源共享共用的格局。實現三級公立醫療機構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推動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預防、治療、康復和健康管理的一體化電子健康服務。推進互聯網與醫療服務、公共衛生、家庭醫生服務、藥品供應、醫保結算、健康科普、人工智能相融合,“互聯網+醫療健康”支撐體系不斷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支撐能力顯著提升,實現醫療健康數據在公立醫療機構流轉應用,初步建成覆蓋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的遠程醫療支撐體系。全面落實省醫療行業信息標準,建立監管和安全保障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1.統籌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統籌推進融合開放、互聯互通、協同共享的市、縣兩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實現與國家、省平臺的數據共享與交換。完善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全員人口信息三大基礎資源庫,推進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等六大應用系統數據采集、集成共享和業務協同;推進二級以上醫院建立健全醫療信息平臺功能,三級醫院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提升醫療機構信息化應用水平;以服務人民健康為中心,實現衛生計生服務信息跨機構、跨區域互聯互通、融合共享、業務協同,促進醫療健康大數據應用發展。(市衛生計生委、發改委、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食藥監局、中醫藥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健康醫療數據資源整合,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嚴格執行省健康醫療數據標準,為信息共享與數據開發提供支撐。全面推動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全員人口數據庫為核心的全市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匯聚和共享,強化跨層級、跨系統、跨區域、跨部門、跨業務的健康醫療數據資源整合和協同,依托市政務云和電子政務外網探索建立健康醫療數據信息互通共享與開放機制,加強應用支撐和運維技術保障,形成統一歸口的健康醫療數據共享格局。(市衛生計生委、發改委、政網辦、網信辦、食藥監局、質監局、中醫藥管理局)
(二)拓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
3.推進“互聯網+”醫療便民惠民服務。依托我市實體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醫院,運用互聯網技術提供安全適宜的部分常見病、慢性病的復診等服務。鼓勵醫療機構和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與互聯網龍頭企業開展合作,大力推進互聯網健康咨詢、網上預約、移動支付和檢查檢驗結果查詢、隨訪跟蹤等應用,提供動態更新、智能提醒、健康指導等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優化形成共享、互信的診療流程。(市衛生計生委、發改委)
4.推動“互聯網+”公共衛生服務。完善重大公共衛生、傳染病等健康信息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優化醫療信息資源配置,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基礎,積極探索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加強以高血壓、糖尿病為重點的慢性病在線服務管理,優化預防接種服務,提供孕產婦、重癥精神病等監測管理及隨訪評估等,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規范使用。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推進“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信息化、智能化,探索線上簽約、線上考核、線上服務、線上咨詢等管理模式,提升家庭醫生團隊服務能力、簽約服務質量及效率。(市衛生計生委、發改委、中醫藥管理局)
5.開展“互聯網+”遠程醫療服務。支持醫療聯合體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建設完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借助“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以全民健康醫療影像云為載體,建立醫療聯合體內上級醫療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與??漆t生之間共享診療信息、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和教學培訓的信息渠道,并逐步延伸至村衛生室,形成基層發起、上級響應、多級聯動的遠程醫療服務機制,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效率。完善遠程醫療政策法規、標準規范、服務體系,健全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機制,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市衛生計生委、發改委、財政局、中醫藥管理局)
6.強化“互聯網+”醫療健康保障服務。完善“互聯網+”藥品供應保障服務,探索線上線下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模式,規范藥品網絡銷售和醫療物流配送的有序發展。(市衛生計生委、食藥監局)加快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對接整合,逐步推動居民電子健康卡或社??ǖ榷嗫ㄍㄓ?、脫卡就醫,推進“互聯網+”醫療保障結算服務,加快與醫療保障信息系統的資源共享,拓展在線支付模式,逐步實現“一站式”結算。繼續擴大聯網定點醫療機構范圍,逐步將更多基層醫療機構納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大力推行醫保智能審核和實時監控,將臨床路徑、合理用藥、支付政策等規則嵌入醫院信息系統,嚴格醫療行為和費用監管。逐步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診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建立費用分擔機制,健全互聯網診療收費政策,支持互聯網醫療服務可持續發展。(市人社局、衛生計生委)
7.加強“互聯網+”醫學教育和科普服務。優化整合媒介宣教資源,推進96696醫療健康公共服務平臺,為我市居民提供便捷、高效、實用的疾病預防、治療、康復及健康促進服務。依托新型互聯網教育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優質醫療教育資源,構建開放式在線教育平臺,組織優勢醫療師資力量推進線上線下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和在線互動,構建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體系、不同學科需求的在線教育課程體系。利用互聯網建立“互聯網+”醫療健康科普平臺,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養。(市衛生計生委、教育局、人社局、科協、中醫藥管理局)
(三)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
8.推進衛生計生行業監管數字化。綜合運用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強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評估監測,對醫療衛生服務和居民健康狀況等重要數據進行精準統計和預測評價,為推進健康醫療行業管理和實現全民健康的規劃決策提供有力支撐。開展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的挖掘和利用,健全醫療機構評價體系,推動公立醫院改革,規范醫療衛生行為,加強醫療健康服務質量管理,提高醫療機構監管和服務的時效性、精準性和前瞻性。規范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平臺等第三方機構提供服務的相關管理責任和要求。對醫療服務產生的數據建立可追溯、可查詢管理機制,滿足行業監管需求。(市衛生計生委、發改委、人社局、統計局、物價局、食藥監局、中醫藥管理局)
9.推動臨床診療和公共衛生決策分析智能化。推動人工智能在臨床診療中的應用,開展智能醫學影像識別、病理分型和多學科會診以及多種醫療健康場景下的智能技術應用,提高醫療效率。(市衛生計生委、科技局、發改委)支持中醫辨證論治智能輔助系統應用,提升基層中醫診療服務能力。(市中醫藥管理局)推進公共衛生專業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業務協同,推進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和海關機構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全面提升公共衛生監測評估和決策管理能力。整合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全員人口信息及自然資源、居住環境、空間地理、健康危害因素等方面的數據資源,強化健康與疾病相關因素的分析監測功能,完善疾病敏感信息預警機制,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構建重點傳染病、職業病、口岸輸入性傳染病和醫學媒介生物等監測數據整合分析和快速識別體系,推動疾病危險因素監測評估與婦幼保健、老年保健、國際旅行衛生保障等方面的智能應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市衛生計生委、發改委、環保局、吉林海關、體育局、統計局、食藥監局、中醫藥管理局)
10.提升健康醫療臨床診療能力。深入推進“三名”(名院、名科、名醫)發展戰略,實施電子病歷和臨床路徑管理,規范門診急診診療行為,優化診療流程。加強特色??企w系建設,積極推進腫瘤、老年病、心腦血管病等臨床學科建設,推廣精準醫學、疾病防控、生殖健康、康復養老、中醫藥等創新科技研究,鼓勵開展重大疾病、傳染病、慢性病防治及常見病、多發病常規診療規范專項研究,提升疑難雜癥診斷和治療水平。整合來自臨床治療、基因測序、組織形態、精準醫療等數據資源,開展相關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研究及應用,為臨床醫師提供科學決策參考,提高臨床診療水平,推動個性化醫學和精準醫療技術發展。(市衛生計生委、發改委、人社局、科技局、食藥監局、中醫藥管理局)
(四)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
11.培育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新業態。加大引進和培育大數據存儲、挖掘、應用及安全服務等力度,鼓勵社會力量創新發展健康醫療業務,不斷培育壯大醫療產業鏈條。促進健康醫療業務與大數據技術深度融合,推進健康醫療與養生、養老、家政等服務業協同發展。(市衛生計生委、發改委、商務局、人社局、科技局、民政局、食藥監局、中醫藥管理局)
12.推廣應用數字化健康醫療智能設備。推廣與健康醫療相關的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移動設備的應用,規范與健康相關的數據資源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加快在全民健康信息化中的推廣應用。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中的研究與應用,推進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發展網絡化高端數控和智能化裝備,促進健康醫療智能裝備產業化。(市科技局、發改委、衛生計生委、民政局、食藥監局、中醫藥管理局)
(五)完善基礎保障體系。
13.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加快推動高速寬帶網絡普遍覆蓋城鄉各級醫療機構,推動光纖寬帶網絡向農村醫療機構延伸。完善移動寬帶網絡覆蓋范圍,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醫療、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的網絡支撐。(市通信辦、政網辦、發改委、衛生計生委)
14.強化健康醫療數據安全和質控體系建設。落實國家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要求,嚴格執行省健康醫療數據安全策略,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完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的身份認證和授權管理機制,確保診療數據安全運行。開展大數據平臺及服務商的可靠性、可控性和安全性評測以及應用的安全性評測和風險評估,建立安全防護、系統互聯共享、公民隱私保護等軟件評價和安全審查制度,完善風險隱患化解和應對工作措施,加強對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安全、患者隱私、商業秘密等重要信息的保護。建立數據質量控制機制,完善數據質量考核標準,建立數據回溯反饋體系。(市衛生計生委、發改委、公安局、網信辦、食藥監局、中醫藥管理局)
三、重點工程
(一)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工程。
統籌建設市、縣兩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構建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安全保障體系和安全網絡體系,有效整合和共享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資源數據庫,實現六大業務應用。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作為群眾享受各項衛生計生服務的聯結介質,實現業務應用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有效協同,推動健康醫療惠民平臺建設,形成健康醫療大數據規范應用的發展環境。(市衛生計生委、發改委、人社局、中醫藥管理局)
(二)“互聯網+”醫療健康惠民服務工程。
積極發揮互聯網創新思維、智能服務和開放性的共享模式,推動傳統以院內診斷和治療為主的就醫向同時關注健康促進、風險預測、慢性疾病預防和早期干預及康復監護的轉化。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普遍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智能導診、檢驗檢查結果查詢、診間結算、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鼓勵有條件的醫院開展移動護理、生命體征在線監測、家庭監測等服務。推動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在線規范開展慢性病、常見病的復診及開具處方。完善全民健康影像云建設,實現影像共享調閱、遠程醫療、健康管理等應用,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分級診療工作順利開展。(市衛生計生委、發改委、財政局)
(三)“互聯網+”醫療保障管理服務工程。
整合完善醫療保障各經辦管理服務信息系統,逐步實現業務財務數據管理一體化、民生服務一體化、監控監管一體化、異地就醫一體化、內部管理一體化、保障領域一體化、安全運維一體化。按照“數字吉林”“智慧城市”建設整體要求,實現醫療健康與各相關行業和部門信息系統數據共享交換,進一步加強醫療保險經辦管理服務能力,加強數據利用,推動大數據落地,結合互聯網技術和環境,對參保單位和參保人員形成具有實效的大數據智能支撐服務;加強與協議醫療機構系統對接聯動,實現醫療保障大數據對醫療服務的智能輔助支持。(市人社局、政網辦、衛生計生委、民政局、發改委)
(四)臨床醫療大數據中心建設工程。
建立完善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整合數據資源,建設我市臨床醫療大數據中心,推進全市醫療衛生機構電子病歷共享交換,整合其他行業領域相關數據(醫保數據、環境數據、可穿戴設備數據、智能健康電子產品數據、氣象數據、空間地理數據、網絡社交媒體數據等),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為決策提供支持。為臨床診療提供規范化臨床路徑及個體化治療建議,形成引導式決策支持,提升醫療診斷創新能力;助推遠程診療和家庭醫生建設,助力醫療惠民工程的開展;構建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基礎,推進健康醫療臨床和科研大數據應用。(市衛生計生委、發改委、財政局、人社局)
(五)中醫藥數據中心建設工程。
依托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省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推進我市中醫藥數據中心建設,整合全市中醫藥健康數據資源,實現中醫藥健康數據與全民健康大數據的信息互通及業務協同,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管理,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市中醫藥管理局)
(六)大數據共享和監管平臺建設工程。
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臨床醫療大數據中心,整合醫療行業和相關領域數據資源,構建大數據資源交換共享與開放應用平臺,探索建立大數據開放、個人健康數據授權調閱等共享機制。運用大數據等手段,建設涵蓋衛生資源規劃、醫療行為監管、衛生費用監測、疾病監測預警、藥品招標采購監管、科學決策等在內的全要素監管平臺,強化動態監督和預警,不斷完善大數據背景下的監管和行業基礎工作,實現醫療、醫保、醫藥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用大數據為政府監管和決策提供支撐。(市衛生計生委、發改委、人社局、食藥監局、中醫藥管理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互聯網+醫療健康”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根據任務分工,明確具體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夯實基礎建設,研究相關配套政策。要統籌推進,協同配合,形成工作推進機制,確保各項任務和重點工程有效落實,從而推動全市“互聯網+醫療健康”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實現跨越發展。同時,根據各自業務領域范疇統籌研究制定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和標準安全規范,推動數據資源共享和交換體系的建立。
(二)加大政策扶持。
加快研究制定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物價收費、醫保等政策,加大對全民健康信息化重點項目、關鍵基礎設施、醫院信息化、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投入,及時制定涉及規范、標準和監管的各項管理辦法,形成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鼓勵政府與企事業單位、社會機構開展合作,探索“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
(三)加強宣傳普及。
大力宣傳“互聯網+醫療健康”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重要意義和應用前景,積極引導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宣傳普及“互聯網+”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知識,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掌握應用能力和社會公眾健康素養。通過開展多渠道的學術技術研討,加強國際國內合作交流,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醫療服務、公共衛生等方面應用合作。
(四)加強人才建設。
開展多種形式的人才共建項目,積極培養醫療衛生人才,特別加強醫療和信息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積極培養引進“互聯網+”和大數據領域分析及應用方面的優秀人才,探索人才培養、使用的長效機制,鼓勵“互聯網+”和大數據企業、科研機構在我市建立產學研一體的人才培育中心,快速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隊。
吉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