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海南省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 “ 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瓊府辦〔2016〕307號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海南省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12月17日
海南省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 十三五”規劃
為全面加強“十三五”時期我省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等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制定本規劃。
一、現狀和形勢
(一)“十二五”時期建設成就。
“十二五”期間,我省應急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防范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綜合能力明顯提升。
1.應急管理基礎條件明顯改善。應急管理辦事機構和應急平臺建設力度加大,多部門多領域多層次參與的綜合應急聯動機制初步建立并有效運轉。在氣象災害、防汛防風抗旱、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紅火蟻防控、自然災害救助、安全生產、核與輻射、鐵路交通、海上搜救、通信保障、公共衛生等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領域,新編或修訂了一批省級專項應急預案,制定發布了《海南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暫行辦法》、《海南省應急管理工作考核暫行辦法》等若干促進應急體系建設的規范性文件,應急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依托現有廣場、綠地公園、學校等公共場所或設施建設了一批避難場所,進一步提高了新建學校、醫院、體育場館等公共設施和農村住房建設標準,防災抗災能力進一步增強。
2.風險隱患排查和監測預警水平明顯提高。安全生產領域重大危險源普查登記和風險評估工作持續開展,重要基礎設施隱患排查治理和分級分類管理進一步加強。氣象、海洋、水文、地震、地質、環境、衛生、農業、漁業等各類專業監測預警預報系統逐步完善,全省大中型水庫實時監控系統、省級及“東西南北中”五個區域疾控中心實驗室等一系列重點工程和項目陸續建成投入使用。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實現手機、互聯網等多種傳播方式向社會公眾及漁民發布預警信息,集中預警防范功能逐漸凸顯。
3.應急救援和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專業救援隊伍和裝備建設得到加強,應急管理專家隊伍、基層專(兼)職應急隊伍、志愿者隊伍和信息員隊伍建設持續推進,專業化、多層次應急隊伍體系架構逐步形成。與省軍區、武警部隊、公安消防、邊防、海警等軍警部隊建立了防風防汛、核與輻射、地震、海上搜救等軍地應急聯動機制,應急救援和協同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推動成立了省應急管理協會,建立了航空應急救援合作機制,社會參與應急管理工作的力量加快凝聚。建成了??谥醒敕姥纯购滴镔Y儲備倉庫和瓊海、儋州、瓊中、樂東4個省級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倉庫,建成了省民政救災物資儲備中心和三亞市救災物資儲備中心,開工建設了??谑?、儋州市、萬寧市、五指山市民政救災物資儲備倉庫,救災物資保障能力穩步提高。建立了衛星通訊、集群移動通訊和短波無線通訊相互補充的應急通訊網絡,配置了各市縣短波電臺和部分市縣衛星電話等小型便攜應急通訊設備,應急通訊保障能力得到增強。
4.應急宣教培訓力度明顯加大。充分利用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省內外高校等培訓資源,開展了領導干部應急管理培訓和氣象、地震、海洋、防汛抗旱、安全生產、環境應急、核救護、醫療救護、傳染病防控、食品藥品安全等專業人才培訓,應急指揮和應急救援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微信、手機短信、互聯網等媒介和各類科普基地、大型戶外電子顯示屏等載體開展了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開設了防溺亡和自救互救安全教育課程,社會公眾防災避險意識進一步增強。
“十二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省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并經受住了一系列重特大突發事件的嚴峻考驗。五年來,有效組織了2013年西沙海域“9·28”遇險漁船漁民的搜救工作,積極應對了2014年超強臺風“威馬遜”,穩妥處置了2012年樂東西南國電項目建設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和2014年??诳禈坊▓@項目建設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突發事件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為海南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和國際旅游島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我省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存在的不足。
1.應急管理體制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辦事機構和各專項應急指揮機構的綜合協調地位及作用總體上還不夠突出;應急值守和突發事件報告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還比較滯后。政府部門、中央國家機關駐瓊單位以及駐瓊部隊橫向間的應急聯動機制亟待加強。
2.風險評估和巨災應對準備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風險評估、現場指揮和協作、風險分擔等機制還不夠完善,重大項目、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完善。臺風、洪澇、地震等巨災情景下的電力、通信、交通、地下管網等城市重要基礎設施綜合防范能力以及大范圍受損后的快速恢復重建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3.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和救援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氣象預報的時空精細化、要素多樣化能力還不能滿足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需要。海洋氣象監測站點少、技術裝備自動化和綜合化水平不高,海洋預警預報能力較低。人為工程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呈上升趨勢,地質災害防治投入不足,突發性地質災害監測體系不健全,監測能力不夠強。全省地震監測臺網布局還不健全,地震預警和烈度速報能力亟需提高。預警信息發布渠道“最后一公里”問題依然突出,分區域、分人群、定向分類預警發布機制尚未形成,多語種服務能力欠缺。省級綜合救援隊隊伍力量薄弱,企業專職消防隊伍建設滯后,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生產自我救援能力不容樂觀。專業救援隊伍裝備、技能培訓和實戰演練總體上還不夠充分,海上搜救和海上應急醫學救援能力、航空應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
4.社會應急動員及公眾防災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組織動員民間應急救援力量和志愿者有序參與重特大突發事件救援處置的工作機制尚未確立。公眾防災減災意識、自救互救能力和自身應急準備仍不充分。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推進防災減災與應急工作有待加強。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和自救互救培訓演練的場所匱乏,依托現有科普教育培訓機構和設施建設一批公共安全體驗館和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勢在必行。
(三)“十三五”時期我省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面臨的形勢。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六屆九次全會提出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念,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切實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將為我省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帶來重大機遇。同時,也要深刻認識到,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不斷深入、全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海南國際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入,各種國內國際、傳統和非傳統、自然和社會風險隱患交織并存,我省公共安全形勢仍面臨較大的挑戰。
1.自然災害風險較多。我省自然災害類型較多,特別是臺風和氣象干旱發生頻率高、災情重、影響范圍廣。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極端天氣事件的時空分布、發生頻率和強度出現新變化,臺風及其次生災害、暴雨洪澇、干旱、冰雹、強對流天氣等極端異常天氣事件發生的概率增大。自然災害對經濟社會發展、海洋漁業生產、旅游生態安全等造成嚴重威脅。
2.事故災難易發高發。隨著城市化、城鎮化進程加快,人流、車流、物流量激增,道路交通事故、火災事故、建筑安裝事故、漁業生產安全事故等各類事故易發多發。供電、供水、供油、供氣、通信等城市“生命線”受臺風等自然災害直接影響以及發生次生災難事故的風險較高,可能性較大。環境污染等生態環保問題多有發生。昌江核電站建成投入使用,對我省核事故應急處置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3.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不確定性加大。隨著我省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國際國內交流合作的進一步加深,登革熱、手足口病、諾如病毒、埃博拉等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寄宿制學校食物中毒事件多有發生,建筑工地食堂、臨時性餐飲服務場所等存在較大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因臺風、洪澇、地震等自然災害引發嚴重公共衛生事件的可能性、危險性長期存在。
4.社會安全穩定形勢更加復雜。因土地征用、拆遷安置、金融投資、教育管理、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環境污染等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及個人極端事件風險依然較高??植乐髁x、分裂勢力、極端勢力和國內外敵對勢力制造社會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增加。同時,海南地處中國南部,海域面積大,南海局勢錯綜復雜,南海涉外漁業突發事件時有發生,敏感性增大,國際輿論高度關注。
二、指導思想、建設原則和建設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從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入手,推進思路理念、方法手段、體制機制創新,編織全方位、立體化的公共安全網絡。著力推動應急管理工作的重心向能力提升、源頭治理轉移,著力推進全省應急管理法治化、立體化、精細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為海南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和國際旅游島建設保駕護航。
(二)基本原則。
——堅持底線思維、有備無患。深入研究突發事件發生發展的動態演變規律,以問題為導向,提出突發事件防范和能力建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做好應急準備,把握應急管理主動權。
——堅持源頭治理,關口前移。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風險識別、評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消除風險隱患,推進應急管理從以應急處置為重點向全過程風險管理轉變。
——堅持資源整合、突出重點。充分利用政府、駐瓊軍警部隊和社會現有應急救援和保障資源,梳理部門和地方需求,補充、完善和強化建設內容,重點完善信息和資源共享機制,提高綜合應急救援資源保障能力。
——堅持科學應對、法治保障。尊重規律,創新手段和方法,提高應急管理科學化水平;完善制度,強化標準規范。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強化社會參與;健全聯動機制,強化區域協同、城鄉協同、行業協同、軍地協同。
——堅持國際視野,合作共贏。強化南海區域漁民保護能力,積極參與周邊區域應急合作事務;積極服務以“一帶一路”為引領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提高我省境外公民和機構保護能力。
(三)建設目標。
1,總體目標。
到2020年,建成與我省公共安全風險相匹配、與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相適應、覆蓋應急管理全過程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全面提升我省應急管理基礎能力、救援快速反應能力、綜合保障能力、社會協同應對能力、涉外應急能力,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2,分類目標。
(1)應急管理基礎能力持續提升。突發事件風險管控體系基本形成,完成公共安全風險評估并編制公共安全風險清單;城鄉社區和基礎設施抗災能力穩步提升,應急避難場所滿足常住人口應急避難需求;災害性天氣預警時間提前量大于30分鐘;突發事件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5%;鄉鎮(街道)應急管理能力標準化建設和行政村(社區)應急服務站(點)建設基本實現全覆蓋。
(2)應急救援快速處置能力顯著增強。省級應急救援隊伍人員和裝備配備與實際工作需要相適應,異地自我保障能力大于72小時;水上人命搜救年均成功率保持在96%以上;森林火災24小時撲滅率達到95%;距岸50海里內海域溢油綜合清除能力大于500噸,力爭突破1000噸;突發急性傳染病處置體系進一步健全,陸??樟Ⅲw化醫學救援網絡基本形成;反恐處突力量進一步加強。
(3)綜合應急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應急平臺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災害發生后災區應急測繪和衛星圖像資料獲取時間小于4小時,天地一體、互通共享的立體化應急通信服務保障網絡基本形成,災害發生后12小時內可滿足搶險救災基本用電需求,應急物資綜合保障能力快速提升,災后第一批異地專業應急隊伍運抵災區集結點時間小于8小時。
(4)社會協同應對能力明顯改善。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知識科普宣傳受眾率超過80%,專業性應急志愿者隊伍快速發展,物聯網、大數據、北斗導航等新技術在應急領域廣泛應用,社區、村居等社會基層單位先期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大大增強。
(5)應急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省級應急管理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恢復與重建等各環節應急管理工作機制更加完善;應急預案管理更加規范,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提高;適應公共安全形勢需要的跨區域及跨境應急管理合作格局基本形成。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提高應急管理規范化水平。
1,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強化政府應急管理辦事機構綜合協調職能,加強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建設,推動社區、行政村和企事業單位加強應急站點建設,落實應急管理責任。規范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現場組織指揮,探索推行現場應急指揮官制度,提高應急處置專業化水平。加強應急管理干部隊伍建設,將值守應急人員納入特殊崗位管理,設立值守應急崗位津貼。
2,完善應急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信息報告機制,優化改造政府值守應急信息系統,使信息管理更加精細化、智能化、一體化。進一步健全應急聯動機制和軍地聯合應急指揮機制,圍繞政府各類專項應急預案,加強部門應急聯動和軍地應急聯動。完善應急評估機制,建立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評估制度,根據評估結果改進應急管理、健全應急體系。完善風險分擔機制,推行自然災害保險、安全生產和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應急救援人員人身安全保險,根據災害風險和應急需求,不斷豐富保險品種。推動全省環境應急管理機制建設,全面實施環境風險源分級管控。強化省際和區域應急管理合作,針對我省特殊區位地理條件,著重開展以巨災應對為模擬背景的合作準備。進一步完善我省境外突發安全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有效保護境外我省機構和公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3,提高應急管理規范化水平。研究提出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地方配套的法規制度意見,加大執行力度,實現依法依規開展應急工作。強化核與輻射應急規范和制度建設。加強應急預案評估,強化重要目標物、重大危險源、重大活動保障等專項應急預案編制和管理,制定區域性、流域性突發事件聯合應急預案,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加大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練力度,探索應急預案數字化管理和應用。
(二)強化風險管控和監測預警體系,著重提升城市風險防范能力。
1,強化突發事件風險管控體系。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風險評估標準規范和重大風險隱患數據庫,實現各類重大風險隱患全過程動態監管。加強安全生產監管信息化和監察監管能力建設,強化核電、石油天然氣管道、高壓輸電線路、高速鐵路、水上運輸、道路運輸、危險化學品集中區等運營安全監管、安全保衛及風險管控。加強重污染天氣、飲用水水源地污染、危險廢棄物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有害氣體釋放等重點領域風險預警與防控,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環境風險防范體系。提高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動植物疫情、食源性疾病、藥品不良反應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等早期預防和及時發現能力,健全公共衛生、食品藥品安全檢驗檢測和風險防控體系。加快建設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建設基礎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健全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和矛盾調處制度,完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
2,強化突發事件監測預警服務體系。加強氣象、水文等監測預報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對中小尺度強對流天氣、臺風、暴雨等氣象災害及其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洪澇災害、事故災難等的預測預警能力。進一步完善地震臺網建設,加強震情跟蹤監視和災害損失評估能力建設,大力推進高鐵、航天發射、核電、油氣管線、大型石化企業等重大工程地震預警和應急處置技術應用。完善海洋立體觀測網絡和預報預測系統,提高海洋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啟動國家海嘯預警南海分中心項目建設。完善農業災害監測網絡,建立覆蓋全省的農業外來入侵生物監測站點。完善動植物檢驗檢疫和動植物疫情監測預警系統,全面提升動植物疫情預警水平。大力開展森林火災視頻監測系統建設,結合地面巡護,推進衛星遙感火情監測、航空巡護。建立健全環境安全動態監測預警體系,推進實時在線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和環境保護大數據建設。構建涵蓋政府監管監察執法、企業在線監測和預警防控一體化的安全生產信息監控系統,實現全省所有高風險企業在線監測和遠程巡查。實施環島高速、環島高鐵、省級主干公路網等交通安全信息監控系統建設工程,實現對運行風險的動態監控。強化電力、通信、交通等基礎性行業網絡信息安全風險監測和管控能力,避免因網絡遭受攻擊而引發事故災難。建立公共衛生機構與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提高突發疫情和不明原因疾病監測預警能力。整合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監督抽檢和食用農產品風險監測、監督抽檢數據,建立完善預警分析模型和系統,提高食品和重要生活必需品安全監測預警能力。完善“專群結合”的社會面反恐維穩情報信息網絡,加強機場、車站、碼頭、核電廠、大中型水庫等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監控,及時獲取苗頭性、動向性、預警性信息。加強網絡輿情監測引導和網上維穩處突,構建網上網下打防控一體化體系,有效應對網絡突發輿情和網絡安全事件。完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系,提高預警信息發布的覆蓋面、精準度和時效性。
3,提升城市公共安全風險防范能力。開展城市公共安全風險評估,編制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城市風險管控“一張圖”,對城市“生命線”等重大風險源進行實時監控和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積極有序推進海綿城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城市備用飲用水水源地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綜合防災能力。推行城市網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城市應急管理網格單元,規范網格巡查標準化操作流程。探索完善城市應急聯動等綜合應急管理模式,加強城市應急指揮調度平臺和應急聯動工作機制建設。
(三)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提升現場處置和救援能力。
1,強化應急救援骨干突擊力量建設。開展省和市縣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標準化建設,強化人員配置、裝備配備、日常演練、后勤保障及評估考核。加強公安武警和特警隊伍建設,建強反恐專業力量,強化防暴制暴、攻擊防護、搶險救援等裝備配備,提高應急處突、反恐維穩能力。加強海警部隊應急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海上監測預警網絡、海上通信和應急指揮系統,提高海上突發事件處置能力。支持省軍區、武警、公安消防和其他駐軍部隊加強抗洪搶險、地震救援、空中應急運輸、核生化應對等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建設。建立健全軍地資源共享、聯動應急響應體系,完善隊伍快速調用機制,提高應急救援軍地協同指揮和保障水平。
2.完善重點領域專業救援力量建設。依托大型企業、工業園區專業力量和武警、公安消防力量,建設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和隊伍,提高?;沸孤稒z測、物質甄別、堵漏、滅火、防爆、洗消等應急處置能力。依托省海上搜救中心及其分中心,加強水上應急救助和海上溢油應急處置能力建設,著力提升南海航行安全保障能力。依托通用航空公司,推進航空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應急救援指揮員、救生員、氣象員、醫護人員等航空應急救援協同能力。按照國家標準,推進省級重型和市縣中型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地震、火山、海嘯應急救援能力。加強防汛應急搶險隊伍建設,提高應急防汛搶險處置能力。加強環境應急監測和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完善核與輻射應急指揮平臺的后勤技術保障專業隊伍建設,為維護海南生態安全和核安全提供專業保障力量。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隊伍建設,提高衛生防疫和醫療救治能力。建設食品安全應急檢驗檢測隊伍,提升快速檢測能力。加強機場、港口、車站、口岸生化物質監測檢測隊伍建設,提高生物威脅檢測鑒定、應急處置和預防控制能力。健全重大動植物疫情應急處置隊伍,重點提高禽流感、外來危險性生物入侵和農業重大病蟲等重大動植物疫情應急處置能力。加強森林防火隊伍建設,完善森林防火監測預警系統和救援裝備,提高第一時間發現火警和快速撲火滅火能力。
3.加強應急救援輔助力量建設。進一步加強全省各級政府及部門應急管理專家隊伍建設,健全專家參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恢復重建等決策咨詢工作機制。大力加強各種形式的應急志愿者隊伍建設,讓志愿者掌握基本的應急知識和自救互救技能,發揮志愿者隊伍在科普宣教、應急救助和恢復重建等方面的作用。積極發展災害信息員、氣象信息員、群測群防員、食品安全聯絡員、網格員等社會基層突發事件信息員隊伍。
4.強化應急隊伍培訓和演練。加強全省應急隊伍培訓,力爭“十三五”期間按照分級管理原則,通過多種形式對全省各類應急隊伍輪訓一遍。加強全省各類應急隊伍專項實戰演練和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綜合實戰演練,各專項實戰演練每年不少于1次,省級綜合實戰演練每兩年至少舉行1次,市縣級綜合實戰演練“十三五”期間舉行3次以上。積極開展立足應急管理信息平臺的桌面演練。
(四)加強應急設施和裝備建設,提升應急保障能力。
1.提升應急平臺支撐能力。繼續推進省政府綜合應急平臺體系建設,推動各市縣、省直有關部門、中央國家機關駐瓊有關單位和駐瓊有關軍警部隊應急平臺之間網絡連通、數據交換、系統對接。啟動建設全省應急資源“一張圖”,建立應急數據動態管理和實時更新機制,實現跨平臺、跨部門信息共享。加強應急平臺應用終端采集能力建設,通過應急指揮車、移動應急小平臺、無人飛機、應急手機等裝備實現突發事件視頻、圖像、災情等信息的快速傳遞和報送。
2.提升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啟動省政府綜合應急平臺衛星通信地球主站和區域衛星應急通信基站建設,加強統籌管理和使用,構建本省公用應急衛星通信網絡,提升衛星應急通信服務保障能力與集約化水平。
3.提升衛生應急保障能力。加強軍地衛生應急協作,加強各類應急醫學救援隊伍和突發事件心理干預隊伍建設。強化全省120應急指揮體系和三沙醫療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著力推動各市縣120指揮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并提高救護車輛等應急救援裝備建設水平。加強海南陸??招l生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建成具有海南特色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提高醫療救援能力。建設全省性和區域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作業(響應)中心,加強應急防疫隊伍建設,提高衛生應急防疫能力。
4.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推動各類應急物資普查,建立健全應急物資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加強專業應急物資儲備,適時適事調整儲備品種和數量。發揮社會化應急物資生產和儲備作用,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家庭儲備應急物資。加強與軍隊國民經濟動員體系的銜接,提高軍地聯合應急供應保障能力。
5.提升應急運輸保障能力。完善民航、鐵路、公路、水運等應急運力儲備,健全調運和征用補償機制。加強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通過委托代建、能力共建、購買服務、保險覆蓋等方式,支持鼓勵通用航空企業增加具有應急救援能力的直升機、固定翼飛機、無人機及相關專業設備,發揮其在搶險救災、醫療救護等領域的作用。
6.提升應急避難接納能力。綜合利用市民廣場、公園綠地、學校操場和房車營地等公共設施,因地制宜加強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在沿海地區和城鄉地勢低洼地區,加強防洪樓建設,為群眾轉移安置提供保障。發揮人防工程地下資源潛力和應急救援支撐功能,納入城市應急救援保障體系,增強公共應急能力。
(五)支持引導社會應急力量發展,提升社會協同應對能力。
1.加強社會基層應急準備,提高社區(村居)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1)推進“平安社區”“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消防安全示范社區”“社區(村居)應急服務示范站”等創建活動,努力提升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水平。組織專家與志愿者開展應急管理科普宣教進基層活動,進一步增強社區(村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2)針對重點交通樞紐、重點商業地區、重點辦公場所、人員密集場所建設應急管理示范單元,加強公安武警聯勤武裝巡邏力量建設,提升重點區域的綜合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
(3)完善企事業單位、商務樓宇的應急預案、災害風險圖、應急疏散路線圖,規范應急疏散程序,實現應急預案全覆蓋。定期組織單位職工、社區(村)居民、學校師生開展參與度高、針對性強、形式多樣、簡單實用的應急演練,及時修訂相關應急預案。
2.鼓勵發展應急管理社會中介服務,支持建設專業化社會應急救援力量。
(1)鼓勵發展應急管理社會中介服務,建立由行業協會、安全評估機構、技術咨詢機構、保險行業等共同參與的社會中介服務體系。支持其開展風險評估、隱患監測、管理咨詢、應急檢測檢驗、教育培訓等活動。支持創辦專業化應急管理服務企業。
(2)支持專業化社會應急救援力量發展,鼓勵專業社會工作者和企業自建的應急救援隊伍提供社會化救援有償服務。鼓勵發展專業性應急志愿者隊伍,提升應急志愿服務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3.健全科普宣教動員體系,提升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1)進一步提升公眾防災避險意識和技能。拓寬應急科普宣教渠道,加強應急廣播平臺建設,強化公眾應急知識普及,深入開展中小學生應急技能教育。利用“科技活動月”“5·12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月”“世界環境日”“3·23世界氣象日”“119消防宣傳日”“軍營開放日”等開展主題宣教活動,增強社會公眾的安全意識、防范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推動應急管理知識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
(2)創建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和群眾性應急培訓體驗館。依托科技館、青少年宮、博物館、游樂體驗設施等現有科普及教育培訓設施,建設一批公共安全教育基地。支持企業建設面向公眾的培訓演練和自救互救體驗館。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建設網上科普宣教平臺和應急虛擬體驗館。建設標準化應急知識科普庫。鼓勵開發制作電視專題片、公開課、微視頻、公益廣告、動漫游戲等,增強應急科普宣教的知識性、趣味性、交互性,提高公眾安全應急文化素質。
四、重點建設項目和工程
(一)省政府應急處置基礎數據“一張圖”建設項目。
整合各方面應急資源,充分運用GIS、大數據、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啟動建設數據準確、更新及時、圖層充實、覆蓋全面的應急處置基礎數據“一張圖”項目,建立完善各類風險隱患源、重點防護目標、應急物資倉儲、應急救援隊伍、應急專家隊伍、避難場所、防洪樓以及油電氣管網等資源信息數據庫,強化大數據在應急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落實標準化管理,推動各類信息資源數據庫互聯互通,努力實現全省應急基礎信息共享、資源互補,不斷提高應急決策、應急指揮、應急聯動、應急處置的科學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應急處置效果。(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配合單位:各市縣政府,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及省直機關部門)
(二)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工程。
1.洋浦國家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工程。依托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打造國家級?;窇本仍?,建設專業救援隊營房、車庫、應急物資庫、模擬化工裝置演練訓練設施等基礎設施,配備通信指揮、偵查檢測、危險化學品事故工程搶險、化學火災撲救、有毒有害物質處置等裝備,建成一個立足洋浦、覆蓋本島西部工業走廊、輻射全省的?;肥鹿蕬本仍行?。(責任單位: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
2.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建設洋浦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綜合信息平臺,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采集、跟蹤和監控?;啡芷谶^程,覆蓋安全監管所有環節;為全省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提供危險化學品監管業務應用范例,為危險化學品企業提供安全管理服務,為社會公眾提供政策標準查詢、職業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服務。(責任單位: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3.省天然氣管道搶險維修中心建設項目。依托中海石油管道輸氣有限公司建設海南天然氣管道搶修維修中心,建設維修廠房、庫房、綜合間等基礎設施,組建專業管道應急搶修隊伍,建立油氣管道運行數字化系統、遠程監控系統和應急指揮系統,配備天然氣管道檢測、維修、搶修、封堵等應急設備,集檢測、維修、搶險、搶修等功能于一體。(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中海石油管道輸氣有限公司)
4.重大風險點監控指揮平臺建設工程。依托全省各級公安消防指揮信息系統,建立完善我省重大消防風險點監控指揮平臺。推動高風險行業企業加強信息化建設,在油罐區、碼頭、庫區等重點部位建立消防遠程監控系統,開發數據接口,接入各級消防救援指揮系統。(責任單位:省安全監管局、武警海南省消防總隊)
(三)海上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工程。
1.海上搜救及溢油應急能力建設工程。推動三亞、八所、清瀾海事工作船碼頭建設;推進應急裝備力量建設,重點推進建設3艘60米級B型巡邏船、2艘40米級B型巡邏船、1艘地效益船、1架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推動三亞溢油應急設備庫建設,增強海上搜救和溢油應急反應基礎支持和物資保障能力。(責任單位:海南海事局;配合單位:有關市縣政府,省直有關部門)
2.海上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工程。建設三亞、南沙船舶交通管理系統工程;建設西、南沙監管基地工程,建成大型基地碼頭及配套用房;推進我省海上通信和信息化建設,開展我省沿海甚高頻通信系統改擴建工程,在西沙、中沙、南沙建立差分北斗和GPS綜合臺站以及AIS基站、海上遇險與安全通信基站,提高我省水上安全信息播發、遇險報警信息接收與處理,提升我省海上安全監管能力。(責任單位:海南海事局;配合單位:有關市縣政府,省直有關部門)
3.省海警總隊海上執法維權應急能力建設工程。加強海警、海事、海洋、漁政、邊防、出入境、外事、公安、安全等涉海、涉外、涉安部門間的協調聯動,進一步完善海上聯合維權常態機制;加強近海近岸重點區域的觀察、監控、通信等海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海警與海防監控資源的互聯共享,滿足博鰲論壇安保和冬季海上警衛等常態化任務需要;加強海上和水下探測、偵察等偵測裝備建設,配備大型摩托艇、沖鋒舟等執法裝備,提高執法維權效能;優化警力部署,在臨高金牌港、樂東嶺頭港、三亞海棠灣、萬寧港北港、瓊海博鰲港、文昌鋪前港等6個港口分步推進海警力量靠前駐防;統籌協調海警大型艦船在木欄灣靠泊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海上快速反應能力。(責任單位:省海警總隊籌備組;配合單位:有關市縣政府、省直有關部門)
4.武警海南省總隊儋州市支隊、三沙市支隊及海運大隊建設工程。加大協調力度,加快推進儋州市支隊、三沙市支隊組建,充實儋州市、三沙市地區處突維穩和反恐救援力量;將海運大隊納入省海上反恐救援和維權應急力量體系建設,新建兩個支隊機關、直屬分隊、執勤大隊、海運大隊碼頭和營房。(責任單位:武警海南省總隊,配合單位:儋州市、三沙市政府,省直有關部門)
(四)生態環保應急能力建設工程。
1.核與輻射應急能力建設工程。完善省核與輻射應急監測調度平臺、應急指揮平臺建設,推動昌江、儋州、三亞等重點市縣應急平臺建設;加快儋州市海頭鎮前沿指揮所、煙羽應急計劃區9條村道改擴建、省西部救助物資儲備庫、省級核與輻射損傷救治基地、區域核與輻射醫學救援基地、省核應急指揮中心雙回路供電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省核與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工程、省級和市縣級核與輻射應急監測儀器設備、昌江核電廠周邊10公里范圍應急廣播三級聯網系統、省疾控中心和市縣疾控機構核與輻射應急監測能力、昌江核電站周圍居民健康與衛生監測本底調查、農產品輻射監測能力等項目建設。(責任單位:省生態環保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民政廳、省農業廳,昌江、儋州、三亞等市縣政府)
2.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工程。著力提升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建設環境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綜合企業信息、監測信息等各方面信息資源,為突發環境事件提供預測判斷、綜合分析等決策支持。完善省級和??诃h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預報預警系統,新建三亞、儋州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平臺,在重點飲用水源地、重要地表水體、重點近岸海域等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和水質監測預警平臺,實現水質異常報警和水質變化趨勢預測。強化工業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在工業相對集中的西部地區籌建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儲備必要的環境應急物資。(責任單位:省生態環保廳,各市縣政府)
(五)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及救災物資儲備庫建設工程。
1.按照國家標準,在???、澄邁、陵水、瓊中、樂東、東方、五指山、三沙等市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建設9個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完善文昌、儋州、屯昌等市縣地震避難場所建設和管理,增強庇護功能。(責任單位:省地震局;配合單位:有關市縣政府)
2.開展省防災減災應急平臺移動應用項目建設,配置應急指揮車和手機報災終端等移動設備;建立災損評估管理系統,提高自然災害救助決策科學性。開展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建設,在全省范圍內創建30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責任單位:省民政廳;配合單位:各市縣政府)
3.推進各類防災救災物資儲備庫建設,并按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標準加強防災救災物資儲備。推進地震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庫工程建設,在???、三亞、瓊海、儋州、五指山等市建設5個地震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庫。開展民政救災物資儲備點建設,在自然災害易發區或一些交通不便、運輸困難的鄉鎮建設31個救災物資儲備點。支持完善武警海南省總隊在???、三亞、瓊海、儋州、五指山等市建設戰備物資儲備庫,增強地震應急救災救援軍地聯動能力。(責任單位:省地震局、省民政廳、武警海南省總隊;配合單位:有關市縣政府)
(六)火災預防和消防應急能力建設工程。
1.森林及林區防災應急建設工程。開展森林火險區綜合治理建設工程,改造并新建一批前端視頻瞭望監測系統,完善森林火災防控體系。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建設工程,建立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防控指揮中心、檢疫監管中心和區域外來有害生物防控中心。開展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建設工程,建設5個國家級或省級監測站。開展林區河堤治理建設工程,在尖峰嶺、霸王嶺、吊羅山、黎母山等林區加固河堤、清理河床。(責任單位:省林業廳;配合單位:各市縣政府)
2.消防戰勤保障基地建設工程。依托武警海南省消防總隊培訓基地建立總隊級戰勤保障基地,建設瓊北(???、瓊南(三亞)、瓊東(瓊海)、瓊西(東方)4個片區消防戰勤保障大隊,按相關標準儲備戰勤保障應急物資和車輛裝備,配備專兼職戰勤保障人員,形成四位一體的“1小時保障圈”。(責任單位:武警海南省消防總隊,???、三亞、瓊海、東方市政府)
(七)交通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工程。
1.科學規劃建設全省高速公路交警執法站,沿路合理設站布警,滿足交警執勤執法基本需要,及時進行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處置,快速清除路障并恢復交通。(責任單位: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
2.通過委托代建、能力共建、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鼓勵通用航空企業增加具有應急救援能力的直升機、無人機及相關專業設備;指定或新建一批臨時或固定應急救援直升機起降點、起降坪,構建覆蓋全省各市縣及洋浦經濟開發區的通航起降場地網絡。(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3.支持武警海南省總隊在定安縣境內建設1個Ⅱ類直升機起降點,包括建設3個起落坪、3個直-8型機庫,滿足直升機半個月以上、三個月以內備勤和駐訓需要。(責任單位:武警海南省總隊;配合單位:定安縣政府)
4.依托海航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現有設施,建設與省政府應急指揮中心互聯互通的省級航空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用于全省航空應急救援力量的指揮、協調、監測、評估,實現軍警民聯動救援,提升我省海陸空一體化應急救援能力。(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配合單位:海航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等通航公司)
(八)省執勤安保和反恐救援應急能力建設工程。
1.武警海南省總隊執勤安保應急能力建設工程。加強博鰲年會安保、冬休警衛等重大臨時任務應急體系建設,健全固化經費、裝備、物資保障機制,落實任務部隊營房、訓練場地等配套設施;加強固定執勤目標‘五防一體化’建設,完善押解押運等動態勤務應急管控系統,提升勤務安全系數。(責任單位:武警海南省總隊,配合單位:有關市縣政府)
2.武警海南省總隊定安縣反恐救援綜合訓練場工程。在定安縣金雞嶺農場規劃建設反恐救援綜合訓練場,工程包括反恐模擬街區、反恐綜合樓、搶險救援訓練場、400米射擊場、800米戰術綜合訓練場、單兵戰術訓練場、投彈訓練場、300米障礙場、400米障礙場等12個訓練場地以及營房和配套設施工程。(責任單位:武警海南省總隊;配合單位:定安縣政府)
(九)全省公用應急衛星通信網絡建設工程。
加強省政府綜合應急平臺衛星通信地球主站、市縣衛星應急通信基站和各有關部門、各市縣衛星通信使用終端的集約建設、精細管理和統籌使用,構建本省公用應急衛星通信網絡,提升衛星應急救援通信服務保障能力。(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配合單位:各市縣政府,省通信管理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有關部門)
(十)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和中國南海氣象預警中心建設工程。
全面加強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建設,升級改造省、市縣二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立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統一發布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的信息發布制度,實現發布系統與同級預警責任主體單位應急指揮體系無縫對接。推進中國南海氣象預警中心二期建設工程,新建以南沙為中心的氣象地面及高空綜合立體觀測系統、南沙海洋氣象廣播電臺,組建南沙氣象預警預報服務分中心。(責任單位:省氣象局;配合單位:各市縣政府,省直有關部門)
(十一)省級公共安全體驗館建設工程。
依托現有科普及教育培訓設施和資源,以安全為主題、以交互式體驗為主要形式、以菜單式模擬訓練為主要內容,采用聲光電和多媒體等技術,模擬臺風、地震、海嘯、洪澇、地質災害、火災、溺水、交通事故、電梯事故、危險化學品事故、家居安全、應急救護等災害和應急場景,建設基于真實三維環境的突發事件模擬仿真設施、沉浸式體驗設施、應急裝備模擬操作設施、應急自救互救技能演示和訓練設施等,建成可每天接納500人左右進行體驗的省級公共安全體驗館,強化安全知識教育,進一步增強市民公眾和青少年的安全意識,提升應急避險能力。(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配合單位:有關市縣政府,省直有關部門)
(十二)全省應急廣播網建設工程。
建設省級應急廣播信息制作播發平臺和應急廣播調度控制平臺,并在充分利用現有廣播電視傳輸覆蓋設施的基礎上,建設全省應急廣播傳輸覆蓋網絡,實現應急廣播信息覆蓋和應急廣播應用,為突發事件應對提供全民應急廣播服務。(責任單位: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要加強規劃實施的統籌協調。任務分工牽頭單位要切實履行組織協調職責,參與單位積極配合,細化落實工作責任和建設任務。各市縣要根據本規劃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相關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各有關部門規劃要在主要目標、建設任務和重點項目方面與本規劃做好銜接。重點建設項目責任單位要抓緊開展項目前期工作,加強項目建設管理,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二)強化投入保障。
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全省各級政府要強化財政對規劃實施的保障作用,加大應急能力建設經費投入力度,將相關應急基礎設施建設納入財政預算內基本建設計劃,給予優先安排和保障。落實重點項目建成后的日常運行和維護資金。加大對貧困地區應急體系建設項目投資的傾斜力度。發揮政策導向作用,開辟多元化的籌資渠道,積極引導社會各方面資金投入,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各方面相結合的應急保障資金投入機制。
(三)強化監督與評估。
建立完善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制度,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及綜合評估。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組織開展本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各市縣政府要加強檢查規劃落實情況,查找并解決規劃實施中的問題,保障規劃建設目標的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