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海南省教育綜合改革方案的通知
瓊府辦〔2017〕57號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海南省教育綜合改革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3月28日
海南省教育綜合改革方案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全民素質、促進人的發展的根本途徑,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進入新世紀以來,我省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傮w上看,我省已經基本解決了群眾關心的“有學上”問題,但與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迫切需求,以及人民群眾接受更加公平有質量教育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教育體制機制還不能完全適應我省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形勢需要。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加快推動我省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破除制約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根據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求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部署,結合我省教育改革發展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落實“四個全面”戰略部署,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按照“促進公平、提高質量、調整結構、突出特色”改革要求,系統設計、統籌推進,重點突破、試點先行,以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和教育評價機制改革為切入點,在人才培養模式、教育評價評估、考試招生、教育管理、辦學體制、教師管理、經費保障、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激發教育系統活力,大力推動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國家和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二、總體目標
到2020年,我省教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全面完成中央和省委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各項任務,教育事業發展主要指標達到全國中等偏上水平,基本建成現代教育體系,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使我省教育更加緊密地服務于國家和海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標牢固樹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黨的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所有市縣(區)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通過國家評估。義務教育的區域、城鄉、校際差距顯著縮小。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平等接受各級各類教育。特殊教育體系基本完善。義務教育加快向高水平均衡發展。
——教育質量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標準體系和教育質量監測體系更加健全,幼兒園保教水平顯著提高,基礎教育質量顯著提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建立,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國內一流大學和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取得突破。優質教育資源引進的示范和帶動效應更加突顯。
——教育結構更加合理。公辦學前教育和優質高中教育比例不斷提高,城鄉義務教育布局更加優化,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學科專業結構更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尤其是我省十二大重點產業以及海洋產業對人才的需求。
——辦學特色更加突出。高等學校和職業學校辦學定位更加清晰,形成各具特色的辦學優勢和辦學品牌,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優質特色高中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促進義務教育學校辦出特色。
三、改革任務
(一)建立立德樹人長效機制。
1.創新德育工作機制。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加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民族團結的宣傳教育。形成大中小學相互銜接的德育體系,改革中小學生與大學生品行養成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強化學生品行及素質的考評,創新中小學德育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設立法制知識課程,大力推進普法教育。推進網絡德育創新。加強德育工作頂層設計,出臺我省加強德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完善學校、家庭、社區共同參與的德育工作機制。
2.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目標,深化課程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完善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健全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體系,把學校體育和學生體質健康列入對教育部門及學??己嗽u價指標體系。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創新藝術教育教學方式,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鼓勵學生發展興趣愛好。加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社會實踐和課程實習學時數,培養學生敢于拼搏、勇于創新的精神。廣泛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和指導。建立專兼結合的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完善各級各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和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二)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3.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劃片入學政策。合理劃定入學范圍,合理確定入學對象,規范辦理入學手續。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學區內小學畢業生以對口直升方式升入學區內初中。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和升學考試的政策措施。
4.推動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完善適應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條件下的高中招生辦法,建立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錄取機制。擴大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學校的比例,向民族地區和農村地區實施傾斜。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和在校生比例大體相當,合理引導和分流初中畢業生到職業院校就讀。
5.改革高校招生考試的形式、內容及錄取機制。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和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改革高考科目設置,取消文理分科,2020年起,高考總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學生自主選擇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的3科成績構成,作為高等學校錄取的基本依據。增強考試的選擇性,滿足不同學生的修習與選考需要,促進學生健康而有個性的發展。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出臺《海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辦法》。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增加農村及貧困地區學生進入重點高校學習的機會。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改革高校新生錄取方式,從2017年起,本科第一批和本科第二批合并錄取,錄取批次設為提前批次、普通本科院校批次、獨立學院和民辦本科院校批次及??婆?。從2020年起,錄取批次設為提前批次、本科批次和??婆?。各批次學校實行平行志愿投檔和錄取,增加高等學校和學生的雙向選擇機會。加快推進職業院校分類招生改革,實施基于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試行注冊入學錄取模式。完善藝術、體育類專業考試招生管理辦法,開展省屬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探索綜合評價招生錄取模式。改革考試招生監督管理機制,加大信息公開力度,維護考試招生公平。
(三)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
6.完善各級各類教育教學質量標準體系。根據教育部中小學各學科學業質量標準和高等學校相關學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制定和完善符合海南教育特點和海南經濟發展要求的教育質量標準體系,明確學生完成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學習內容后應該達到的程度要求。落實國家教材建設與管理要求,完善中小學、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地方課程教材編寫、修訂和審查機制,加強對各級各類學校課程教材使用情況監管。加快落實海洋、生態知識進課堂。制定海南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技能標準》《高職專業教學標準》《職業教育專業頂崗實習標準》和《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落實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建立健全學士、碩士和博士等各層次和學術型、應用型等多類型的質量標準體系。
7.健全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教育質量監測體系。把增值評價技術引入教育質量監測。建立和培育第三方教育質量監測平臺,充分發揮質量監測在學校評估、教學指導、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強化幼兒園教育、保育監管和指導,加強保教質量監測。建立市縣(區)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學業水平發展狀況報告制度。建立普通高中辦學質量檢測體系,促進普通高中教育多樣化、有特色發展。健全職業教育質量評價與監測體系。逐步建立以高校自我評估為基礎,政府、學校、專門機構和社會多元評價相結合的高等教育評估制度。構建研究生質量監督評估體系,完善研究生學位論文匿名評審制度,擴大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省級抽查比例。
8.逐步推廣“學區制”辦學。按“強校帶動弱?!薄俺青l結對”“就近劃分”“同層次合并”的原則確定學區劃分,在學區內實行教育教學統一管理、統一考核評價,促進學區內學校規范化辦學,構建發展共同體。通過“學區制”推動優質學校的管理制度、優良傳統、特色經驗、設備設施、課程資源與學區內其他學校共享,加強學區內校際交流,整體提升區域內校本研修質量,促進城鄉間教師資源的合理流動。推行學校督學掛牌和落實督學責任區制度。
9.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調整完善地方課程,鼓勵和指導中小學開發實施學校課程。在普通高中推進“選課制”“走班制”,擴大學生學習的選擇權和自主性。充分發揮課程基地和課改樣本校的作用,引導學校提升課程建設、實施和管理的水平。加強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切實增強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啟動實施一批教學改革項目,鼓勵學校和教師創新育人方式方法。整合和利用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課程教學改革的共享平臺。
10.建立我省重點產業人才培養聯盟機制。加快推進我省重點產業緊缺人才培養五年行動計劃,建立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創新人才培養聯盟,搭建供需雙方溝通平臺,加快推動學科專業結構調整,提高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逐步擴展到人才聯合培養、訂單式培養、第二專業和輔修專業班、職教進園區、二三年級轉專業、國際化人才聯合培養、校企合作聯合引進人才等多種合作方式,多渠道加快培養我省十二大重點產業和海洋產業緊缺人才。
11.搭建職業人才一體化培養立交橋。逐步擴大五年一貫制、中高職“3+2”連讀、中高職“3+2”分段、高職與普通本科“3+2”分段、中職與普通本科“3+4”分段、高職與普通本科聯合培養等試點項目職業人才培養規模,拓寬從中職、???、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探索技能型人才培養從初級工到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的縱向銜接,推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橫向貫通,完善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立交橋”。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
12.深入推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立海南省高校教學聯盟和高校課程共享聯盟,在確定課程質量標準的基礎上推進跨專業、跨學科、跨學校的學分互認。加快推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制訂實施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指導綱要,提高實踐教學學時比例,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完善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政策支持體系。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健全學位授權學科定期評估制度,全面實施導師崗位聘任制。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制度,對連續2年就業率較低的專業調減招生計劃、提出招生預警直至停招。
13.推進教育現代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制定并實施全省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以建設“全國教育裝備綜合改革試驗區”和“全國教育信息化試點省”為抓手,加快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完善省及市縣統籌推進機制,完善政府、通信服務產業、數字化出版和學校等多方共同參與的協同推進工作機制。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創新信息化教學模式,推動在線教學、移動學習、同步課堂等教育應用。加強教育信息化培訓,將提升教育管理人員和專任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作為崗位培訓的重要內容。完善數字化教育資源開發和引進支持政策,支持高校利用專業優勢建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
14.推進教育科研改革。整合本省高校、科研機構資源,加強與省外教育智庫的交流與合作,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教育智庫,服務海南教育科學決策。完善覆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的科研體系,加強教育科研的規劃和管理,加大對重點課題的資助力度,努力推動教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完善研訓系統協同工作機制,加強對市縣和學校的分級分類指導。成立中小學教師發展管理中心,建立全省統一的中小學教師管理平臺。
(四)加快調整優化教育結構。
15.加快推進學前教育發展,大力提高公辦幼兒園比例。嚴格執行幼兒園準入制度、年檢制度,完善幼兒園退出機制、辦園績效評估公示制度。實施第二期和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重點加強農村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公辦幼兒園建設,提高公辦幼兒園學位比例。支持市縣探索公建民營、政府購買學前教育服務等多種形式發展學前教育。出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支持辦法,大力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完善幼兒園省級認定管理辦法,擴大省級幼兒園覆蓋區域。
16.加快調整基礎教育學校布局和規模。以規模調整和班額控制為目標,制定海南省中小學班額控制“十三五”規劃,新建改建一批城區學校,重點調整城區中小學的辦學規模,消除大班額現象。推動各市縣根據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求制定并實施城鄉義務教育布局調整規劃,保留并辦好必要的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制定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標準,繼續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新建一批優質普通高中。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優質高中,支持優質高中學校創辦國際學校(國際班)。
17.加快調整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結構。服務國家戰略和我省十二大重點產業發展,完善我省高校和中職學校招生計劃分配辦法,突出市場導向,加快推動高等教育布局調整和中職學校結構優化。支持海南大學創建國家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繼續實施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綜合實力提升計劃,支持海南師范大學實施省部共建和中西部基礎能力提升計劃,支持海南醫學院更名為海南醫科大學,支持海南科技職業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籌建3-5所海南省重點產業發展亟需的特色高職院校。重點建設海南大學國際旅游學院和熱帶農林學院。采取撤銷、合并、共建、聯辦、劃轉等形式,對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布局結構進行優化調整。
18.推動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按照“試點一批、帶動一片”要求,支持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三亞學院、??诮洕鷮W院等本科高校率先探索整體向應用型轉型發展。指導學校圍繞我省十二大重點產業和海洋產業發展需求,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遴選20個左右本科專業(包括部分專業轉型本科高校)先期開展專業轉型,通過試點先行、示范引領,促進全面推動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19.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全面清理并糾正各類不利于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我省出臺的支持教育發展的政策一律適用于民辦教育。設立我省教育產業扶持獎補專項資金,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將民辦教育發展作為重點給予支持。完善高校學生資助辦法,確保國家和省高校學生資助政策惠及民辦高校學生。在民辦學校就讀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享受與公辦學校學生同等的“兩免一補”等政策。落實國家關于民辦教育分類改革的指導性意見,出臺海南省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建立非營利性、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體系。健全民辦學校會計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和風險防范機制,規范民辦學校舉辦者和學校法人變更,健全民辦學校退出機制。加強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支持力度,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用地、稅收優惠等享受和公辦學校同等的政策。加強民辦學校規范管理,建立健全民辦學校信息公開制度,推進依法辦學。
20.構建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推動學歷教育和職業資格教育結合,研究建立社區教育、職業教育、教育培訓、成人高等教育、遠程教育等互為補充、有機結合的終身學習“立交橋”,為全民終身學習提供途徑和條件。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廣泛開展社區教育,大力發展多樣化的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建立完善的養教結合的老年教育體系。
21.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中外合作辦學,支持符合條件的學校與境外學校合作舉辦非法人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鼓勵省內有實力的院校開展境外辦學。推進“一帶一路”教育行動,面向東南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基礎教育服務。簡化完善中外合作辦學收費審批程序,按辦學成本和合作雙方學校辦學水平實行收費分類管理。逐步建立并完善職業院校專業課程與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銜接的制度。加大省政府獎學金資助力度,著力提高學歷留學生比重。建立留學生中國文化體驗和實踐實習制度,探索優秀留學生畢業后留瓊工作制度。
(五)深化資源配置方式改革。
22.完善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機制。完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項督導機制,確保到2018年全省所有市縣(區)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在我省“海澄文一體化”和“大三亞旅游經濟圈”區域探索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完善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的政策,全面改善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學點)基本辦學條件,改善寄宿制學校生活設施。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加強農村地區師資培養。在???、三亞、文昌等義務教育發展較好的市縣試點開展教育現代化評估,推動市縣(區)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高水平均衡發展。
23.完善教育公平保障機制。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保障的省級統籌保障機制,加強流入市縣(區)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提高隨遷子女就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的比例,完善后續升學政策,做好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高考工作。完善“城中村”及城郊結合部的義務教育劃片入學政策。擴大教育扶貧移民學校范圍,加大思源實驗學校和教育扶貧移民學校建設。創新關愛與教育形式,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分類登記和資助制度,切實做好農村留守兒童跟蹤教育工作,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快發展特殊教育,完善保障政策,為每一個殘疾孩子提供全納性教育。
24.深入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建立教育精準扶貧管理系統,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跟蹤管理,提高教育扶貧的精準性。嚴格落實義務教育控輟保學責任制,完善落實政府、學校、家庭、民政福利、共青團和社區聯保聯控機制,落實學生輟學登記、勸返和書面報告制度,確保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義務教育適齡人口全部入學。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入學綠色通道政策,確保沒有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去學習機會。
完善學生資助體制,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資助政策。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和建檔立卡貧困生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民族地區高中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繼續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費,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對家庭經濟困難的高中階段少數民族學生實行“三免一補”。進一步完善非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生資助政策。完善助學金、獎學金和助學貸款相結合的高校學生資助體系,鼓勵和支持高校建檔立卡貧困生參加勤工助學。建立各級教育資助標準和資助范圍動態調整機制,適時調整資助標準和資助范圍。
25.大力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程。繼續實施面向全國的中小學優秀校長和學科骨干教師引進工程。加大省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進力度,每個市縣至少有1所中學、1所小學和1所幼兒園與省外名校合作辦學,支持各市縣(區)創建省外名校當地分校。實施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引進工程,支持國內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在海南辦分校、校區、研究生院(研究院)、合作辦學等。實施“候鳥人才計劃”,充分利用海南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候鳥型教育人才聚集的特點,廣泛聯系各級各類教育人才,組建教育管理與專業支持的專家團隊。充分利用與北京、天津、江蘇、福建、廣東等省的戰略合作契機,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借助中國基礎教育質量檢測協同創新中心,京津滬渝瓊教育學會聯盟等平臺,推動省外名校與本省學校的結對幫扶。
(六)推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26.完善政府為主導,學校為主體,社會、家庭全面參與的教育管理體制。推進教育行政管理簡政放權,不斷完善省級和各市縣(區)教育管理責任清單制和權力清單制。完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中小學校長由市縣(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聘任并歸口管理。完善省級統籌規劃、市縣(區)為主,學校自主發展的高中教育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政府為主、行業參與、社會支持的現代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探索在基礎教育階段政府購買優質教育管理服務的機制。
27.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全面落實“一校一章程”,加快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健全公辦高校黨委領導、校長治校、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現代大學治理結構,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健全中小學學校管理制度,構建校長負責、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學生代表大會等參與管理監督的運行機制。完善民辦學校法人治理結構,加強民辦學校黨組織建設,建立健全董事會(理事會)、校行政和監事會,形成決策、執行、監督既相對獨立又相互制約的治理結構。充分發揮共青團、工會、學生代表大會等組織在學校治理中的作用。
28.擴大和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加快落實我省關于進一步擴大和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的若干意見,支持高校在招生選拔、學科專業設置與調整、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人事管理、資產管理和資金使用、對外合作交流等方面擴大辦學自主權。制定我省進一步擴大和落實中小學辦學自主權的指導性意見。
29.深入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職工崗位管理和全員聘用制,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和隊伍結構。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開展人事制度改革試點。逐步將高校教師等系列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權下放給符合條件、具備評審條件的高校,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評審條件的審定和監督。完善義務教育教師“國標省考縣管校聘”機制。深化中小學校長、教師管理體制改革,建立以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為主的中小學教師管理機制,完善績效工資管理制度,以質量、效益為主評定教師、學??冃?。推行中小學在核定的編制內實行專業崗位競聘制,擴大學校在教師選聘中的自主權。建立并全面實行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注冊制度,打破教師崗位終身制。探索中小學校長管理“去行政化”,逐步實行校長任期制和職級制。改革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稱制度,充分發揮教師職稱和績效考核的激勵導向作用。完善教師和教研員退出機制。
30.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減少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教育教學事務的直接干預,提高政府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監督管理、提供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更多運用法規政策、規劃標準、公共財政、信息服務等手段引導支持學校發展。強化教育督導職能,完善教育重大政策專項督導制度,加強對市縣(區)政府教育督導工作,完善教育督導報告發布制度。全面推行督學責任區制度,實行掛牌督導,規范學校辦學行為。建立健全政府評價、學校自主評價、第三方評價相結合的教育評價制度。
(七)深化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
31.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優化財政教育支出結構,完善各級學校生均撥款制度,并健全動態調整機制。完善非義務教育培養成本分擔機制和收費標準調整機制。完善高校預算管理制度,實行財政撥款與高??冃гu價掛鉤的辦法,鼓勵高??刂埔幠?、內涵發展。
32.完善多元化教育投入支持政策。加強各級教育基金會建設,支持學校設立教育基金會,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港澳臺同胞和華人華僑捐資助學。落實對個人和企業捐贈教育的稅收優惠政策。探索多元舉辦者混合出資的社會力量辦學體制。支持學校采用PPP模式、利用政策性貸款等多形式籌資建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試點先行。省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負責統籌領導全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工作,抓好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著力解決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各有關部門要凝聚改革共識,積極支持、分工負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選擇部分市縣啟動縣域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試點,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各選擇1-2所進行學校綜合改革試點,支持學校開展專項改革試點,形成可示范、帶動、突破的經驗,并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全面推廣。鼓勵試點市縣、學校以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大膽突破、勇于創新,取得實效。
(二)細化工作部署。認真梳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重點任務,謀劃落實舉措,明確責任分工,制定貫徹落實重點工作任務安排,每年確定改革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穩妥有序推動深化改革工作,確保各項改革都有規劃、具體部署和要求。各市縣(區)、各學校要制定綜合改革方案,落實國家、省層面重大教育改革任務,體現區域、學校教育改革特征,重在解決本區域、本學校的實際問題。建立教育改革重點督查制度,落實改革目標責任制,定期對各市縣(區)、各校改革工作進展及成效進行督查。
(三)形成改革合力。更加注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完善上下聯動、各方協同創新的改革推進機制。發揮省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的統籌部署、指導協調作用,增強部門之間的工作協調和政策銜接。改革推進中需突破的重要政策措施,由省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分送有關部門研究提出具體意見,提交省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審議。建立部門磋商機制,加強橫向聯系溝通,及時會商教育改革重大問題,提出對策。建立重大教育改革省和市縣(區)兩級推進機制,確保國家、省層面的頂層設計與市縣(區)、學校層面的改革實踐緊密結合,同步推進,取得實效。
(四)加強宣傳引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廣泛宣傳教育綜合改革的理念、意義和政策措施,總結推廣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引導社會各界和廣大師生深刻理解、準確把握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充分調動廣大師生推進教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全社會參與教育改革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