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海南省水務發展“ 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瓊府辦〔2017〕77號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海南省水務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5月9日
(此件主動公開)
海南省水務發展“十三五”規劃
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的總體部署和水利部、省政府有關要求,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一)“十二五”水務發展主要成就。
“十二五”時期,海南水務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重大水利工程全面提速,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務改革穩步推進,基本完成了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五年來,全省水務投資226.08億元,其中中央投資109.7億元,年均投資45.22億元。大規模的水務投資和建設,對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起到重要基礎支撐作用,為國際旅游島建設提供了水安全保障。
1.防汛抗旱減災能力進一步提高。立足于五個“100%”,科學防控、有效應對,最大限度減輕洪澇災害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2011~2015年,共防御熱帶氣旋33個,抗擊登陸臺風8個。數次應對區域冬春連旱和持續干旱。啟動建設防汛抗旱指揮系統,信息化水平加快提升。
2.重大水利工程穩步實施。紅嶺水利樞紐工程2014年11月下閘蓄水,紅嶺灌區工程2015年2月開工,南渡江引水工程2015年10月開工,邁灣和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3.民生水利發展成效顯著。全面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等民生水利工程?;窘鉀Q149.53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完成794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18個市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全覆蓋。
4.城鄉供排水能力持續提升。全省新改擴建自來水廠34座,鋪設供水管道2563公里,新增供水規模40.4萬立方米/天。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15座,鋪設污水管道1184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規模18.2萬立方米/天。
5.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全面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劃定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指標分解到市縣。開展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工作,進一步完善了水資源管理責任體系。
6.水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制定《全省城鎮污水及水保采砂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全面啟動64條城市內河(湖)水污染綜合整治,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95.88平方公里,嚴厲打擊河道非法采砂行為。依托“多規合一”,全面劃定水利生態紅線,納入全省生態紅線區統一管控。
7.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加大水務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力度,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簡政放權、投融資體制、水價改革、建管體制等改革取得新進展。
8.依法治水管水得到加強?!逗D鲜嵤?lt;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海南省河道采砂管理規定》等一批治水管水法規規章頒布(修訂)實施。開展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及水利工程確權劃界,加強河道采砂、河湖管理等監督執法,加大水事糾紛調處力度和違法案件查辦力度。水利規劃體系不斷完善,一批專項規劃編制完成。第一次全省水利普查工作圓滿完成,取得豐富成果。
專欄1-1 “十二五”末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序號
目標指標
規劃
指標
完成
指標
完成比例
(%)
完成情況
1
解決農村飲水安全人口(萬人)
140.2
149.53
107
超額完成
2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座)
792
794
100
超額完成
3
洪澇災害年均損失率(%)
(<0.7)
2.04
/
未完成
4
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萬畝)
160
108.5
68
未完成
5
新增高效節水灌面(萬畝)
16.4
16.2
99
基本完成
6
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
(平方公里)
224
395.88
177
超額完成
7
用水總量(億立方米)
49.4
45.84
/
超額完成
8
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
[0.562]
[0.563]
/
完成
9
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
87.5
63.7
/
超額完成
10
主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
[89]
[100]
/
超額完成
11
污水運行負荷率
[75]
[79.5]
/
完成
12
污水集中處理率(%)
[80]
[80]
/
完成
注:1.指標帶()為5年平均值,帶[ ]為期末達到數,其余為五年累計數。
2.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評價指標包括COD、氨氮兩項。
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萬元GDP用水量采用2010年不變價計算。
注:1.指標帶()為5年平均值,帶[ ]為期末達到數,其余為五年累計數。
2.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評價指標包括COD、氨氮兩項。
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萬元GDP用水量采用2010年不變價計算。
(二)“十三五”水務發展形勢。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加快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五年,是深入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要時期。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加強水生態保護、系統整治江河流域、連通江河湖庫體系等任務要求,為“十三五”水務發展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逗D鲜】傮w規劃》將“水網”確定為基礎設施建設“五網”之一,提出了構建防洪抗旱減災、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保護三大體系的目標任務。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對“十三五”水務發展改革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加快完善水務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強化水資源管理,全面提升水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實現全省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普遍提高,要求著力解決好水務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加快推進水務公共服務均等化,強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要求堅持人水和諧,加快轉變用水方式,著力緩解水資源水環境約束趨緊的矛盾,推進水務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完成水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快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創新引領、法制保障的水務體制機制,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目前,我省水安全保障能力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存在不小差距。主要是工程性、功能性缺水問題仍然突出,江河防洪體系不完善,灌區配套建設滯后,節水灌溉率偏低,水生態水環境風險高,水資源保護難度大,城鄉供排水安全存在風險,水務建設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水務市場化程度低,水務建設歷史欠賬較多,主要指標與全國仍有較大差距。
總體來看,我省“十三五”時期水務仍處于補短板、破瓶頸、增后勁、上水平的發展階段,是加快完善水務基礎設施網絡、全面深化水務改革、有效破解新老水問題、構建全省水安全保障體系、加快推進水務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時期。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保障水安全和加快水務發展改革的總體部署,立足省情水情,進一步加快水務發展,深化水務改革,著力構建適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期待的水安全保障體系。
專欄1-2 “十二五”末海南省主要指標與國家對比表
序號
指標
全國指標
海南指標
1
洪澇災害年均損失率(%)
0.4
2.04
2
干旱災害年均損失率(%)
0.15
1.1
3
2015年水資源開發利用量占多年水資源總量的比例(%)
21.8
15
4
耕地灌溉率(%)
60
35
5
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
61
65
6
農田畝均用水量(立方米/畝)
392
921
7
農村自來水普及率(%)
76
82
8
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
82
80
9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
68
100
10
水源水質合格率(%)
城鄉
水庫89、湖泊30
99.3
11
城鄉供水普及率(%)
城市
98.1
94.4
縣城
89.9
75.3
村鎮
83.8
55.9
12
城鄉供水合格率(%)
城鄉
95
99.3
13
供水管網漏失率(%)
城市
平均15.7
15.7
縣城
29.9
14
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
城市
91.9
80
縣城
85.2
15
非常規水源
再生水利用率(%)
16.5
6
深水應急井
無
雨水收集
零星分布
海水淡化
41萬立方米/天
在建2宗
16
直飲水
——
零星分布
17
污泥無害化處置率(%)
城市
70
0
縣城
30
0
鄉鎮
30
0
注:洪澇災害年均損失率是指年均洪澇災害損失占同期GDP的比值。
注:洪澇災害年均損失率是指年均洪澇災害損失占同期GDP的比值。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思路,在“多規合一”引領下,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為主線,以補齊水務基礎設施短板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以強化生態保護為前提,以全方位提升水治理能力和體系現代化為突破口,著力構建合理高效的水網保障體系,為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國際旅游島、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提供水安全支撐。
(二)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服務民生。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國際旅游島建設,加快補齊水務基礎設施短板,著力解決防洪、供水、水生態等民生問題。加大對貧困地區幫扶,解決因水致貧問題,實現全面脫貧。
統籌兼顧、均衡發展。堅持全省統籌、區域協同、城鄉一體,以流域為單元,強化水資源整體開發、利用、節約、保護。把節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生活全過程,加強用水需求側管理,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
保護優先、生態穩定。堅持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樹立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思想。加強河湖管理水生態保護,更加注重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河湖連通、退耕還濕、生態修復等措施,協調解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問題,有效提升河湖水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
深化改革、創新驅動。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基礎保障和引導作用,建立權力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投資環境,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水務工程建設和運營,促進水務全面發展。
依法治水,科學管水。進一步健全完善水法治體系,依法加強水資源水環境管控,有效協調涉水利益,規范水事行為。不斷提高水務工作科學化、法治化水平,提升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初步構建工程網、管理網、信息網三網合一的“水網”體系,扭轉我省水務建設滯后局面。加快完善防洪減災體系,提高防洪減災能力。推進灌排渠系和節水型灌區建設,打通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加快城鎮供排水設施建設,提升城鄉供水排水治污能力。強化以流域為單元的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水生態文明。
防洪抗旱減災目標:建立完善防汛抗旱指揮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決策水平和應對能力。沿江沿河重點防護區防洪標準達到50~100年一遇,重要鎮區防洪標準超過20年一遇,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標準達到10~20年一遇,主要低洼易澇地區排澇標準達到5~10年一遇,其它防洪保護區及主要海堤工程達到要求標準,重點區域和城鄉抗旱能力明顯增強。全島洪澇災害和干旱災害年均直接經濟損失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別控制在1.8%和1.0%。
節水社會建設目標:水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水資源消耗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全省年用水總量控制在50.3億立方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降低25%。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70。地級城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要求。
農田水利建設目標:基本完成大型灌區、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規劃任務。多措并舉打通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實現骨干工程與田間工程“兩頭接”,熱帶高效農業水利保障能力明顯提升。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80萬畝以上,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萬畝以上,全島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大于550萬畝。
水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強化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水利生態紅線各項管控措施得到強制執行。城鎮和工業用水、大型灌區和重點中型灌區農業灌溉用水計量率分別達到85%、70%以上。全島重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95%以上。水土流失率控制在5%以下,河湖生態環境水量基本保障,水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逐步提升。
城鄉供排水目標:城鄉供水一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供水工藝全面升級,城鄉平均供水普及率達85%以上,水質達標率100%。全省特色小鎮及重點鎮、部分重點農林場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新老城區污水基本實現截流并網,雨污分流,平均污水集中處理率達65%以上。全省城鎮內河(湖)水環境只升不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城市河湖水系連通性增強,非常規水源利用率基本接近國家平均水平。
專欄2-1 2015年末指標與“十三五”水利發展主要指標表
序號
指 標
2015年海南指標值
“十三五”規劃值
備注
海南
指標
全國
指標
1
洪澇災害年均損失率(%)
(2.04)
(1.8)
(<0.6)
預期性
2
干旱災害年均損失率(%)
(1.1)
(1.0)
(<0.8)
預期性
3
用水總量控制(億立方米)
[45.84]
[50.3]
[50.3]
約束性
4
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
——
25
23
約束性
5
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25
20
約束性
6
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
[0.563]
[0.570]
[0.550]
預期性
7
農村自來水普及率(%)
[82]
[90]
[85]
預期性
8
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
[80]
[85]
[85]
預期性
9
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萬畝)
108.5
>280
——
預期性
10
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萬畝)
16.2
>20
——
預期性
11
水土流失率(%)
5.1
5
——
預期性
12
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
[100]
[95]
[80]
約束性
13
城鎮和工業用水計量率(%)
——
[85]
[85]
預期性
14
農業灌溉用水計量率(%)
——
[70]
[70]
預期性
注:1.指標帶()為5年平均值,帶[ ]為期末達到數,其余為五年累計數。
2.指標3、10全國指標為國家要求海南省達到值,其余為全國目標值。
注:1.指標帶()為5年平均值,帶[ ]為期末達到數,其余為五年累計數。
2.指標3、10全國指標為國家要求海南省達到值,其余為全國目標值。
水務行業管理目標:全面推行“河長制”,為維護河湖健康、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水庫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重建輕管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建設管理改革取得突破,應用多種投融資模式,利用市場手段解決資金、施工和管理問題。推進水權、水價改革,發揮水權的“牛鼻子”作用和價格的杠桿作用,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水文化建設目標:重點地區水景觀帶建設取得進展,水利風景區、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繼續推進,水文化研究取得初步成果,水文化得到廣泛傳播,有利于水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本形成,水經濟產業初步建立。
專欄2-2 “十三五”城鄉供排水發展主要指標
序號 指標 全國規劃 海南規劃 備注
1
城鄉供水普及率(%)
城市
98
98
約束性
縣城
90
90
約束性
鄉鎮
80
85
預期性
2
城鄉供水合格率(%)
城鄉
100
100
約束性
3
供水管網漏失率(%)
城市
10
10
約束性
縣城
12
12
約束性
4
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
城市
95
95
約束性
縣城
85
85
約束性
鄉鎮
65
預期性
5
非常規水源
再生水利用率
20%
15%
預期性
深水應急井
占總供水量的0.9%左右
一批
預期性
雨水收集
園區、開發區、缺水地區
預期性
海水淡化
新建6宗,2.8萬立方米/天
沿海缺水城市
6
直飲水
五星級酒店、新開發區、重點旅游景點
預期性
7
污泥無害化處置率(%)
城市
85
85
約束性
縣城、鄉鎮
30
50
預期性
注:鄉鎮供水普及率現狀高于全國水平,初步擬定“十三五”目標值略高于全國。再生水利用率現狀低于全國水平10.5個百分點,初步擬定“十三五”目標值略低于全國。
注:鄉鎮供水普及率現狀高于全國水平,初步擬定“十三五”目標值略高于全國。再生水利用率現狀低于全國水平10.5個百分點,初步擬定“十三五”目標值略低于全國。(四)工程網布局。
結合海南島水系特點,統籌全島水資源,圍繞我省總體開發布局和主體功能區布局,以天然河流為經線、人工渠系為緯線、水庫工程為節點,初步構建區內連通、區間互濟的東、南、西、北4個區域子網。
1.瓊東片區。依托萬泉河左源大邊河,新建紅嶺灌區工程,以灌區渠系及引龍(州河)補紅(嶺灌區東干渠)為緯線,紅嶺水庫為調蓄主體,長藤結瓜中南水庫等15個中小水庫,實現萬泉河流域與南渡江水系及東北部獨流入海河流連通;依托萬泉河右源乘坡河,新建牛路嶺灌區工程,以灌區渠系為緯線,牛路嶺水庫為調蓄主體,長藤結瓜區內萬寧水庫等7個大中小型水庫,實現萬泉河與東部獨流入海水系連通,提高區域水資源的整體調控能力;建設文昌市防洪防潮除澇綜合治理工程,構建萬寧、瓊海、屯昌、文昌、定安東部水網。
2.瓊南片區。依托昌化江、寧遠河、三亞河、藤橋河,建設樂亞水資源配置工程,樂東縣以南巴河引水工程為緯線,長茅水庫為調蓄主體,實現昌化江及望樓河連通;三亞中西部以大隆水庫與三亞中部水廠連通工程及沿程補水渠道為緯線,大隆水庫為調蓄主體,沿途結瓜水源池等3座中小型水庫,補水湯他水,實現寧遠河與三亞河的連通;三亞東部以保亭毛拉洞水庫、報導水庫與三亞赤田水庫的連通工程為緯線,以3個水庫為調蓄主體,實現寧遠河與藤橋河連通,提高區域水資源調控能力,構建三亞水網。
依托萬泉河、陵水河,新建保陵水庫及陵水縣水網工程,以引乘(坡河)濟小(妹)工程為緯線,長藤結瓜小妹水庫等4座中小型水庫,實現萬泉河二級支流咬飯河與陵水河連通,陵水河上游遠期新建保陵水庫,中游改擴建都總及梯村水壩,構建干支流、上下游、流域內外聯合調度的陵水、保亭水網。
3.瓊西片區。依托昌化江,新建引大濟石及昌江縣水系連通工程,以大廣壩水庫與石碌水庫連通工程、大廣壩昌江分干及石碌灌區為緯線,大廣壩水庫、石碌水庫為調蓄主體,沿途補充昌江縣境內中小型水庫及水系,實現昌化江干流與石碌河連通,盤活昌江縣水資源,減輕蓄水與防洪矛盾,保障區域及核電供水安全,構建昌江、東方西部水網。
4.瓊北片區。依托南渡江,新建邁灣水利樞紐工程及灌區工程、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瓊西北供水工程,以松濤灌區、邁灣灌區渠系為緯線,以松濤水庫、南渡江引水工程、邁灣及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為調蓄主體,以大帶小、長藤結瓜福山水庫等33個中小型水庫,實現南渡江與春江、北門江、大塘河等獨流入海河流的連通;開展“五河一庫”(文瀾江、光村水、北門江、春江、珠碧江及松濤水庫)水生態修復,構建???、澄邁、屯昌、臨高、儋州、白沙北部水網。
三、主要建設任務
(一)優化水資源配置。
以三大江河為主干水系,以中小河流為枝干,在充分利用現有蓄引提工程的基礎上,新建一批水利樞紐工程和水系連通工程,著力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構建海南島全域水資源保障體系,支撐海南國際旅游島發展。
1.加快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加快實施列入國務院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紅嶺灌區工程、南渡江引水工程、邁灣水利樞紐工程和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開工建設瓊西北供水工程、昌化江水資源配置工程、保陵水庫及陵水縣水網工程、邁灣灌區工程、牛路嶺灌區工程5項水資源配置工程。
2.實施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工程。針對市縣區域內存在的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不足,河湖水系溝通不暢,水生態系統脆弱,水環境惡化等問題,采取合理的疏導、溝通、引排、調度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實施29項江河水庫水系連通工程,建立或改善江河湖庫水體之間的水力聯系,整體提高市縣域水源調配能力、防災減災能力、河湖保護能力。力爭到2020年,全面達到《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河流水質考核目標要求,城區主要中小河流水質保持持續良好,城鎮內河(湖)水污染問題得到解決,實現“引排順暢、水源互濟、灌溉保障、水清岸綠”。
3.新建一批城鄉供水水源工程。新建洋隆水庫、南巴河水庫、利拉嶺水庫和55座小型水庫,實施梯村水壩、都總水壩等加固改建工程。建設城鎮應急備用水源,提高城鎮供水保障率,增強城鎮應急供水能力。統籌已有和規劃水源工程,構建逐步完善的水源工程體系,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4.實施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在原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基礎上,采用新建、擴建、配套改造、升級、聯網等方式,實施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以管網延伸為手段,提高農村集中供水率,同步推進農村飲水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確保農村飲水安全。
5.建設連通工程及應急抗旱備用水源工程。實施三曲溝水庫引水工程、濱海新區和?;◢u供水專線工程等連通工程,建設一批農村引提水和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實現多源互補,豐枯調劑,提高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解決區域水資源緊缺問題。
專欄3-1 “十三五”水資源配置任務
1.已列入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
加快實施紅嶺灌區工程、南渡江引水工程、邁灣水利樞紐工程、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
2.新建水資源配置與水系連通工程
加快推動瓊西北供水工程、昌化江水資源配置工程、保陵水庫及陵水縣水網工程、邁灣灌區工程、牛路嶺灌區工程前期工作,條件具備盡快開工。
3.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工程
分年度實施29項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工程,包括三亞市東岸濕地公園—三亞東河連通工程、樂東縣南巴河調水工程、??谘蛏剿畮臁姿翝竦亍懰舆B通工程、文昌江水系連通工程等。
4.中小型水庫工程
新建洋隆水庫、南巴河水庫、利拉嶺水庫,加固改建梯村水壩、都總水壩。新建小型水庫55座。其中,文昌市8座,白沙縣3座,澄邁縣6座,定安縣3座,瓊中縣8座,屯昌縣2座,陵水縣3座,萬寧市10座,臨高縣6座,東方市2座,樂東縣1座,昌江縣1座,??谑?座,五指山1座。
5.連通工程和應急抗旱備用水源工程
連通工程 推進濱海新區和?;◢u供水專線工程、三曲溝水庫引水工程、大雅引水工程、三亞北部山區飲水安全工程、白沙西部地區供水工程、引乘濟妹、報導水庫至赤田水庫連通工程等項目前期論證工作,條件具備盡快開工。
抗旱水源 加快實施5個國定貧困縣(白沙縣、臨高縣、五指山市、瓊中縣、保亭縣)應急水源工程、60個機電井項目和營盤溪引提水工程、大邊河引提水工程、招咱河引提水工程,報導水庫提水工程。開展陵水縣、瓊海市、定安縣、屯昌縣及樂東縣共計2處引水和124宗抗旱井建設。
6.農村飲水鞏固提升
重點解決5個國定貧困農村飲水問題。新建供水工程39處,管網延伸15處,改造配水工程146處,水質凈化工程7處,配套消毒設備82臺,更新配套管網79公里。受益人口總12.1萬人,其中貧困人口4.5萬人。
加快實施其他市縣農村飲水鞏固提升。新建供水工程21處,管網延伸48處,改造配水工程38處,水質凈化工程18處,配套消毒設備72臺,更新配套管網67公里。受益總人口46.6萬人,其中貧困人口5.6萬人。
(二)加快完善防洪減災體系。
1.實施大江大河防洪治澇綜合整治。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目的,結合流域水生態保護和修復,加快完善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防洪減災工程體系建設。實施南渡江、萬泉河中下游干支流重要城鎮河段防洪治澇綜合整治,實施昌化江流域特別是河口段防洪治澇綜合整治。完善各級各類預案,增加防風防汛抗旱物資儲備,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2.推進重點中小河流治理。完成規劃內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全面實施災后水利薄弱環節中小河流治理項目。重點建設38條生態廊道,構建防洪達標、河道暢通、岸綠景美的中小河流水生態系統。繼續推進中小河流治理5個重點縣綜合整治工程,連通區域水系、恢復河流生態。開展入海河流感潮河段和沿海重要城市海堤達標建設,完善防潮工程體系。
3.加強重點洪澇災害區綜合治理。統籌實施文昌市境內文昌江、石壁河、文教河、珠溪河、北水溪等河流防洪防潮治澇綜合治理,保障國家航天基地、三沙后勤保障基地防洪安全。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開展農村河道綜合整治和水系連通建設。
4.進一步推進山洪災害防治。按照“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式,加快推進以小流域為單元,覆蓋全省的山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提高小流域山洪災害預防應對能力。完善現有水文監測站網及會商系統,配備必要的預警設施,編制市縣級及防治區內鄉村防御預案,強化群測群防體系,減少山洪損失。
5.加快實施病險水庫(閘)除險加固。重點實施松濤水庫溢洪道改造和樂東長茅水庫、昌江石碌水庫、萬寧沉香灣水庫及22座新出現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適時推進文昌鋪前水閘、萬寧后安水閘、定安封浩水閘等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分批完成全省水庫入庫公路及防浪(護)墻建設。進行水庫砂石料標準化儲備建設。
專欄3-2 “十三五”防洪減災任務
1.大江大河綜合整治
開展三大江河水生態文明建設及綜合治理工程,流域上游重點開展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流域中下游重點實施防洪治澇綜合整治。改建南渡江龍塘壩及萬泉河加積壩,整治嘉積城區及國際醫療先行區河道,治理昌化江河口,建設與加固堤防、海堤,沿河涵閘、泵站,整治排澇河道及灘槽,建設生態護坡和濕地公園,開展河道清淤疏浚和岸線規劃等。
2.重點中小河流治理
(1)“十二五”結轉的中小河流治理項目。
(2)藤橋河、陵水河、寧遠河、望樓河和太陽河等5條集雨面積500平方公里以上且未納入重大水利工程的河流,治理長度174公里。
(3)山雞江、北黎河、龍滾河、南羅河、龍尾河等5條獨流入海河流,治理長度143公里。
(4)新園水、竹山溪、南茶河、石灘河、南正水、太平河、排浦江、禮紀水、馬嶺河、東方水、南港河、酸梅溝、北溝、演州河、南洋河、演豐河、羅雅河、福創溪、白石溪等19條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綜合整治與水系連通河流(均為納入規劃的結轉項目),治理長度234公里。
3.重點洪澇災害區綜合整治
開展文昌市文昌江(文昌江干流、文城河、凌村河)、珠溪河、北水溪等河流及文城鎮官坡湖防洪排澇綜合整治,采取新建海堤,配套涵閘、澇區治理,河道疏浚,堤防整治等措施。
4.山洪災害治理
開展藤橋西河(結轉)、巡崖河居丁段、石壁河、招咱河、暢好河、海仔河、南雅河、加來河、頭鋪水、金聰河、南望溝、南橋水、沙河河、志愿河、抱套河等15條河流山洪災害治理。
5.病險水庫及水閘除險加固
新建松濤水庫溢洪道檢修閘室及金屬結構、新建引水渠護坡及修復底板、更換工作閘門、相關控制系統及電氣設備。實施3座大中型水庫(長茅水庫、石碌水庫、沉香灣水庫)和22座新出現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適時推進2座大型水閘(龍滾、后安),10座中型水閘(下園、東塔、墩友、筆架、西排城、煙堆、鋪前、新橋、文曲、和樂)的除險加固。分批完成大中小型水庫入庫公路和防浪(護)墻建設。進行水庫砂石料標準化儲備建設。
(三)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1.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節水約束性指標管理。嚴格落實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總量“三條紅線”,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健全取水計量、水質監測和供用耗排監控體系。加快制定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寧遠河、陵水河等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全面考核各市縣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目標完成、制度建設和措施落實情況,嚴格控制流域和區域取用水總量。
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剛性約束。嚴格執行以水定產、以水定城,重大規劃及項目布局應與當地水資源條件和防洪要求相適應。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制度,強化用水定額管理,嚴格執行重點行業、區域用水定額標準。嚴格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從嚴核定水域納污容量。嚴格控制入河湖排污總量,對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區限排總量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
強化水資源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開展縣級以上行政區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建立水資源安全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繼續推進水資源管理系統建設,健全水資源監控體系,完善水資源監測、用水計量與統計等管理制度和相關技術標準體系,加強重要控制斷面、水功能區和地下水的水質水量監測能力建設。
2.大力推進重點領域節水。發展節水型農業,推進高效節水試點建設,在規?;洕魑锓N植區推行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建設。加強生活和服務業節水,積極推動產業園區與風景旅游區中水設施建設,全省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深入開展工業節水,積極推進重點用水行業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推進三亞等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充分利用雨洪資源和海水淡化補充生活用水。
3.培養公民節水意識。開展節水公益性活動,大力宣傳節水和潔水觀念,鼓勵和引導公眾增強節約水、愛護水的意識,營造全社會親水、惜水、節水的良好氛圍。支持依托大中型水務工程建設教育展館,發揮階梯水價的市場引導作用,廣泛發揮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參與節水的積極作用,強化社會監督。
(四)加強熱帶現代農業水利保障體系建設。
1.繼續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繼續推進松濤灌區、大廣壩灌區等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以及大廣壩灌區田間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干支斗三級渠道采用防滲措施,大幅度減少輸水損失。堅持灌排設施配套,進一步提高渠系水利用效率。加強田間工程配套,解決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問題,著力改善田間灌溉和排澇條件,增強農田旱澇保收能力。
2.新建一批現代化灌區。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現代化灌區建設要求,新建一批大中型灌區,保障國家南繁育種基地、國家冬季瓜菜基地“五基地一區”的灌溉要求。完成紅嶺灌區骨干及田間工程建設,開工新建牛路嶺和邁灣大型灌區,建設現代化節水灌區渠系,完善全島大型灌區建設布局。
3.加強農業高效節水工程建設。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重點推進南繁育種基地陵水及樂東三亞片區水利設施建設。在??诘仁锌h開展高效節水灌溉和高標準農田及田洋水利工程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高效節水建設,提高南繁育種基地、冬季瓜菜基地、花卉基地、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體閑觀光農業為重點的高效節水灌溉水平。
4.著力推進水務扶貧攻堅。按照“六個精準”要求,在農村飲水鞏固提升、農田灌溉保障、防洪抗旱減災、水資源開發保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及行業能力、城鄉供排水等方面,補齊貧困地區水務基礎設施短板。在集中建設完成5個國定貧困縣水務扶貧項目基礎上,實現全省貧困人口水務脫貧全覆蓋。
專欄3-3“十三五”熱帶現代農業水利建設任務
1.紅嶺灌區工程
加快實施紅嶺灌區工程,配套建設田間工程,實現骨干與田間“兩頭接”,同步發揮效益。
2.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工程和節水改造建設
繼續推進松濤灌區、大廣壩灌區續建配套。松濤灌區???、澄邁、臨高3片區骨干渠道續建配套,干渠長度257.8公里,建設田間配套工程。大廣壩灌區昌江、東方兩片區骨干渠道續建配套,工程長度31.35公里,建設田間配套工程。
3.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建設
續建白沙縣坡生灌區和保亭縣三道灌區骨干渠道共7.8公里,共發展田間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53萬畝,同步完成田間工程配套。
4.新建大中型灌區
建設牛路嶺及邁灣灌區工程,設計灌面分別為55和45萬畝。
5.國家貧困縣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工程
實施5個國定貧困縣小農水項目,新建小水庫、塘壩、引提工程和機電井等781處,改善灌溉面積6.67萬畝,新增灌面3.45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96萬畝。
6.農田田間灌排工程配套建設
統籌相關涉農資金,對全島耕園地田間工程進行配套建設,與骨干工程同步建設田間灌排渠系。
7.高效節水灌溉及高標準農田建設
加快實施南繁基地陵水和樂東三亞片區供水工程,解決26.8萬畝南繁基地高效節水灌溉水源及田間續建配套排澇工程。
實施??诘仁锌h節水灌溉工程和田洋建設,建設高效節水灌溉和高標準農田16處,配套完善灌溉系統及排水系統等工程。
(五)抓好水資源保護與水生態修復。
開展三大江河水生態文明建設及綜合治理、瓊西北“五河一庫”水生態修復工程,構建綠色生態廊道。重點實施???、三亞城市內河水生態修復及綜合整治。加強重要飲用水源地保護。實施水土流失重點區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預防監督管理。
1.加快實施城市內河(湖)水生態修復及綜合整治。全面消除城鎮建成區劣Ⅴ類及黑臭水體,力爭達到Ⅳ類水體,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繼續實施92條城鎮內河湖的綜合治理,治理河道總長1003公里,湖泊面積18.3公頃。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生態恢復及清潔小流域建設等措施,增強河湖水系連通性,消除劣V類及黑臭水體。
2.推進重要江河湖庫水生態修復與治理。重點實施三大江河、瓊西北“五河一庫”、重要水庫等水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工程。結合三大江河治理,開展河道疏浚、濱岸帶修復、濕地修復及河口生態修復,合理確定三大江河重要控制斷面生態流量,保障三大江河生態需水要求。對瓊西北文瀾江、北門江、珠碧江、光村水、春江等易洪易澇及水污染嚴重河流進行綜合整治,落實濕地恢復、生態護岸、河道疏浚等工程措施。對松濤、大廣壩、紅嶺、牛路嶺、湖山和堯龍等重要水庫,實施隔離防護、濱河濱湖濕地、內面源污染防治等措施,開展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
3.加強城市內河排水工程建設。加強對城市坑塘、湖泊、濕地等自然生態形態的保護和恢復,通過藍線管控,禁止填湖造地、截彎取直、過度渠化硬化等侵占河湖、破壞水生態的行為。在城鎮內河綜合整治中,貫穿生態理念,因勢利導改造渠化河道,恢復和保持河湖自然連通,構建城市良性水循環系統,保障城市排水出路。
4.強化飲用水水源地安全達標建設。重點實施三亞市赤田水庫、??邶執?、萬泉河紅星水廠、昌化江東方玉雄飲用水源地、松濤水庫水源地和5個國定貧困縣市重點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明確保護區范圍,實施安全警示、隔離防護、水源涵養和修復措施。依法清理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筑和各類養殖戶,對入河排污布局問題突出、威脅飲水安全或水質超標區域的排污口實施綜合整治。
5.加強水土保持工作。治理水土流失總面積600平方公里,其中預防區治理面積50平方公里,重點片區治理面積55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比例降至5%。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水生態修復,開展坡耕地治理、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減少水土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提高土地生產力,美化人居環境。強化監督管理、提高監測水平、提升監管能力,逐步建立健全與我省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的綜合監管體系。
專欄3-4 “十三五”水資源保護與水生態修復建設任務
1.重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全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實施三亞赤田水庫、??邶執恋?個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
國定貧困縣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開展5個國定貧困縣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主要包括毛拉洞水庫、三道鎮及八村河石帶飲用水源地、南溪河及南灣河飲用水水源、文瀾江波蓮飲用水水源、百花嶺水庫、五指山水庫、七指嶺河、太平水庫。
2.江河湖庫水系綜合整治
開展三大江河水生態文明建設及綜合治理工程,流域上游重點開展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流域中下游重點實施防洪治澇綜合整治。改建南渡江龍塘壩及萬泉河加積壩,整治嘉積城區及國際醫療先行區河道,建設與加固堤防、沿河涵閘、泵站,整治排澇河道及灘槽,建設生態護坡和濕地公園、河道清淤疏浚及岸線規劃等。
實施瓊西北“五河一庫”水生態修復,對區內文瀾江、珠碧江、北門江、春江、光村水及重要支流,松濤水庫及南美河、南灣河等入庫河流的實施水生態修復與整治,改建文瀾江白仞灘滾水壩和白沙濕地,新建堤防、河道疏浚、生態護岸。
3.城市內河(湖)及小流域水環境整治
加快實施??谌齺喅鞘袃群铀鷳B修復及綜合整治工程,共涉及36條城市內河。其中???8條,海淀溪、美舍河、五源河、大同溝、龍昆溝、電力溝、龍珠溝、海甸溝、秀英溝、紅城湖、東西湖、金牛湖、工業水庫、東坡湖、丘海湖、鴨尾溪、白沙河、響水河;三亞18條,三亞東河(3段)、三亞西河(2段)、臘尾水庫、鴨仔塘水庫、藤橋西河、桃源河、沖會河、燒旗溝、白水溪、青梅港、大茅河、馬嶺溝、鴨仔塘溪、漳波河、鹽灶溪。
開展16市縣28條城市內河水生態修復,包括陀嶺小溪、太平小溪、營盤溪、保城東河、保城西河、中隊小溪、太陽河一分渠、太陽河三分渠、文清河、文昌河、霞洞水庫、港尾溝、羅帶河、南豐溪、溪仔河、小溪、吉安河、文贊水庫、東海河、保梅河、黃龍嶺小溪、潭欖溪、白沙河、南茶河、塔洋河、雙溝溪、文瀾江縣城段等,綜合治理長約124公里。
開展嶺頭河、頭鋪水等17條河小流域治理,治理長度長度約91公里。
4.水土流失防治
開展坡耕地治理和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全省新增水土流失面積治理600平方公里。完善監測點建設,健全水土保持綜合監管體系。
(六)建設完善城鄉供排水系統。
1.加強城市供水基礎設施建設。推行以城帶鄉、中心城鎮輻射和村莊連片供水等模式,優化城鎮給水系統布局。依托骨干水源建設骨干水廠,延伸水廠配水管網至各毗鄰鎮,構建城鎮和農村一體化供水管網體系。新(改、擴)建供水廠41座,新增供水規模116萬立方米/天,新(改、擴)建管網工程2341公里。供水普及率達到城市98%、縣城90%、鄉鎮85%,5A級景區、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直飲水全覆蓋。
2.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及污水管網建設。按照因地制宜、管網配套、建管并舉的原則,加快建設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和污水處理廠。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115座,其中新建污水處理廠(站)98座(含8座農場、林場污水廠),改、擴建污水處理廠(站)17座,全面建成百個特色小鎮污水處理設施,逐步實現污水處理廠建制鎮全覆蓋。市、縣平均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以上,鄉鎮以上污泥無害化處置率50%以上。
3.非常規水源。新建海水淡化工程6個,規模2.8萬立方米/天。新建市縣大型集中雨水調蓄設施15個,調蓄能力107萬立方米,在部分新建產業園區和高檔住宅區建設雨水集蓄設施。新增污水再生利用設施11個,規模16萬立方米/天,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5%以上。
4.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結合城市發展規劃,統籌市政建設、環境整治、生態保護與修復需要,綜合確定城市河道防洪排澇標準,完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推進城市排水防澇工程建設,完善地下綜合管廊及排水管網、泵站等設計,著力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專欄3-5 “十三五”城鄉供排水建設任務
1.城市供水基礎設施建設
新(改、擴)建供水廠41座,新增供水規模116萬立方米/天,新(改、擴)建管網工程2341公里。
2.城鄉排水設施建設
新(改、擴)建設污水處理廠(站)115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67萬立方米/天,建設污水管網1722公里。實施城鎮污泥處置項目15座,新增污泥處置能力696噸/天。開展排水監測能力建設,新建城市排水防澇工程37項。
3.非常規水源
新建海水淡化工程6個,規模2.8萬立方米/天。新建雨水調蓄設施15個,調蓄能力107萬立方米。新增污水再生利用設施11個,規模16萬立方米/天。
4.城鎮內河湖綜合整治
繼續實施92條城鎮內河湖的綜合治理(包括省政府城鎮內河湖綜合治理三年行動方案的64條),治理河道總長1003公里,湖泊面積18.3公頃。
四、重點項目
“十三五”時期是抓住機遇補短板、實現《海南省水網建設規劃》中確定的“十三五”發展目標和布局的決勝階段,將在扎實推進紅嶺灌區、南渡江引水、邁灣和天角潭水利樞紐4項“國務院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基礎上,全面啟動“補短板、強基礎、惠民生、利長遠”的9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包括瓊西北供水工程、昌化江水資源配置工程、保陵水庫及陵水縣水網工程、牛路嶺灌區工程、邁灣灌區工程、三大江河(南渡江、萬泉河和昌化江)水生態文明建設及綜合治理工程、文昌市防洪防潮治澇工程、瓊西北“五河一庫”(文瀾江、珠碧江、北門江、春江、光村水、松濤水庫)水生態修復工程、??谌齺喅鞘袃群铀鷳B修復及綜合整治工程。
(一)納入國務院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
1.紅嶺灌區工程。灌區為紅嶺水利樞紐工程的配套工程,涉及文昌、定安、瓊海、屯昌、??诘?市縣,設計灌溉面積145.48萬畝,可滿足屯昌縣城(屯城鎮)、文昌市城區(文城鎮)、航天發射場等3個市縣城區以及其它23個鄉鎮和農場的城鄉生活和二三產用水。工程已于2015年2月開工,預計2018年10月完工。
2.南渡江引水工程。開發任務以城鎮生活工業供水和農業灌溉為主,兼改善五源河防洪排澇條件等綜合效益。工程已于2015年10月開工。
3.邁灣水利樞紐工程。開發任務以供水、防洪為主,兼顧發電,并為改善下游水生態環境和灌溉創造條件。工程規模為大(2)型水庫,可研報告已報國家發改委評估,預計2017年開工建設。
4.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開發任務以城鄉供水、農業灌溉為主,兼顧發電。工程規模為大(2)型,水庫總庫容1.9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54億立方米,配套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1.42萬畝,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報水利部,預計2017年開工建設。
(二)新增重大水利工程。
1.瓊西北供水工程。工程位于海南省西北部,涉及儋州市、白沙縣和昌江縣。工程包括已建西灌區干渠改造,續建松濤西灌區樂園以下骨干渠系,擴建春江、珠碧江2座水庫,新建利拉嶺水庫,建設9個灌溉分區的水庫、塘壩、分干渠和田間灌排水系統,為?;◢u、儋州濱海新區和海頭鎮提供水源,向灌區內20個鄉鎮供水。設計灌區面積約50萬畝,工程年供水量約1億立方米。
2.昌化江水資源配置工程。包括昌化江引大濟石及昌江縣水系連通工程和樂亞水資源配置工程。
昌化江引大濟石及昌江縣水系連通工程。工程位于海南省西南部,涉及東方市和昌江縣。從大廣壩水庫引水補充石碌水庫,年均引水量約1億立方米,修建隧洞及渠道工程約25公里,聯合石碌灌區及大廣壩昌江分干,使昌江縣灌溉面積擴大至30萬畝左右。工程實施后,將盤活整個昌江縣水資源,增加城鄉供水量、提高供水保證率,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樂亞水資源配置工程。工程位于海南省南部,涉及樂東和三亞市。工程包括:(1)南巴河引水至長茅水庫工程。新建引水調蓄工程,隧洞長約8.5公里。工程實施后,實現南巴河水源、長茅水庫及其下游的響水水庫、石門水庫的水系連通,提高供水保證率。(2)保亭報導水庫至三亞赤田水庫應急補水工程。對報導水庫現有放水涵及灌溉渠道進行修復重建,通過報導灌溉渠道從報導水庫引水至赤田水庫庫區上游支流,以補水赤田水庫,滿足枯水期及特枯水年的用水需求。(3)大隆水庫至中部水廠水系連通工程。建設23公里輸水渠道(隧洞)從寧遠河大隆水庫引水至三亞中部水廠,同時沿途結瓜當地水庫,并在供水管道預留口門給湯他水補水,實現寧遠河與三亞河的連通。(4)昌化江引水至大隆水庫工程。遠期在昌化江上游向陽電站附近新建調蓄工程,引水線路長約40公里,引水設計規模約10立方米/秒。工程主要解決樂東、三亞地區城鄉供水及農業灌溉嚴重缺水問題。
3.保陵水庫及陵水縣水網工程。工程位于海南省東南部,涉及陵水縣和保亭縣。近期構建陵水縣區域水網工程,遠期視保亭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適時修建保陵水庫。優先實施陵水河梯村壩及都總河都總壩加固改造工程,其次實施引乘濟小工程,自乘坡河支流咬飯河引水口建設10.7公里輸水渠道(隧洞),補水小妹水庫上游河道。
4.牛路嶺灌區工程。工程位于海南省東南部,涉及萬寧市和瓊海市。主要供水至萬寧市及瓊海市萬泉河以南地區。工程從牛路嶺水庫取水,分兩條線路引水至萬寧和瓊海。萬寧線從牛路嶺水庫引水,一支至萬寧水庫,另一支至軍田水庫。瓊海線從牛路嶺水庫引水至南塘水庫,再從南塘水庫引水至加坦水庫。工程包含輸水隧洞,渡槽及明渠,線路總長約71公里??傇O計灌面約55萬畝,年供水量約2.68億立方米。
5.邁灣灌區工程。工程位于海南省南渡江干流中下游兩岸的山區與平原地帶,在紅嶺灌區與松濤灌區之間,供水范圍包含澄邁縣、臨高縣、屯昌縣部分耕地,設計灌溉面積45萬畝,該地區是海南島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重要基地之一。工程以邁灣水利樞紐為水源,東干渠提灌至南方水庫支渠,全長約42公里,渠首設計流量為16.4立方米/秒。西干渠自流至促進水庫支渠,全長約41公里,西干渠渠首設計流量為14.5立方米/秒。同時利用松濤水庫渠系,與南渡江引水工程聯合調度,滿足??谑小吧a、生活、生態”用水問題。
6.三大江河水生態文明建設及綜合治理工程。工程解決南渡江、萬泉河及昌化江三大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防洪、除澇、生態問題。針對三大江河,確定各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水文測站、主要控制性斷面設計洪水成果,治導線,不同頻率設計水面線;完善流域堤防工程體系,改造南渡江龍塘壩和萬泉河加積壩,實現堤庫結合、綜合整治和聯合共治,流域防洪能力顯著提升;全面加強水源涵養和生態修復,強化河湖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大力推進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生態保護。
7.文昌市防洪防潮治澇工程。文昌市處于瓊東北沿海平原,地形平坦且水系發達,受臺風影響最大,加上沿河兩岸城市建筑密集,遇稍大降雨時文昌江(文昌江干流、凌村河、文城河)、文教河等中小河流各個溝道尾閭阻水嚴重,加上潮水頂托,兩岸村莊洪潮災害頻繁發生。通過河道疏浚、堤防整治、新建海堤及截洪溝、治理澇區、配套涵閘等措施,解決本地區洪澇潮危害。
8.瓊西北“五河一庫”水生態修復工程。工程位于海南省西北部,涉及儋州市、臨高縣和白沙縣。對區域內文瀾江、珠碧江、北門江、春江、光村水及各河重要支流,松濤水庫及入庫河流實施河道綜合治理與水生態修復。通過改建文瀾江白仞灘滾水壩、新建堤防、河道疏浚、生態護岸護坡、建設綠色生態廊等措施,維護河流生態流量。對松濤水庫等水源地開展隔離防護、面源污染整治、濱河濱湖濕地生態修復。對儋州市、白沙縣、臨高縣以及洋浦經濟開發區等重要城鎮河段開展入河排污口布局優化和綜合整治。開展沿海紅樹林保護和修復等。
9.??谌齺喅鞘袃群铀鷳B修復及綜合整治工程。??诔鞘袃群铀鷳B修復及綜合整治工程涉及秀英溝、龍昆溝、美舍河、鴨尾溪、五源河等18條城市內河。城區主要采取清淤疏浚、污水截流、護坡護岸、排污口整治、建設封閉隔護欄等措施,治理黑臭污染水體,達到水功能區水質標準,恢復內河水生態環境。三亞城市內河水生態修復及綜合整治工程涉及三亞市區域內的三亞東河、三亞西河、藤橋西河、大茅水、沖會水等18條內河。主要采取生態護坡護岸、河道清淤疏浚、修復污染水體、采沙治理、建設東岸濕地、抱坡溪濕地等措施,解決城市內河黑臭水體污染問題,全面提升三亞市旅游品質。
五、投資估算及實施計劃
(一)投資規模。
按照海南省水務發展“十三五”規劃任務,根據已經批準和正在編制的“十三五”相關規劃、重大工程前期工作、資金籌措及項目實施能力,擬定項目投資計劃。經初步測算,“十三五”期間全口徑水務投資規模為762億元,水利和供排水投資分別為553億元(不含“十二五”結轉82億元)、209億元。
(二)投資結構。
“十三五”規劃總投資中,重大水利工程占總投資的42.9%,水利面上項目占29.6%,水務項目占27.5%。
專欄5-1 “十三五”各類項目投資計劃表
序號
項目名稱
總投資
分期投資(億元)
“十二五”結轉
“十三五”分項占比
(億元)
十三五
2020年以后
合計
1699
762
937
82
一、水利部分
1239
553
686
82
72.5%
(一)重大水利工程
869
327
542
42.9%
1
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
201
146
55
——
19.2%
2
新增重大水利工程
668
181
487
23.8%
(二)面上項目
370
226
144
82
29.6%
1
水資源配置
92
57
35
7.5%
2
防洪減災
60
44
16
5.8%
3
熱帶現代農業水利建設
162
95
67
12.5%
4
水資源保護與水生態修復
43
20
23
2.6%
5
行業能力建設
12
10
2
1.3%
二、城鄉供排水部分
460
209
251
0
27.5%
1
城鄉供水工程
145
68
77
0
8.9%
2
城鎮排水工程
271
114
157
0
15.0%
3
非常規水源
25
8
17
0
1.0%
4
城鎮內河綜合整治
19
19
0
0
2.5%
(三)實施計劃。
“十三五”期間,水務全口徑年度投資計劃分別為110億元、166億元、169億元、176億元、141億元。
水利總投資約553億元,以中央投資為主,地方財政配套,適當吸引社會資本方式籌措資金。各年度按15%、18%、20%、25%、22%進度安排,分別為83億元、99億元、111億元、138億元、122億元。
城鄉供排水工程總投資約209億元,按照市縣及社會資本為主,省級財政適當補貼的原則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問題。各年度按13%、32%、28%、18%、9%進度安排,分別為27億元、67億元、58億元、38億元、19億元。
六、水務改革與管理
(一)管理網及信息網建設。
1.管理網。強化紅線管控,加大水利工程計量設施建設與管理,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強化水利工程的防洪與興利調度,構建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水災害防御體系。全面建立“河長制”,強化河湖生態空間用途管控,推進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生態保護。完善現有水務工程基礎信息數據庫,建立工程建設過程檔案和質量監督檔案。健全完善體制機制,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智能調度水資源、科學管控水環境、量質雙控保安全”的全過程全方位水資源管理網。
2.信息網。推進互聯網+防災減災二期建設。一是整合完善基礎數據。在進一步整合水文數據基礎上,開展遙感、人工調查和數據普查,建立標準化數據庫,提高實時測報質量。二是開發調度決策模型。建設重點水庫防洪調度模型,集成防洪預案,為會商決策提供依據。三是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建立移動端服務APP和微博、微信、二維碼等信息發布平臺,提高公眾服務水平。
打造“互聯網+”智慧水務大數據平臺。夯實水務工程數據庫,完善水情自動監測,運用物聯網技術,建設覆蓋全島的水務信息數據平臺。整合防災減災、水資源調控、水土保持、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動態監測、城市水務等信息資源,通過云計算等大數據處理模式,建設“分模塊、互銜接”的綜合體系。推進與相關部門信息平臺深度共享與融合,建立面向社會、行業、政府的服務系統。形成“實時感知水信息、多網互聯固三防、全民共享水平臺”的智慧水網。
(二)水務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1.推進水價改革。大力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通過完善工程和計量設施、分配并確定水權指標、規范用水管理、精準補貼、節水獎勵、合理調整水價等措施,推進農業水價改革。選擇農田水利配套相對完善的昌江石碌灌區、三亞赤田灌區、??谀隙山鄥^和東方市部分高效節水灌區開展改革試點,總結試點經驗后在上述市縣全面推開。
全面推進城鎮供水水價改革。全面實施城鎮居民階梯水價制度,研究建立海水淡化等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的價格激勵機制,健全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推進水資源稅改革試點。
完善排污許可管理及污水處理收費體制。修訂《海南省城鎮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將污水處理收費標準調整到能夠補償排水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成本并合理盈利的水平,規范排污許可證的核發和管理。
探索建立水權制度。按照國務院建立水權制度的要求和水利部《水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水權交易,促進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和優化配置。
2.深化水務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水務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改革。明確界定項目責任主體,落實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推行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代建制,推動水務工程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建設管理。
創新水務工程運行管護機制。按照不同性質和類型的水務工程,采取不同的運行管護模式。積極推進水務工程管養分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由專業化隊伍承擔工程維修養護和河湖管護,落實管護主體和經費,確保工程建成后的良性運行。
優化水利工程調度運用方式。綜合考慮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兼顧防洪和興利,合理制定松濤、紅嶺、大廣壩、戈枕等水源工程調度運用方案,不斷提高調度的科學化、精細化和規范化水平,保障區域供水、防洪、生態安全。優化梯級水庫的調度方式,進一步發揮水庫“蓄豐補枯”的調蓄能力,促進流域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益最大化。穩步實施水庫汛限水位動態控制,完善優化洪水預報,提高預報精度,延長預見期。
3.創新農田水利發展機制。全面貫徹落實《農田水利條例》,制定海南省農田水利條例實施方案,加強農田規劃編制、落實各級政府責任,健全部門分工協作機制,完善考核評價制度,充分發揮政府在農田水利建設中的主導作用,鼓勵和引導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等參與農田水利建設。明確田間渠系管護等農田水利投入機制、明晰工程產權,實行政府投入和社會投入相結合,建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工程管理長效機制,用三年的時間實現“管理、鞏固、提升”。
4.建立水生態補償機制。落實生態紅線。按照《海南省總體規劃》確定的生態紅線要求,落實管控措施,實行動態監管,全力確保水環境質量底線和水資源利用上限,形成剛性約束,嚴控各類開發,消除紅線區域被蠶食的潛在威脅??茖W確定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等38條生態廊道的生態流量,維持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需求。
建立水生態補償機制。以生態保護紅線區為載體,統籌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和相關專項資金,探索多元化補償資金來源。
(三)涉水事務管理。
1.優化水務一體化體制機制。圍繞涉水管理全過程,從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各環節,制定較完善的管理機制,全面有效推進水務一體化綜合管理。推進水務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政府調控、市場運作、企業開發機制,實現城鄉防洪治澇、集中供水、排水治污、水環境治理一體化。
2.加強河湖管理與保護。加強河湖水域空間用途管制。重點落實納入生態紅線的生態廊道空間用途管控,明確河湖利用和保護要求,嚴格分區管理。在《海南省總體規劃》水務生態紅線基礎上,依托河長制,開展重點河流劃界工作。
全面推行河長制。加強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及執法監督,至2020年底,相關指標達到國家要求,有效遏制威脅河湖健康生命的非法行為,解決河湖管理保護突出問題,確保河湖水污染“可防、可控、可治”,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愿景和“美麗海南、綠色發展”目標。
強化河湖管理執法。嚴禁建設項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岸線,嚴格涉河項目審批制度,嚴格執行河道采砂許可制度,加強河道采砂管理。
探索水資源水生態負面清單制度。結合海南生態紅線的劃定經驗,開展水資源確權、水域及岸線生態空間劃界確權試點工作,推進水資源水生態負面清單制度建設。
3.強化水務建設市場監管。加強水務建設項目全過程質量管理,完善質量管理制度和質量標準體系,健全水務工程質量責任體系,嚴格水務建設質量工作考核,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追究制。嚴格落實水務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規定,執行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使用的制度。加快水務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建立紅黑名單制度,完善水務建設市場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
(四)全面強化依法治水。
1.推進重點領域水務立法。著眼海南生態省建設和水務改革發展最為迫切的領域,統籌推進適合省情水情的涉水法規規章制度建設。
2.構建高效的依法行政實施體系。依法履行行政職能,健全水務依法決策機制,建立健全水務工程建設領域的規章制度,加強市場監管,推行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的水務重大決策法定程序。
3.加強水務依法行政。加強水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和人員培訓,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重點打擊河道非法采砂、違法占用水域等危害水生態環境保護的行為。
4.持久開展水務法治宣傳教育。全面推動涉水法律法規宣傳教育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開展水法治宣傳教育,注重普法內容和形式創新,增強效果,為水務法制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五)穩步提升水務行業能力。
1.加快基層水務行業能力建設。大力扶持和發展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探索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向農村經濟組織、專業化合作社等多元方向發展。建立健全基層防汛抗旱、灌溉排水、農村供水等專業化服務組織,構建完善的基層水務專業化服務體系。全面推進基層水務綜合執法,完善執法機制和隊伍建設。
2.大力實施和推進水務人才戰略。為適應水務一體化管理的需要,全面深化人才培養、引進和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探索創新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機制。
3.加強水務規劃和基礎工作。全面放開設計市場,加強與省內外設計單位的合作,共同參與“水網”建設前期工作,按照“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論證一批”的要求,抓好項目儲備。
專欄6-1 行業能力任務
1.水務大數據建設
建設大數據存儲及管理中心、大數據交換平臺、智慧水務網,完善當前大數據基礎信息平臺建設,統一全省水利工程高程系統。
2.水務基礎工作
水庫、堤防、河道、渠道等站點建設,防洪抗旱物資、設施更新,水務工程設施設計、運行資料數據電子化,城市管網勘測,水資源等多種規劃、水網規劃,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劃界、灌溉試驗站建設。
3.水文站點建設
結合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建設、生態紅線管控及防洪減災能力提升要求,加強水文站點、水雨情站點建設任務。依托水文站點,完善水土保持監測站點建設。
4.水政監察基礎設施建設
地下水統一管理體系建設,水源地監控系統項目。
5.水務隊伍建設
水務人才培養、水務項目研究,建設水政監察支隊隊伍水政抗旱隊伍、水政執法隊伍等,以及執法設備設施。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目標責任。
強化地方各級政府的水務工作責任,切實加強對水務工作的組織領導,把本地區水務發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形成逐級落實推動的工作格局。地方各級發展改革、財政、水務等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落實立項審批、規劃實施、資金配套等各項工作,推動落實好《規劃》各項任務。
(二)強化前期工作,夯實項目基礎。
《規劃》所列項目,是“十三五”期間選擇建設項目的控制范圍,是審批、核準項目建設的前提條件。各地要認真履行建設程序,逐項扎實做好前期工作,妥善解決好工程建設中的生態環境保護、移民征地、跨區域水資源調度等問題。
(三)集約節約用地,落實供地保障。
堅持集約節約原則,科學預測《規劃》用地、用林規模。結合《海南省總體規劃》,在總體規劃、部門“十三五”規劃、區域規劃、專項規劃中預留水務建設用地、用林指標。對于移民征地存在較多問題,經論證協調仍難以有效解決的項目,不予審批和建設。
(四)多元籌措資金,保障規劃實施。
用足用好西部地區及貧困地區政策,統籌地方財政相關涉農資金,利用現有投融資平臺,拓寬水務項目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水務工程建設和運營。建立健全收費補償機制和政府補貼制度,繼續加大財政獎補力度。
(五)完善配套制度,做好行業服務。
全面加強水法制建設,研究出臺《海南省節水管理辦法》《海南省地下水管理辦法》等水資源管理法規,編制并實施《海南省“河長制”實施方案》《海南省“十三五”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方案》。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加快項目審批核準進度,明確標準,規范流程,強化監管,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