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
瓊府辦〔2017〕142號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為加快我省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7號)精神,經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結合我省全域旅游建設發展規劃,充分利用我省獨特的氣候及環境資源優勢,推進健身休閑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產業運作模式,拓寬產業發展空間,優化市場產業格局,豐富健身休閑產品供給,滿足群眾健身休閑需求,助力“健康海南”建設,促進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總體目標
到2025年,城鄉居民健身休閑意識進一步增強,健身行為更加自覺,生活方式更加健康;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格局;健身休閑產業與全民健身事業協調發展,健身休閑與旅游、文化、康養、教育等產業融合互動;建成一批功能齊全的健身休閑場館,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眾健身休閑活動與大型品牌賽事,建設一批以健身休閑為主題的體育文化旅游重點項目和休閑運動小鎮,健身休閑產業總規模達到200億元,成為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和國際知名的健身休閑旅游首選目的地。
三、工作任務
(一)完善產業體系,優化產業布局。
——立足海南實際,明確重點,扶持健身休閑產業優先發展,以普及推廣健身休閑項目為切入點,以舉辦賽事活動為載體,以發展項目人群為重點,以休閑項目基地建設為推手,以健身休閑產業拉動全民消費為目標,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產業發展方向,逐步完善“項目發動、賽事撬動、人群帶動、基地推動、產業拉動”的健身休閑服務體系。
——研究制定健身休閑重點運動項目的發展規劃和詳細目錄,支持具有消費引領性、運動體驗性的健身休閑項目發展,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山地、海島、湖泊、沙灘等)優勢,精心打造健身休閑路徑。優化健身休閑產業“水、陸、空”三維空間布局,構建“三中心(???、三亞、儋州)”輻射帶動、“東西南北中”全省聯動發展的健身休閑綜合產業格局。
北部地區。以??跒橹行?,重點發展競賽、表演、會展、航天、商貿、培訓等相關產業,開展帆船、帆板、高爾夫、排球、足球、鐵人三項、自行車、智力運動、拳擊、熱氣球等項目的賽事與體驗式活動。
南部地區。以三亞為中心,建設“國家體育休閑運動城市”,重點發展海上休閑娛樂產業,開展潛水、滑水、帆船、帆板、滑翔傘、動力傘、海釣、沖浪等項目的賽事與高端休閑體驗式活動。
西部地區。以儋州為中心,重點發展戶外健身休閑產業,開展國際象棋、馬拉松、沙灘運動、滑水、徒步、露營等項目的賽事與體驗式活動。
東部地區。重點發展龍舟、潛水、沖浪、滑水、自行車、海釣等項目的賽事與體驗式活動。
中部地區。重點發展熱帶雨林探險、攀巖、登山、山地自行車、武術、少數民族體育等項目的賽事與體驗式活動。
(二)利用資源優勢,發展戶外運動。
充分利用海南獨特的地域資源優勢,實施水、陸、空三維同步發展戰略。
——水上運動。策劃舉辦“海南親水運動季”,結合全民健身事業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我省熱帶濱海島嶼自然生態優勢,擴大親水運動在海南的普及推廣,引導體育旅游消費,推動體育與旅游、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體育旅游示范區的水上運動天堂。充分發揮各市縣、各部門及社會各界的積極性,根據各地資源特色和區位優勢,組織開展一系列青少年游泳培訓、水上項目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游客廣泛參與的水上互動活動等。發展潛水、沖浪、滑水、海釣、帆船、帆板、龍舟、游泳、賽艇、峽谷漂流、拉網游等水上健身休閑項目,推進國家級水上運動訓練基地建設,鼓勵興建環島水域專用碼頭、開辦水上運動俱樂部、組織水上運動夏令營(冬令營)和開發體驗式水上旅游產品,構建水上運動產業集聚區。
——山地戶外運動。以五指山山脈為核心區,大力發展山地戶外旅游,推廣登山、徒步、馬拉松、騎行、越野、漂流、攀巖、定向運動、探險、拓展等山地戶外運動項目,建設山地戶外運動場地設施,科學規劃戶外運動線路,建設山地營地與綠色騎行車道,逐步形成山地戶外運動休閑布局,積極培育健身休閑賽事,培養戶外運動社會體育指導員,逐步建立并不斷完善山地戶外運動安全和應急救援體系。
——航空運動。加強航天知識普及與航空運動體驗的有機結合,依托文昌航天城建設,重點發展運動飛機、滑翔、飛機跳傘、熱氣球、航空模型、輕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等島嶼空中特色健身休閑項目,鼓勵有條件的市縣興建航空運動項目基地。
(三)發展休閑運動,引導體驗消費。
——時尚運動。重點發展高爾夫球、電子競技、飛鏢、馬術、射箭、滑板、擊劍、極限運動、航空運動等時尚健身休閑運動項目。引導企業向全民健身、旅游休閑、大眾消費經營方式轉變,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采取優惠措施,如定時定點網上預約,周末免費體驗與培訓等活動引導大眾消費,滿足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支持有條件的高爾夫企業完善配套服務設施,為國家和各省市高爾夫球隊提供良好的訓練條件。鼓勵和支持舉辦具有國際影響的高端品牌賽事,加大高爾夫等旅游資源的對外宣傳和推廣力度,促進時尚健身休閑運動與旅游融合發展。
——民間、民族健身休閑項目。發展武術、健身氣功、龍舟、龍獅、風箏、花式跳繩、竹竿舞等民間、民族健身休閑項目,加強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海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挖掘、保護與發展。鼓勵各地結合地域特點和文化傳統,發展具有深厚群眾基礎和鮮明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舉辦以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為主題的健身休閑賽事活動,豐富健身休閑市場。
——智力運動。發展國際象棋、圍棋、象棋、橋牌、麻將、國際跳棋、五子棋、撲克等棋牌類智力運動項目。鼓勵發展電子競技運動,重點支持中國智力運動產業基地發展,繼續舉辦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超霸戰、國際象棋國際公開賽、中國(海南)橋牌節等品牌賽事活動,就智力運動的理論、研究、賽事、培訓等與國際組織、國家體育總局展開多方面廣泛合作,充分結合互聯網技術,研發線上棋牌類健身休閑產品。
——自駕休閑運動。利用我省獨特的自然資源及旅游文化特色,舉辦環島自駕游、房車露營、主題自駕等活動,在全省范圍內搭建汽車、摩托車營地網絡,建設汽車影院,積極推進共享汽車系統研發。完善配套自駕休閑服務設施,不斷滿足群眾“自助式”健身休閑消費需求。
——大眾健身項目。持續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球類運動、廣場舞、自行車、健美操、體育舞蹈、瑜伽、啦啦操、健美健身、釣魚等大眾健身休閑項目,舉辦形式多樣的賽事、表演、展示、教學等普及推廣活動,豐富群眾健身休閑生活。針對“候鳥”特殊群體,組織、引導返瓊、來瓊度假人群,充分挖掘“候鳥”人群的人力資源優勢、智力優勢,積極引導他們為我省健身休閑活動服務。
(四)加強健身指導,擴大群體規模。
——推動健身知識“常識化”。加強科學健身知識普及,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鄉鎮健身活動,推動全民健身“生活化”、休閑運動“常態化”,使健身休閑成為群眾日常生活習慣,積極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和成年人體質的測定、技術等級與段位制考核、業余賽事等級標準,增強健身休閑消費粘性。
——推動健身人口“規?;?。大力扶持體育協會、健身休閑協會、體育俱樂部、健身俱樂部、培訓機構等消費鏈前端環節,以社會組織(協會、俱樂部、培訓中心、健身站點)骨干人員為主力,廣泛開展以健身休閑知識、技能指導為主要內容,以普通群眾為主要對象的公益培訓,發揮示范作用,放大輻射效應,擴大群體規模,增加有效人口,提升消費基數。
——推動健身方式“康養化”。加強科學健身指導,推廣運動養生理念,充分發揮休閑健身在健康養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和中醫藥、黎藥在運動康復等方面的特色作用。鼓勵社會資本興辦健身服務、體質測評、運動康復等經營機構。
——推動健身服務“常態化”。依托全省各級全民健身中心設立國民體質監測站點,并與全省各級衛生服務站點建設有機結合,引導經營性健身休閑企業升級轉型,為群眾提供長期、便捷、有效的科學健身指導服務。
——推動健身群體“全面化”。關注不同年齡人群及特殊人群、行業人群的健身休閑需求,推動體育部門與教育、衛生、婦聯、殘聯等部門、社會組織、培訓機構的多元合作,培養不同人群的健身愛好、運動技能和消費習慣,樹立“健身休閑”理念,形成“終身鍛煉”習慣。鼓勵企事業單位提供一定經費用于開展職工健身休閑活動。
——推動健身人才“專業化”。促進健身休閑人才培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引進國內外專家及候鳥型專業人才。發揮大中院校體育教師、教練員、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健身休閑指導、服務與引領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勵校企合作辦學,大力發展健身休閑職業教育,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提高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專業技能與服務水平。
(五)豐富賽事活動,拓寬產業鏈條。
——培育發展體育競賽表演業。充分發揮品牌賽事活動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引進和舉辦社會影響大、人群范圍廣、消費能力強的體育表演賽事活動,辦好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環海南島大帆船賽、海南高爾夫球公開賽、海南國際馬拉松賽等品牌賽事,繼續研發、打造新的國際、國內品牌賽事活動,常年舉辦小規模、多場次的不同形式的群眾體育賽事活動。積極培育品牌賽事觀賽和健身休閑主題旅游。緊扣相關產業的互聯互融,不斷輻射產業發展,培育潛在消費群體,帶動健身休閑消費快速增長。
——不斷豐富我省全民健身運動會等群眾體育賽事內容,結合海南國際旅游島歡樂節、海南黎苗傳統節日“三月三”、海南七仙溫泉嬉水節等傳統節慶活動,打造民族傳統體育精品賽事活動,支持培育沙灘馬拉松、健身達人秀、廣場運動匯、健身嘉年華、體育鄉村行、街頭體育季等具有創新性、群眾性、趣味性的賽事活動。鼓勵企業與健身休閑社會組織開展合作,通過賽事營銷等模式,提高品牌知名度。
(六)擴大開放合作,加強國際交流。
——搶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大機遇,加強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搭建休閑健身國際交流平臺,推動國際休閑體育組織、國際賽事活動落地海南,建設一批國際級、國家級培訓基地、示范基地、冬訓基地和健身休閑產業基地。
——引進國際新型時尚運動項目,鼓勵、扶持自有知識產權健身休閑項目的研發與對外輸出,培育一批具有創新特點、地域特征、文化特色的國際體育賽事活動品牌,積極制定自有知識產權項目行業標準,爭取產業先發優勢。
(七)推進體育旅游,創建特色品牌。
——依托海南獨特的氣候及環境資源優勢,鼓勵各市縣根據當地自然、人文、民俗等資源,加強體育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健身休閑特色旅游項目,推出一批以體育運動為特色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精品旅游景區,培育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的體育旅游企業與復合型、特色化體育旅游知名品牌,打造蜈支洲島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目的地,持續推進“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體育旅游精品賽事的完善與升級,不斷延伸體育旅游產業鏈,創建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
——圍繞“美麗海南百千工程”,結合全國運動休閑城市、全民健身示范縣建設,積極推進休閑運動小鎮建設,重點支持打造高爾夫之都、馬拉松之城、排球之鄉、武術之鄉、龍舟小鎮、沖浪小鎮、健身休閑驛站等特色品牌。支持文昌等傳統體育之鄉探索建設與傳統體育項目密切融合、特色突出的示范區;支持陵水等市縣探索建設與旅游和游客融合互動的示范區。
(八)促進產業融合,帶動經濟發展。
——以健身休閑為重點,把促進健身休閑與文化、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融合作為重要發展方向,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消費需求,帶動相關服務業整體發展。
——鼓勵企業投資健身休閑器材裝備研發制造業,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針對水上運動、山地戶外、高爾夫等具有天然地域優勢的項目和武術、廣場舞、路跑、自行車、徒步等具有較好群眾基礎的項目,對接健身休閑個性化需求,研發適合不同人群的智能型健身休閑可穿戴裝備。
——實施“健康海南”工程,通過運動干預的手段增強群眾身體素質,變被動醫療為主動健康。充分發揮運動醫學、康復醫學作用,逐步形成整合體質測評、健康管理、醫療服務、運動康復、休閑養生、孕產健康、養老保健等多業態、系統化的健身休閑產業鏈。鼓勵使用社???、醫??ㄟM行健身、休閑、體育旅游等消費。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健身休閑設施建設運營,規劃、建設健身休閑產業綜合服務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研究制定體育經營場館優惠開放辦法,引導群眾參加日常健身休閑活動。開發一批以健身休閑為主題的重點體育文化旅游項目,不斷豐富健身休閑產品供給,提升地域核心競爭力。
(九)發揮科技優勢,構建網絡平臺。
——推進數字城市建設,完善健身休閑基礎設施網絡,通過各種多媒體終端服務健身消費需求,引導個性化定制消費。
——發揮科技在創新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搭建消費、產銷、管理、服務協調一體的供需協作與公共服務平臺,將健身休閑產業與新技術有機融合,完善配套設施,構建產業集群,逐步形成健身休閑產業新業態。
——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臺功能,不斷豐富健身休閑產品供給,拓展健身休閑消費市場空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消費理念。
充分利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新媒體等多種宣傳渠道,加大發展健身休閑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相關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大力支持形式多樣的健身休閑題材文藝創作,媒體要開辟專題專欄,積極宣傳推廣健身休閑體育文化,廣泛普及科學健身與康體養生知識,促進消費者利用各類社交平臺互動交流,提升消費體驗,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健身休閑活動,培育體育消費觀念,養成健身休閑習慣。
(二)提高資金效率,助力產業發展。
充分發揮專項資金、發展基金的市場引領作用,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競爭能力。運用體育彩票公益金對符合條件的健身休閑項目予以支持和必要資助。運用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文體產業發展基金通過股權投資、貼息貸款、績效獎勵等措施,對重點健身休閑產業項目、品牌賽事、體育企業上市等給予扶持和獎勵。推動健身休閑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促進跨界商業融合。
(三)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優惠政策。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身休閑產業,繼續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工作,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企業、機構等社會力量,尤其是具有較強專業技術資源的體育組織和信用記錄良好的社會企業,開展健身休閑賽事、活動、培訓、指導等工作,服務廣大群眾健身需求。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對健身休閑項目給予稅收、用地、水電等優惠扶持。依據省、市縣總體規劃,科學規劃健身休閑產業用地,將相關用地納入市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納入省體育產業重點建設項目,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環保規劃的健身休閑項目,優先安排建設用地計劃指標。鼓勵以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方式供應健身休閑項目建設用地。支持試點市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參與健身休閑項目。
對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體育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健身休閑服務類經營企業用水、用電價格按不高于一般工業標準執行。提供體育服務的社會組織,經認定為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企業取得的收入依法享受相關優惠政策。
(四)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
加強組織領導,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實行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政府各部門之間、各市縣之間協調配合、落實到位,形成縱向貫通、橫向協調的健身休閑管理體系。強化事前指導、統籌與事中、事后監管。各市縣各部門要根據本意見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抓緊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和配套政策。各市縣要把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有條件的市縣要編制健身休閑產業發展專項規劃。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9月14日
(此件主動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