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南省食品安全省建設規劃(2019-2022年)的通知
豫政辦〔2019〕2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河南省食品安全省建設規劃(2019-2022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1月4日
河南省食品安全省建設規劃(2019-2022年)
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我們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加強食品安全治理,守住了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底線。全省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總體呈現出基礎強化、特色突出的良好態勢。但是,食品安全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與人民群眾的期盼和食品產業健康發展的要求仍存在差距。為了進一步提高新時代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全面推進食品安全省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從人民健康著想,從基本食品著手,從保障體系著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加快推進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持續提升我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依法履行政府職能,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完善各級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工作機制;堅持部門聯動,落實監管責任,強化投入保障,優化政策環境。
——堅持預防為主、產管并重。著力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強化食品安全源頭治理,嚴格農業投入品監管,凈化食品生產經營環境,健全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機制,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可追溯體系,及時消除風險隱患。
——堅持多元參與、社會共治。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統籌政府、市場、社會多方力量,引導和激發各類社會組織活力,促進全社會廣泛參與,形成共治、共建、共享格局。
——堅持改革創新、引領提升。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創新監管方式,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引領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發展目標
構建政府主導、企業負責、部門聯動、公眾參與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完善責任明確、制度健全、運轉高效、風險可控的食品安全體系,形成綠色、安全、高質量的食品產業發展方式。通過3—5年的努力,把我省建成食品安全大省,為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到2020年,全省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我省生產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我省加工食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三分之一以上的省轄市達到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標準,三分之一以上的縣(市、區)達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標準,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達到70%以上。
——到2022年,我省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我省加工食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9%以上,一半以上的省轄市達到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標準,一半以上的縣(市、區)達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標準,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達到80%以上。
四、主要任務
(一)加強食品安全源頭治理。
1.加強農業自然資源防護治理。實施藍天、碧水行動計劃,深入推進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實施清潔土壤行動計劃,開展耕地質量保護提升行動,加快土壤污染監測防治修復。開展農藥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
2.嚴格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管理。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全面推行測土配方施肥、農藥精準高效施用。建立農業投入品質量常態化監測制度,依法推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實名購買登記制度。加快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新品種研發和推廣。實施高毒、高殘留農藥替代行動。嚴格實施《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全面推行《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加強獸藥行業管理,嚴格落實獸藥休藥期規定,推進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和促生長獸用抗菌藥逐步退出。
3.加強畜禽糧食質量安全源頭監管。建立健全畜禽屠宰管理制度,加快推進牛羊禽集中(定點)屠宰,加強病死畜禽、屠宰廢棄物及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測與監管,推動建立重金屬等超標糧食處置長效機制。
(二)加強食品安全過程監管。
1.加強食品生產監管。嚴格食品生產過程管控,推動企業建立全鏈條、全環節質量內控體系。支持企業建立完善安全生產規范體系與質量管理制度,推廣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實施食品生產企業風險分級監管,對高風險食品及相關產品實施生產許可管理。完善食品生產環節日常監督檢查制度,科學制定實施省、市、縣三級食品檢查計劃。依托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嚴格落實食品召回管理制度。加強特殊食品注冊與備案監管,完善保健食品功能目錄。
2.加強食品經營監管。完善食品經營監管體系,全面推行經營主體風險分級監管。嚴格食品市場質量準入,加強經營許可后續監管。強化互聯網食品經營、網絡訂餐等新業態監管,落實網絡平臺食品經營資質審核責任。健全食品經營網格化監管機制,科學劃定食品安全網格,合理配備監管協管力量。
3.加強食品進出口監管。建立健全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完善涵蓋種養殖場備案、出口食品企業備案、過程監督、產品抽檢等環節的出口食品安全監管制度體系。加強進出口食品企業誠信管理,做好進出口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工作。以食用農產品、供港澳畜禽等進出口敏感食品為重點,加強風險監控和監督檢查。完善進出口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注冊備案和銷售企業記錄管理制度。
(三)實施食品安全風險管理。
1.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建立健全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和報告體系,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制定實施全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加強重點區域、重點品種、重點污染物和重點問題監測。針對輿情熱點、突發事件,加強風險監測、評估和監督抽檢。以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為抓手,防控苗頭性、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加強高風險、高關注度進口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監管,強化進出口食用農產品安全風險監控。
2.做好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預警工作。完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及時評估、發現食品安全風險。建立食品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協調機制,把“米袋子”“菜籃子”等主要產品納入監測評估范圍。構建食品安全風險預警系統,建立食品安全風險預警運行機制。組建食品安全危害分析與風險評估專家隊伍,建立部門風險管理與專家風險評估相結合制度。
3.健全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制度。推進部門間、地區間風險監測、評估和監督抽檢信息共享,加強風險監測結果通報和會商研判。定期組織食品生產經營者、檢驗認證機構、行業協會、消費者協會和新聞媒體,溝通交流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監管信息。規范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制度,及時發布食用農產品和食品安全抽檢信息、風險警示及消費提示。建立省、市、縣三級食品安全社會公眾風險認知調查體系,構建省、市兩級風險交流專家支持系統。
4.提高食品安全應急處置能力。完善食品安全應急平臺系統,加強食品安全應急隊伍建設,健全食品安全應急處置體系。完善食品安全應急儲備體系,加強應急儲備物資管理。健全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報告時限、響應程序和控制消除措施,完善突發事件和重大事故責任追究機制。加強食品安全輿情監測和預警,妥善處置食品安全社會輿情事件。
(四)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能力。
1.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加快推進食品專職檢查員制度試點工作,設置相應的專業技術崗位和職務。加強各級公安部門打擊食品安全犯罪專職隊伍建設。加強基層食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及志愿者隊伍建設。實施食品安全監管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工程,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全員崗位培訓。采取多種有效措施,鼓勵食品安全人才向監管一線流動。
2.推進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實施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工程,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行動、“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管”行動。實施食品安全智慧監管能力提升計劃,推進食品安全監管大數據資源共享和應用。加快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項目建設,實現全省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共享、互聯互通。
3.加快食品安全監管基層站所標準化建設。加快基層市場監督管理所、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站和動物衛生監督分所標準化建設。實施基層“百強站(所)”示范建設工程、基層動物衛生監督分所示范建設工程。建設標準化基層監管隊伍,按要求配備足額在編人員。制定完善基層監管站所制度,加強基層監管站所規范管理。完善激勵機制,加強督查考評,確保按期實現基層站所標準化建設目標。
(五)健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
1.健全綠色生產體系。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政策導向,制定涵蓋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加工、產品包裝、儲藏運輸等全產業鏈條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綠色”標準體系。推廣綠色高效的生產方式,完善行業發展機制,推動我省綠色食品產業向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發展。深化食品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換代,構建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的食品產業結構,推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打造綠色食品品牌,提高我省綠色食品市場份額和競爭力,以綠色、安全、高品質的食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2.健全法規制度體系。健全食品安全法規、規章及配套制度,加快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法規制度體系。一是推進地方立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認真研究論證,積極推動牛羊禽定點(集中)屠宰管理條例、活畜及畜禽產品收儲運環節管理辦法、清真食品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制修訂工作。二是加強制度配套。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出臺可操作性強的監管制度和生產經營規范,研究制定學校食堂與外購學生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等配套制度文件。三是規范執法行為。全面落實執法責任制,優化食品安全行政執法程序,實施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推進服務型執法,加強食品安全行政處罰、行政拘留和打擊刑事犯罪適用法律指導。
3.健全產品溯源體系。通過溯源體系建設,實現省內食品來源可知、去向可追、質量可查、責任可究。一是探索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以“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為重點,對果品、糧食、茶葉、蔬菜、肉品等農產品逐步開展追溯管理,實現生產、收購、加工、儲存、運輸、銷售、消費全鏈條的可跟蹤與可追溯。二是深入推進重點食品電子追溯體系建設。對嬰幼兒配方奶粉、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等高風險、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品類食品,實行從生產到經營全過程追溯信息管理。三是推進全省食品安全追溯信息互通共享。依托省統一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統一數據采集規范,統一接口標準,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實現部門間追溯信息的互聯互通,逐步實現食品質量安全全品種、全鏈條可追溯。
4.健全安全標準體系。建立科學嚴謹的標準規范體系,確保監管工作有章可循、有標準可以衡量。一是加強食品安全標準工作。加強地方特色食品安全標準修訂與管理工作,建立地方標準目錄,強化標準制定、執行和監管銜接,擴大標準覆蓋面,提高地方標準的科學性和適用性。積極參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清理和修訂工作。加強對食品安全標準的宣傳、培訓和跟蹤評價。鼓勵食品生產企業制定嚴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鼓勵行業協會制定嚴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行業標準。二是規范食品安全認證行為。嚴格“三品一標”認證,以及良好農業規范、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等認證登記審查,穩步擴大“三品一標”規模。三是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推行良好農業規范,加快實現我省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化、規?;?、標準化、品牌化。對已有國際、國家、行業和地方質量標準的農產品,加快制定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
5.健全檢驗檢測體系。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構建以省級機構為龍頭、市級機構為骨干、縣級機構為補充,層級分工明確、定位清晰的食品、農畜產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一是加快推進省級檢驗機構建設。加快省口岸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中心、省糧油飼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省級食品及農產品檢驗檢測機構建設進度,推進能力擴項、資質認可工作。盡快啟動省口岸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中心二期工程建設。二是鞏固提升市級檢驗檢測能力。持續實施市級檢驗機構實驗室改造項目,推動開展食品及農產品檢驗檢測資質認證認可,加快建設市級區域性檢驗檢測中心。三是統籌整合縣級檢驗檢測資源。組織實施國家縣級食品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試點項目,鞏固提升縣級農產品檢驗檢測機構能力;加快縣級食品監管部門快檢車輛和基層監管所快檢設備配備,提升監管一線技術支撐能力。四是大力支持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發展。發揮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社會檢驗檢測資源作用,引入第三方檢驗服務,形成政府檢驗檢測機構、社會服務性檢驗檢測機構、企業內部檢驗檢測機構三方互補的多元化檢驗檢測體系,服務我省食品產業發展和食品安全工作。
6.健全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采集、公開、共享、評價和獎懲機制,明確信用等級和“紅黑名單”的認定標準和程序。建設省公共信息平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子系統,完善食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強化信用監管結果運用,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加強食品行業自律,推進社會信用體系行業性示范試點工作。開展食品企業、食品行業誠信建設活動。
(六)依法嚴懲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
1.加強食品安全治理整頓。圍繞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全省開展常態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頓行動。聚焦高風險重點區域、重點環節和重點品種,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治理、食品“三小”(小作坊、小經營店、小攤點)行業專項整治、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治理、網絡食品安全“清網”行動。各級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協調組織開展專項整治和綜合治理,嚴防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
2.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建立重大案件提前介入、證據轉換認定、法律適用統一認識、涉案食品檢驗認定與處置銜接、司法會商等協作配合機制。完善司法機關和監管部門共同參與的執法協調機制,對重大食品安全案件聯合掛牌督辦。強化對違法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聯合懲戒,保持高壓打假治劣態勢。
(七)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1.完善食品安全共治機制。完善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機制。發揮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主導作用,推進食品安全監管現代化;引導監督生產經營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食品企業安全內控機制;支持行業協會發揮自律作用,引導食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2.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和輿論監督。將食品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開展全社會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宣傳普及。加快食品安全科普網點(站)布局,組織“食品安全宣傳周”等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活動。加強與主流媒體合作,做好優質食品產品、品牌和企業宣傳工作。推廣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兩微一端”新媒體平臺,重點建設省食品藥品安全宣傳教育網。搭建線上線下監督平臺,及時公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
3.鼓勵社會公眾參與食品安全治理。健全社會監督機制,鼓勵社會各方參與,構建以法治為基礎、社會多元治理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鼓勵行業協會、志愿者組織和消費者等社會多方參與食品安全治理,為政府監管提供有益補充。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建立新聞發言人、宣傳聯絡員制度和食品安全輿情監測處置機制。暢通食品安全投訴舉報渠道,完善食品安全投訴舉報系統。充分發揮學校、社區、村組等基層組織作用,調動社會公眾參與食品安全建設的積極性,共建共享建設成果。
(八)推動食品產業轉型發展。
1.推進綠色農業標準化生產。深入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加強農業標準化示范推廣,建設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標準化生產基地和“三品一標”示范基地。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標準化”生產經營模式,加快實現生產設施、生產過程和產品標準化。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建立健全認證監管和補貼獎勵機制。推廣農業質量控制技術,逐步普及減量化生產和清潔生產技術。
2.推進食品工業優化升級。培育壯大我省食品知名品牌、特色優勢企業,推動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主食產業化,促進主食工業提質增效。做大做強冷鏈食品、休閑食品和飲料制品等優勢產業,培育壯大特色食品產業集群。推動食品工業綠色安全發展,加強產品質量穩定與安全控制。大力實施河南省食品工業“三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計劃,積極實施糧油深加工工程、豫酒振興工程和奶業振興工程。
3.推進食品流通轉型發展。加快推進大中城市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在全省具備條件的城鄉地區逐步推廣。完善食品冷鏈物流標準體系,構建“無斷鏈”“可視化”食品冷鏈物流體系。加強安全食用農產品流通終端建設,推廣“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等模式。發展農村現代流通網絡,推廣“農批對接”“農超對接”“農社對接”“農校對接”等模式。支持大眾餐飲連鎖和中央廚房發展,推廣“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等模式。開展食用農產品市場規范提升行動,實施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工程。
4.推動食品農產品安全優質出口。推進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創建,開展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加快實施出口食品農產品品牌戰略,深入推進“一縣一品”工程實施。建立健全進出口食品安全質量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監管體系,探索進出口食品監管模式創新。推動出口食品企業建立健全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推進“一標兩市”(同一標準兼顧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要求)行動開展和“同線同標同質”工程實施。
5.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食品產業、食品市場發展環境。加強食品安全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推動食品安全快檢溯源控制技術及預警系統研發應用。鼓勵支持食品企業提升質量安全管理能力,建設食品安全管理先進企業。
(九)以國家級“雙安雙創”引領食品安全省建設。
1.推進國家級“雙安雙創”行動。深入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行動。推進國家第三批食品安全城市創建試點工作,支持鄭州、許昌市高標準完成創建任務,鼓勵開封、安陽、鶴壁、濮陽等省轄市爭取進入國家試點城市范圍。加快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打造標準化生產、依法監管的樣板區,爭取更多市(縣、區)達到國家試點創建標準。
2.推進省級食品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縣建設行動。按照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標準,制定省級食品安全市建設方案,全面推進省級食品安全市建設。以省直管縣(市)為重點,擴大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設范圍,推動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建設??偨Y國家級創建試點經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食品安全省建設行動在全省全面深入開展。
五、保障措施
(一)落實屬地責任。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食品安全工作法定職責,把食品安全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健全食品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制定建設食品安全省的專項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健全食品安全責任制度,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嚴防嚴控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健全食品安全考核體系,督促政府食品安全有關部門和下級政府履職盡責。
(二)健全工作機制。各級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要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建立省級協調指導、市縣建設為主的責任體系;各級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及相關部門要制定行動方案,明確任務分工,統籌推進食品安全省建設。各級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要切實履行職責,對本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政府開展指導協調、督查督辦、警示約談、考核評議工作。健全食品安全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工作協同配合機制和信息通報、形勢會商、風險交流、協調聯動等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報情況,凝聚合力。
(三)強化投入保障。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大對食品安全省建設經費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將建設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支持重點建設項目,加強食品安全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加大裝備保障力度,確保建設工作順利開展。加強建設資金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加強督導考評。建立健全督導檢查、考核評價機制,制定完善考評細則,加強對各地食品安全省建設情況的檢查考核,發現問題及時督查督辦。將食品安全省建設工作開展情況作為對部門和下級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督查考評的重要內容,列為市、縣級政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茖W運用考評結果,對取得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表彰;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建設工作開展不力的地方,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有關規定嚴肅追究責任。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