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實施意見
瓊府辦〔2016〕301號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國發〔2015〕46號)和第六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快推進我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脫貧、改善民生、凝聚民心為導向,保障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群眾受教育權利,提高少數民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為民族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加快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實現海南科學發展、綠色崛起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把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貫穿到民族教育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維護祖國統一,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堅持優先發展。對民族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優先謀劃,財政資金投入優先保障,公共資源配置優先安排。發揮中央統籌支持作用,激發民族地區內生潛力,普惠性政策向民族教育傾斜,制定特殊政策重點支持民族地區教育快速發展,保障各族群眾共享教育改革和發展成果。
——堅持分類指導。綜合考慮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完善差別化區域政策,分區規劃,分類指導,夯實發展基礎,縮小發展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推進民族教育全面發展。
——堅持提升質量。加強宣傳,營造民族地區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適應海南發展總體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優化教育布局,科學配置資源,保障民族地區教育用地,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創造幸福生活能力,促進民族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堅持依法治教。依據國家法律法規,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民族教育綜合改革,扎實推進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學校依法治校,加強法治教育,增強民族師生法律意識。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不得在學校傳播宗教、發展教徒、設立宗教活動場所、開展宗教活動、建立宗教組織。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我省民族地區各級各類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有明顯提高,各項指標基本接近或達到全省平均水平,服務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能力顯著增強。
——學前教育。 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建立覆蓋城鄉、布局合理、資源充足、公益普惠、公辦與民辦協調發展、管理規范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左右。
——義務教育。 進一步提高民族地區九年義務教育辦學水平,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基本實現標準化,全面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以上。
——高中教育。 大力普及高中教育,高中毛入學率達到90%;實現招生和在校生普職比大體相當,民族地區中職學校辦學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力爭民族地區每個市縣至少建成一所“省一級學?!?,每一所普通高中學校有特色發展且符合高考綜合改革方向的學校課程體系。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入學機會不斷增加,民族地區高考錄取率不斷提高,力爭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努力提高少數民族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特殊教育。 民族地區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85%以上。
——繼續教育。 積極構建繼續教育平臺,提高民族地區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參與率,提升少數民族終身學習能力。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或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顯提高。
二、大力夯實民族團結思想基礎
(四)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堅持不懈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引導各族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深刻認識中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國家,中華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文明,中華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堅持不懈開展法治教育和公民意識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引導各族學生牢固樹立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法律意識。創新教育載體和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
堅持不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學生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即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使廣大師生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按照國家規定課程設置,開齊開好民族團結教育課程,有重點、分層次、有針對性地推進民族團結教育進學校、進課堂、進頭腦,在小學高年級、初中開設民族團結教育專題課,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強化民族團結教育內容,在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含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下同)開設黨的民族理論與政策課程。編制海南民族歷史地方教材,加深中小學生對海南民族歷史的了解。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多種手段,開發、編譯民族團結教育教學資源。開展對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專項督導評估。
(六)促進各民族文化交融創新和學生交流交融。
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傳承建設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充分發揮教育在各民族文化交融創新中的基礎性作用,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教材和課堂教學,加強《海南歷史》等省級地方課程建設,在民族地區學校、省教育廳直屬中學和普通高等院校開設民族體育藝術選修課程,廣泛開展“民歌、民舞、民服進校園”等特色文化活動。鼓勵支持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積極開發本省民族優秀文化資源,設置相關專業或課程,開展教學和研究,在各民族文化交融創新中增強學生傳承弘揚民族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積極開展各族學生體育、文藝、聯誼等活動,鼓勵少數民族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社團組織和文化交流活動,搭建各族學生友好交往平臺,促進不同民族學生相互了解,共學共進。
三、全面提升民族地區各級各類教育辦學水平
(七)大力普及學前教育。
加快完善民族地區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新建、改擴建、農村小學增設附屬幼兒園,支持企事業單位和集體辦園等方式,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到2020年,民族地區每個鄉鎮至少辦好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人口較多的設立第2所公辦中心園;60名幼兒以上的建制村都有獨立或聯辦幼兒園,偏遠、人口分散地區設立巡回支教點。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進一步規范民族地區辦園行為,落實公辦學前教育機構編制,合理配置幼兒園保教人員。全面開展民族地區幼兒園等級評定工作,引導和督促各級各類幼兒園加快晉級步伐。逐步建立覆蓋民族地區學前教育質量監測與評估體系,大力加強民族地區園長和教師專業培訓,通過對口幫扶、巡回支教試點和教師培訓等工程,逐步提高民族地區幼兒園保教質量。
(八)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主動適應民族地區扶貧開發、生態移民、城鎮化建設等需要,加快推進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改善民族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縮小城鄉、校際之間辦學差距,在2018年年底前,全面實現民族地區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目標。進一步加強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布局調整,因地制宜保留并辦好必要的村小學和教學點,讓民族地區的孩子在家門口接受有質量保證的教育。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切實解決“大班額”“大校額”問題,依法履行控輟保學職責,逐步降低民族地區輟學率。大力引進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充分發揮教育扶貧移民工程的幅射帶動作用,開設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逐步提高民族地區義務教育質量。進一步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政策,依法保障民族地區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重視少數民族學生親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快樂成長。
(九)加快普通高中教育發展。
加大民族地區普通高中建設的支持力度,按國家規定標準配齊圖書、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切實改善辦學條件,逐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合理調整普通高中布局,使新建高中的分布向適齡人口較多且發展基礎較為薄弱的民族地區傾斜。加快民族地區普通高中“省一級學?!钡膭摻ú椒?,力爭到2020年每個民族市縣至少建成一所“省一級學?!?。繼續在省教育廳直屬中學辦好少數民族特招班。鼓勵各有關市縣加大對本地民族中學的扶持力度,民族中學的建設和發展要突出民族特色。按照國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統一要求,結合海南實際,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加強普通高中選修課程建設,推行選課走班,全面實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努力開發具有民族區域特色的選修課程,結合民族地區實際,開展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在民族地區探索普職結合的綜合高中辦學模式。
(十)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發展。
繼續推動民族地區市縣政府辦好縣級職教中心(中等職業學校)工作,到2020年,每個民族市縣建成一個集學歷教育與各類職業培訓為一體的功能完善的職教中心(中等職業學校),每個職教中心(中等職業學校)建成3—5個具有民族地區特色、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實訓室(基地),支撐學校獨立完成專業教學任務,積極推行靈活辦學模式。指導民族地區市縣政府統籌縣域內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資源,充分發揮職教中心(中等職業學校)“一校多功能”作用。督促民族地區市縣政府統籌做好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工作,落實好職普招生規模和在校生大體相當的要求;建立省屬中等職業學校與民族地區市縣職教中心(中等職業學校)對口幫扶工作機制,推動民族地區市縣職業教育發展。加強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擇優扶持發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現代農牧業等優勢特色專業。聘請民族技藝大師、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擔任兼職教師,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一批有文化、會經營、懂管理的脫貧致富帶頭人。
(十一)重視少數民族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繼續辦好民族預科班,并適當擴大辦學規模。各少數民族預科班培養高校要配備專職管理人員(輔導員),有針對性制定相應管理辦法;要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嚴格教育教學管理,科學制定教學計劃,開齊開足規定課程,結合學生實際開設相應選修課程;深化教學改革,強化課堂教學,加強課后輔導,嚴格考核標準,完善淘汰機制,加強督導評估,不斷提高預科培養質量。繼續做好天津科技大學海南少數民族特招班人才培養工作,落實好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教育部直屬高校及其他自主招生試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劃等,并繼續向民族地區傾斜。加強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培養工作,為我省培養一批政治素質高、學術造詣深、具有影響力的少數民族優秀人才。加強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引導少數民族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增強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支持民族地區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開展合作辦學。積極發展繼續教育,依托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優質開放教育資源平臺,面向我省民族地區開展學歷與非學歷教育;鼓勵各高校結合自身資源,面向我省民族地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十二)切實抓好特殊教育工作。
在30萬人口以上的民族市縣建設特殊教育學校,并在五指山市建設一所中部特殊教育學校,輻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和白沙黎族自治縣,到2017年,完成陵水、東方、五指山、昌江等民族市縣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并招生。在民族市縣普通學校至少建1-2個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完善殘疾學生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提高隨班就讀和特教班的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民族地區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85%以上的目標。開展面向殘疾學生的職業教育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學校與職業院校開展合作辦學,培養殘疾學生的職業技能,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殘疾學生特殊需要合理設置和調整專業,重點提高殘疾學生的生活技能和就業能力。
四、加強民族地區教師隊伍建設
(十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全面提高民族地區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師德水平和能力素質。結合師德師風建設主題活動月,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教育,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職前、職后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重視加強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教育,〖JP3〗確保教師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思想政治素質。
(十四)推進教師培養改革。
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和海南省鄉村教師定向免費培養政策向民族地區傾斜。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崗計劃和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向民族地區傾斜。推進省屬師范院校教師教育專業調整和教學改革,重點培養“雙師型”教師、“一專多能”〖JP3〗鄉村教師和農村中小學緊缺學科教師,為民族地區教師培養補充形成長效機制。
(十五)完善教師管理體制機制。
保障民族地區教師配備,引進中小學優秀校長和學科骨干教師政策向民族市縣傾斜。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優化民族地區教師隊伍結構,積極采取城鄉交流、對口支援、實習支教等方式均衡配置教師資源。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充分調動民族地區教師中小學教師的積極性。積極采取多種舉措,吸引和鼓勵候鳥人才為民族地區教育教學和教師培訓工作發揮作用。
(十六)加強教師培訓和交流。
保障民族地區農村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縣級培訓。重點加強民族地區幼兒園、中小學、職業學校的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特別加強對鄉村小學教學點的師資培訓。加強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省級重點扶持民族市縣中小學教師培訓基地建設。鼓勵省內高校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組織巡回送教指導,積極參與對民族地區教師的教學技能培訓和能力提升專項培訓。落實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和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等制度。
(十七)落實教師激勵政策。
改善教師福利待遇,績效工資分配向農村教學點、村小學、鄉鎮學校教師傾斜。落實好我省鄉村教師生活補助、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鄉鎮工作補貼和偏遠貧困地區行政村以下農村小學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優先滿足民族地區學校改善教學設施設備和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辦公及生活設施的需求,加快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對長期扎根邊疆、扎根民族農村地區、以及長期從事民族教育管理并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
五、為民族教育發展創造條件
(十八)完善經費投入機制。
各民族市縣政府要切實加大民族教育投入,加快推進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省政府在安排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本級財力時對民族教育給予傾斜。中央和省級下達的“全面改薄”、學校標準化建設等資金優先安排建設和改造民族地區的學校,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和“分項分校推進”的原則,確保2018年前,民族地區所有學校校舍、教育裝備、圖書、生活設施等達到國家辦學條件基本要求。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支持發展民族教育,多渠道增加民族教育投入。
(十九)加強寄宿制學校的建設。
結合我省民族地區教育實際,科學編制寄宿制學校建設規劃,合理布局,改擴建、新建標準化寄宿制中小學校。優先新建、改建和修繕必要的食堂(伙房)、學生宿舍、開水房、廁所等生活設施及購置必要的生活設備,按標準建設學校體育場所和校園安全等附屬設施。進一步加強人防、物防、技防建設,加強學校管理,確保學校安全。對地處偏遠又無寄宿條件的學校,因地制宜加強建設、改善辦學條件。
(二十)加大學生資助力度。
完善學生資助體系,實現民族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資助政策。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進一步完善民族地區高中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繼續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對家庭經濟困難的高中階段少數民族學生實行“三免一補”。進一步完善助學金、獎學金和助學貸款相結合的高校學生資助體系。建立各級教育資助標準和資助范圍動態調整機制,適時調整資助標準和資助范圍。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平臺,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精準性。繼續在民族試點縣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增強民族地區學生身體素質。
(二十一)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
以推進“全國教育裝備綜合改革試驗區”和“全國教育信息化試點省”為契機,加強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多媒體進教室比例達100%。加強優質數字資源的開發和應用,鞏固提高民族地區“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及智能語音教具項目成果。鼓勵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的校際聯網交流。以中小學和職業院校教師為重點,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向民族地區傾斜。
六、切實加強對民族教育的組織領導
(二十二)加強對民族教育工作的領導。
全省各級政府要把民族教育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由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教育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要把發展民族教育工作列入各級領導干部任期目標責任制和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健全民族教育管理機構,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教育行政部門要明確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民族教育工作。
(二十三)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
全省各級政府在編制區域發展戰略規劃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時,要把民族教育擺到突出位置,優先發展、重點保障,并列為政府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研究制訂民族教育發展專項規劃和年度計劃,明確發展目標、主要任務、改革舉措、重大項目和保障措施。民族自治市縣政府可以依據法律,結合實際,制定民族教育法規。建立健全民族教育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機制,省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
(二十四)積極開展民族教育支援工作。
繼續把“教育扶貧”列入全省扶貧工作規劃,組織省內經濟較發達市縣及各級機關部門和企業、大中專院校對民族地區教育實行對口支援。選派名校校長、骨干教師到民族地區支教,城鎮在職教師定期輪流到少數民族邊遠學校支教或掛職鍛煉,對民族地區實行智力援助?!糐P3〗開展市縣與市縣、鄉鎮與鄉鎮、學校與學校之間在資金、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援助活動,切實提高對口支援效益。
(二十五)加大表彰和獎勵力度。
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對在民族教育的改革發展、科學研究、教育對口支援、培養少數民族人才以及捐資助學等方面成績顯著、貢獻突出的有關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12月8日
(此件主動公開)